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每次吃火锅,我都在想一个问题,靠卖王老吉这种快乐水,是怎么撑起一家世界500强的?
这事儿听起来就跟说小区门口的“老王烧烤”因为肉串得好,成功反向收购了美联储一样魔幻。
但广药集团,这家顶着“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光环的企业,就常年干着这种让人看不懂又觉得很牛逼的事情。
直到我把它最新的财报扒光了,里里外外盘了一遍,才发现这里面的故事,比王老吉的配方还神秘,比老中医的脉案还复杂。
这哪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商业帝国,这分明是个穿着米其林轮胎人外套的虚胖子,全靠一口凉茶仙气吊着命,背后早已是险象环生。
一句话暴论就是:广药这家公司,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海水是它那庞大但孱弱的传统业务,火焰是它那看起来很美的转型故事。
而现在,海水快要没过膝盖了。
1
想看懂广药,你得先把它拆成三块积木:大商业、大南药、大健康。
“大商业”这块,说白了就是个医药界的搬运工,干的是药品批发配送的活。这块业务占据了广药将近70%的营收,流水看着吓人,一年几百亿,听起来能吓退一支航母编队。
但问题是,这活儿利润薄得像张纸,风一吹就破了。纯粹是“以价换量”,赚个辛苦钱,撑起了世界500强的“面子”,却撑不起利润的“里子”。
这就好比你开个杂货铺,一年流水一个亿,结果一算账,刨去房租水电人工,自己兜里就剩俩钢镚,你说你难受不难受。
真正应该扛起利润大旗的,是“大南药”板块,也就是卖药的。这里面有大家熟悉的白云山、陈李济,还有曾经的“现金奶牛”——金戈。
但现实很骨感。这个板块的营收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尤其是中成药,同比下滑超过20%。核心产品金戈,在集采的大刀面前,因为不愿“灵魂砍价”,市场份额被仿制药疯狂撕咬,昔日雄风不再。
这就很尴尬了,本该是家里顶梁柱的大儿子,现在却有点站不稳,需要人扶着。
最后,就是广药的命根子,“大健康”板块,主要就是王老吉。
这块业务是广药财务报表上为数不多的亮色,营收和利润都还不错,毛利率高达44.67%,堪称集团的印钞机。
所以你看懂广药的结构了吗?
一个利润微薄的搬运工(大商业),撑起了巨大的身躯;一个曾经强壮但现在有点虚的战士(大南药),打不动了;全家老小,都指望着一个卖凉茶的小伙子(大健康)在外面挣钱养家。
这种结构,就像一个偏科严重的学生,语文考140,数学和英语加起来30分,你觉得他能考上好大学吗?
更要命的是,连这个唯一的优等生王老吉,也开始出现问题。财报显示,渠道库存积压严重,有的商超里摆的还是三个月前出厂的货。经销商一看这架势,打款的意愿自然就蔫了,导致公司的合同负债,也就是预收款,暴跌了82.8%。
翻译一下就是,下游的兄弟们不陪你玩了,不敢提前给你钱了。
这叫什么?这叫压力已经传导到了末梢神经。
2
面对这种“老本快啃完,新米未下锅”的窘境,广药的管理层当然也着急。
于是,一套听起来高大上、金光闪闪的“四化”战略就出炉了: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国际化。
听起来是不是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啥玩意儿?
别急,我帮你翻译翻译。
所谓的“数字化”,就是抱上了华为的大腿,搞个全面战略合作,希望用数字技术给从种药材到卖药的全产业链开光。这就像给一个老拳师请了个数据分析师,希望他以后出拳能更精准。想法是好的,但老拳师的肌肉和反应速度跟不上,分析师也只能干着急。
所谓的“科技化”,就是砸钱搞创新药。目前有20多个在研项目,听起来很唬人,其中最亮眼的是一个叫BYS10的抗癌药,据说效果不错,有望打破国外垄断。
但问题是,搞创新药不是上风口,是跳火山口。这玩意儿是吞金兽,同行石药集团一年研发投入48亿,广药过去三年加起来才24亿,今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了27%。
这点钱,跳进火山口,别说起飞了,大概率是连个响都听不见,直接变成了一缕青烟。这属于典型的“理想很丰满,钱包很骨感”。
所谓的“国际化”,主要是让王老吉换个马甲“WALOVI”出国蹦迪,同时把澳门当成中药出海的桥头堡。王老吉在东南亚市场做得还行,据说占有率有15%,但这更像是快消品的胜利,而不是中医药文化的胜利。
至于中药出海,那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标准、法规、文化认同,每一座都是喜马拉雅山。
所以你看,广药这套转型组合拳,更像是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旨在告诉资本市场:别慌,我还有救,我正在努力变得时髦。
但身体是最诚实的。我们来看看它的体检报告——财务数据。
3
如果说业务结构是慢性病,那广药的财务状况,简直就是ICU级别的警报。
广药的财报,就像一份P得连亲妈都不认识的体检报告,远看各项指标都还行,世界500强嘛。但凑近一闻,一股浓浓的消毒水味就飘过来了。
第一个要命的问题是,现金流。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33.97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公司忙活了大半年,开门做生意,不仅没赚回现金,还往里倒贴了近34个亿。
钱去哪了?货款收不回来,采购还要付钱,一来一回,资金缺口就出来了。
一个世界500强,现金流是负的,而且还在持续恶化。这就像一个肌肉猛男,看着挺壮,结果一查,严重贫血,全靠外面输血吊着。
第二个骚操作就来了,钱从哪来?
借。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创了十年新高,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也就是借来的钱,同比暴增222.36%。
一边是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严重不足,一边是疯狂举债续命。
问题来了,借钱干嘛?
更骚的操作是,拿去分红。
在经营现金流为负、债务依赖加剧的背景下,公司近五年的平均分红比例超过30%,2024年甚至高达45.87%。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我不赚钱,但我不能亏待股东”的国际主义精神吗?
我愿称之为“大动脉上安水龙头,一边输血一边放”的极限拉扯。这种“失血式分红”,短期内稳住了股价和投资人,但长期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会严重削弱公司的资金链韧性。
它的医药板块怎么了?凉了。为什么凉了?集采的大刀砍下来了。这种时候不把钱花在研发的刀刃上,反而拿去讨好股东,这是什么操作?
这就是典型的路径依赖,习惯了当一个安稳的收租公,面对市场化的铁拳,一时半会儿还转不过这个脑筋。
说白了,广药这家庞大的国企巨轮,正行驶在一片迷雾之中。船身很大,看起来很稳,但发动机开始漏油,油箱里快没油了,船长却还在广播里告诉大家“稳中向好”,同时把备用燃油分给了头等舱的乘客。
未来的航向在哪里?
可能在那几个听起来很美的故事里:抗癌新药BYS10,听起来更玄乎的核医药,还有和华为合作的“数智广药”。
这些故事或许能成为新的发动机,但前提是,这艘船得先撑到它们能发动的那一天。
现在的市场,讲究的是快种快收,最怕的就是这种转型周期长、投入巨大的项目。你觉得这波操作,是瞎积薄发还是真有东西?
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在那之前,广药需要先解决一个更朴素的问题:
怎么先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