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的空多观点对立

用户头像
铜板二代1912
 · 福建  

转发一下

中远海控这公司,最近快把A股的评论区干成精神病院了。
一边是手持计算器,眼冒绿光的价值投资人,对着4.3倍的市盈率和高到离谱的分红流口水,嘴里念叨着“国运昌盛,未来可期,这波是技术性调整,不要怕”。
另一边是熟读《周期百年》的宏观大神,看着雪崩的运价指数和排队下水的新船,仿佛看到了泰坦尼克号的船头,高喊着“冰山要来了,赶紧上救生艇,别管那点分红了,本金都要给你扬了”。
这两拨人,在同一个股票下面,活像在两个平行宇宙。
你说魔幻不魔幻?
要搞懂这场鸡同鸭讲的魔幻大戏,你得先明白航运这生意,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说白了,就是全球倒爷。把义乌的小商品、广东的电子产品,装进一个叫集装箱的铁皮盒子里,然后用万吨巨轮,从地球的一边,运到另一边,赚个辛苦钱。
这生意,不性感,很粗暴,但离了它,你购物车里一半的东西都得原地涨价。
正常年景,大家就是挣个辛苦钱,比的是谁家船多,谁家码头位置好,谁家能把成本压到极致。大家卷生卷死,利润比刀片还薄。
但疫情来了,一切都变了。
全球供应链直接被干懵了,港口堵成停车场,集装箱比黄金还难抢。以前几千美金一个箱子,高峰期直接飙到两三万,而且还得排队摇号。
那两年的中远海控,不是在赚钱,是在印钱。躺着就把接下来十年的钱都给挣了。这感觉,就像你家楼下常年亏本的小卖部,突然开始卖长生不老药,还全世界独家。
这就属于典型的瞎积薄发,靠的是时代的馈赠。
但问题是,这种馈赠,它不是永恒的。
当疫情过去,全球供应链恢复正常,大家突然发现,世界又回到了那个卷生卷死的残酷模样。更要命的是,当年赚钱赚上头,各大船公司疯狂下的新船订单,现在开始像下饺子一样往海里扔。
这就好比全村人发现种大蒜赚钱,于是家家户户都把地改成蒜田,结果第二年大蒜供给爆棚,价格直接跌回狗不理的水平。
这就是空头们看到的世界,一个悲伤的故事。
他们手里的剧本是这样的:
第一幕,运价血崩。最新的SCFI运价指数,从高点几千点一路自由落体到一千出头,跟坐过山车似的,还是那种只有下坡没有上坡的。支撑业绩的发动机直接熄火,增量不增利,卖的货多了,赚的钱反而少了,这生意还怎么做?
第二幕,运力过剩。海里漂的船越来越多,码头上等的货却没那么多。狼多肉少,为了抢生意,大家只能互相压价,杀到血流成河。中远海控自己手里还攥着一堆新船订单,未来几年陆续交付。这感觉就像你刚开的馆子没客人,你反手又盘下了隔壁两家店面,准备大干一场。勇气可嘉,但多少有点行为艺术。
第三幕,外部抽水。美国那边要搞事情,计划对咱们的船收什么港口服务费。中远海控是跨太平洋航线的老大,这刀子捅过来,那是刀刀见红。
所以空头们得出的结论很简单:运价跌了。新船要下水了。美国人还要收保护费了。这还玩个锤子?赶紧跑路,晚了连裤衩都给你扒掉!
在他们眼里,中远海控这艘巨轮,正在全速驶向周期的冰山。
但多头们,也就是那群价投,看的完全是另一部电影。
他们认为空头们是在杞人忧天,甚至是在恶意做空我们冉冉升起的伟大祖国。
在他们的剧本里,故事是这么讲的:
首先,看估值。4.3倍的市盈率是什么概念?意思是你现在投钱进去,假设公司利润不变,四年多就能回本。这回报率,秒杀市面上99%的理财产品,比你把钱放银行都划算。他们觉得,股价已经把所有悲观预期都price in了,现在这个价格,跟白捡没什么区别。
其次,看分红。中远海控现在有钱,非常有钱。疫情那两年赚的钱,堆在账上都发霉了。所以公司非常大方,中期分红率直接干到50%。这意味着什么?你买了它的股票,就算股价不涨,每年光靠分红都能拿到一个非常可观的收益。在如今这个资产荒的年代,这种稳定的大额现金奶牛,简直是沙漠里的绿洲。
最后,看家底。公司账上趴着巨额现金,净现金都快占到市值的一半了。这就像一个拳击手,虽然挨了几拳,但他血条巨厚,而且兜里揣着一沓现金,随时可以去最好的医院治疗。这种财务状况,让它有足够的底气去穿越任何行业寒冬。
所以多头在想什么?PE才4倍多。分红高到离谱。公司手里现金比脸都干净。这是价值洼地啊朋友们!此时不冲,更待何时?
在他们看来,中远海控不是泰坦尼克,而是一艘在风暴中暂时减速的航空母舰,只要风暴过去,它依然是海上霸主。
你看,同样一家公司,同样的数据,两拨人能解读出完全相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