转发
新和成是国内精细化工行业龙头,全球最大的维生素A生产企业,全球第三大维生素E供应商,全球第三大蛋氨酸供应商,并且预计2025年净利润100亿元,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一、行业分析
1、行业政策环境
中国精细化工行业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驱动的政策环境中。"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新材料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强调重点发展高性能化工材料及关键中间体。
化工行业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双碳"政策促使企业加大绿色工艺研发投入,淘汰落后产能。2025年环保新政进一步收紧了对氢氰酸、光气等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规范,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同时,产业政策鼓励高端维生素、蛋氨酸、特种工程塑料等产品的进口替代,为具备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国际贸易政策方面多变。虽然目前维生素、蛋氨酸等产品被纳入关税豁免清单,降低了短期贸易摩擦风险。但长期来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可能增加出口成本,促使企业加快全球化产能布局。
2、行业变化趋势
市场集中度提升:维生素等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极高、全球维生素A前五大巨头占据92%份额,新和成以8000吨产能位居全球第一。行业通过持续并购整合,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不断强化市场地位。
产业链一体化延伸:领先企业纷纷向上游关键中间体领域拓展,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并降低成本波动影响。新和成实现了维生素A关键中间体柠檬醛自给,浙江医药、花园生物等企业也纷纷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
技术路径多元化:生物发酵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化工生产格局。希杰生物通过生物发酵法生产L-蛋氨酸,虽成本较高但环保属性更优,可能对未来化学合成工艺形成替代威胁。新和成已布局"生物+化工"双平台战略,黑龙江生物发酵一期项目投产标志着公司踏入生物发酵领域。
应用领域拓展:维生素、蛋氨酸等传统产品除了在饲料、食品领域稳定需求外,正加速向医药原料、化妆品、新能源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新和成的PPS、PPA等特种工程塑料已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并与新能源和机器人行业客户开展合作。
3、公司行业地位分析
新和成是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全球维生素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A生产企业,拥有8000吨年产能,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维生素E供应商。在蛋氨酸领域,新和成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供应商,现有30万吨/年固体蛋氨酸产能,与中石化合作的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项目预计2025年试生产。
新和成的外销收入占比超过55%,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公司在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设立了多家销售和研发中心,国际化程度在中国化工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除了传统营养品业务外,新和成在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聚合物及关键中间体,如聚苯硫醚(PPS)、高温尼龙(PPA)、HDI、IPDA等,下游应用包括汽车、电子电器、环保等领域。
二、公司竞争力分析
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新和成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5%以上,2024年研发费用达10.36亿元,研发人员占比25%。先后攻克了VE关键中间体三甲基氢醌及异植物醇、VA、生物素、辅酶Q10、柠檬醛、PPS等高壁垒品种的生产技术,展现出优异的创新能力。其中柠檬醛的研发成功,使新和成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这一维生素A关键中间体制备技术的企业之一,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显著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新和成以乙炔-丙酮为起始原料打造营养板块产业链,衍生出丰富的中间体和VA、VE、β-胡萝卜素等系列终端产品。自产柠檬醛目前25%用于VA生产,其余用于香料生产,成本优势显著。公司产品线不断丰富,覆盖营养品、香精香料、新材料、原料药四大板块,多元化业务结构降低了单一产品价格波动风险。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1.7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一体化布局带来的成本优势。
规模优势和全球化布局。新和成新建25万吨蛋氨酸项目、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与中石化合作的年产18万吨液体蛋氨酸项目。在全球化方面,公司海外销售占比已超过50%,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在美洲、欧洲和东南亚设立了多家销售和研发中心。
打造"化工+生物"双平台。新和成的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丰富了维生素和香精香料的品种结构,使公司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和稳定。
三、公司估值分析
1、当前估值水平
截至2025年8月19日,新和成滚动市盈率9.61倍,显著低于化学制药行业平均市盈率中位数24.02倍。
2、机构估值
根据机构预测,新和成2025年净利润预计增长至95亿元以上。股价均价24元,上限30.66元。
四、竞争对手分析
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在国际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巴斯夫、帝斯曼等化工巨头,公司在品牌影响力和高端市场渠道方面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差距;在国内市场,则面临浙江医药、万华化学、花园生物等企业的竞争。
在维生素A领域,新和成虽然以8000吨产能位居全球第一,但面临着万华化学、花园生物等国内企业的产能扩张压力。2025年,万华化学1万吨/年维生素A项目投产,花园生物6000吨/年项目也开始生产,叠加巴斯夫、帝斯曼等国际巨头的产能恢复,维生素价格可能面临下行风险。
在蛋氨酸领域,新和成占据全球第三的位置,但面临安迪苏、希杰等企业的竞争压力。全球蛋氨酸产能预计2025年底将达261.6万吨,需求量为178.86万吨,供过于求。此外,国内企业如紫光化工、和邦生物的产能爬坡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在维生素E领域,益曼特(帝斯曼合资)拥有3万吨产能,是全球第三大供应商(占15%),80%产品通过帝斯曼网络出口欧美高端市场。
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新和成面临日韩企业在品牌、成本和质量上的竞争优势。短期看难以取得领先。
五、风险提示
恶性竞争导致的产品价格波动风险:2024年全球蛋氨酸产能利用率不足68%,全球PPS产能利用率仅为35%,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全球维生素A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2025年,随着万华化学、花园生物等竞争对手的新增产能投产,以及国际巨头产能恢复,维生素价格面临 “下行风险”。
原材料成本风险:公司生产高度依赖丙烯、硫磺、甲醇、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成本结构。2025年以来,硫磺价格因国际市场供需失衡上涨超20%,天然气价格受地缘政治影响波动剧烈。
产能过剩、减少产能
产能消化风险: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能的 “消化能力存疑” ,如果下游需求(如养殖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不及预期,将导致产能闲置,折旧摊销成本增加,拖累整体业绩。
环保与安全生产风险:新和成的蛋氨酸、维生素等生产环节涉及氢氰酸、光气等剧毒化学品,对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极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停产。
技术迭代与竞争加剧风险:希杰生物通过生物发酵法生产L-蛋氨酸,虽成本较高但环保属性更优,未来或对新和成的化学合成工艺形成替代威胁。
汇率波动与贸易政策风险: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超过55%,人民币汇率波动会直接侵蚀汇兑收益。此外,若未来若贸易政策调整,可能对公司出口业务造成冲击。
综合来看,虽然新和成是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维生素、香精香料、新材料等领域有一定的规模优势,短期内能够保持强势地位,但面临前有国际巨头堵截后有国内追兵的情况且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恶性竞争风险较大。在行业基本面或公司产品结构不改变的情况下,不建议作为长期投资对象。
以上仅为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