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伊利1134天亏损15%算啥,要是跟风茅台3年则会亏损40%,跟房地产股亏多少?亏没有退市了都有不少

用户头像
铜板二代1912
 · 福建  

转发

《跟风伊利1134天亏损15%:我的教训告诉你价值投资没那么简单》
今天收盘后盯着账户里最后15%的亏损,咬咬牙清仓了伊利股份。三年多的持仓像块烧不化的冰坨子,从2022年高位接盘到2025年割肉离场,这段经历让我彻底看透了所谓"价值投资"的遮羞布。
当年跟风买入的理由简单粗暴:乳业龙头、常年分红、机构重仓。谁成想这些金字招牌背后藏着三重陷阱。先说业绩变脸,2022年三季报突然暴雷,净利润暴跌30%,直接给我当头一棒。后来翻年报才发现,原奶价格从2021年每公斤4.3元跌到2024年2.8元,养殖户跑路成风,上游原材料成本根本兜不住。再看分红,看着每年5%的分红率挺美,实际股价从33块跌到27块,复权后根本没填权。2024年年报说77亿分红看着热闹,可股价跌掉的钱比拿到的红利还多。最要命的是商誉地雷,收购澳优乳业产生的49亿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超过行业警戒线,要不是2024年奶粉业务增长7.5%,这颗雷早该爆了。
在乳制品行业待久了才发现,这行当远没有表面那么岁月静好。消费降级刺刀见红,2023年人均乳制品消费才42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经济寒冬里,消费者宁可少喝两口牛奶也要捂紧钱包。奶粉战场更是硝烟弥漫,飞鹤、君乐宝这些国产奶粉疯狂抢市场,伊利奶粉业务虽然做到296亿营收,但毛利率43.5%看着高,实际广告费砸进去就剩个零头。冷饮业务也后继乏力,靠着安慕希苦苦支撑的冷饮板块,2024年增速降到11.7%,连东南亚市场都开始被蒙牛反超。
看着雪球上那些晒收益的帖子,有位持有27年赚300倍的吴老,我算是悟了。别把分红当饭吃,伊利近五年平均股息率4.44%,但股价跌掉20%的话,实际收益还不如存银行。2024年年报说91%的分红率看着慷慨,可股价跌起来毫不含糊。龙头也有中年危机,34%的毛利率看着漂亮,但销售费用率高达16.9%,相当于每卖100块钱牛奶,17块都拿去买广告了。这哪是消费龙头,分明是广告公司。价值投资不是玄学,那些鼓吹"买入持有"的大V不会告诉你,伊利近十年ROE从26%降到12.7%,早过了躺赚的黄金期。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增速只剩1.35%,这还是龙头该有的样子?
现在回看乳制品行业,真正活得滋润的都在转型。光明乳业搞鲜奶战略,低温产品毛利率突破40%;新乳业并购区域乳企,用"24小时鲜奶"杀出血路;妙可蓝多专注奶酪赛道,儿童奶酪棒市占率超35%。反观伊利还在吃老本,常温奶市场份额从38.5%降到35.2%,高端白奶增速腰斩。要不是靠着政府补贴和投资收益,财报数字更难看。
这次教训让我明白,投资不是追着"龙头"喊爸爸,而是要像挑西瓜一样拍一拍、听个响。下次再看到"价值投资"四个字,我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公司赚钱能力变强了吗?行业天花板还有多高?管理层会不会掏空上市公司?想通了这些,比听一百场投资讲座都管用。
"股市里最危险的不是黑天鹅,而是把白天鹅当饭吃的惯性思维。"——改编自巴菲特股东大会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