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铁矿石谈判背后:力拓点头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为何硬扛?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资源博弈。一边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另一边是澳洲两大矿业巨头。同样是澳洲企业,同样是面对人民币结算这个议题,力拓松口了,合作照常,价格也谈得下来。可必和必拓呢?直接撂挑子,谈判破裂。很多人纳闷,不都是挖矿的吗,怎么差别这么大?
其实,两家公司表面看着差不多,骨子里的算盘打得可不一样。力拓这些年跟中国的合作早就盘根错节,从港口到钢厂,供应链深度绑定。他们清楚,中国市场一旦丢了,短期根本找不到替代。所以当中国提出用人民币结算,力拓虽然心里咯噔一下,但转念一想,这也不是不能谈。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摆在这儿,早进晚进都得进,不如顺势而为,还能换点长期合同的稳定订单。说白了,力拓是务实派,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
可必和必拓就不一样了。这家公司从上到下,对美元体系的依赖根深蒂固。他们的财务模型、融资渠道、股东结构,几乎全绑在美元链条上。突然换成人民币结算,等于动了他们的命脉。更关键的是,他们背后站着的不只是股东,还有澳洲政府那点小心思。这几年中澳关系起伏不定,铁矿石又是命脉资源,必和必拓摆出强硬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向国内表态:我们没向中国低头。
中国这次在谈判里咬死两个点,一个是价格,另一个就是人民币结算,真不是随便提的。价格关乎成本,人民币结算则是战略问题。你想啊,每年进口十几亿吨铁矿,全是用美元结算,光是汇率波动就得吃掉多少利润?更别说,美元霸权下,咱们还得看美联储脸色。现在推动人民币结算,不是为了争口气,是实打实要掌握定价权和支付主动权。
别看现在必和必拓硬气,但市场规律不讲情面。中国不买,他们的矿石往哪去?印度、东南亚?产能接得住吗?价格撑得住吗?短期或许能扛,长期看,谁离得开谁还不一定。反观力拓,已经悄悄把部分结算转成人民币,还拿到了更稳定的供应协议。这一来一去,高下立判。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买卖纠纷,而是全球资源定价权和货币话语权的拉锯战。必和必拓今天的选择,或许能换来一时的“硬气”,但长远来看,谁顺应趋势,谁才能活得更久。中国市场不是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游乐场,合作得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你愿意往前走一步,咱们就有得谈;要是光想着旧秩序的好处,那路只会越走越窄。
大浪淘沙,真正的玩家,从来不会在趋势面前装睡。
“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权力;谁掌握了结算,谁就掌握了规则。”
根据现有信息,力拓集团每年向中国供应的铁矿石量约为2.5亿吨,这是力拓方面在2024年进博会上官方披露的数据。此外,中国2024年全年铁矿石总进口量为12.37亿吨,其中约70%来自澳大利亚,而力拓是澳洲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之一,因此2.5亿吨这一数字与整体进口结构相符。
综上,中国每年从力拓进口约2.5亿吨铁矿石。
2024年必和必拓(BHP)全年铁矿石总产量为2.896亿吨,其中约86%的铁矿石销往中国市场。
据此估算,2024年中国从BHP进口的铁矿石量约为2.49亿吨(2.896亿吨 × 86% ≈ 2.49亿吨)。
,哪次美国搞事,澳大利亚不是跟在后面摇旗呐喊,当那个最起劲的急先锋?阿尔巴尼斯当局,嘴上天天说要修复关系,要合作,可你看看他干的事,哪一件不是在动摇两国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全是敌意。
政治上摩擦不断就算了,经济上的那种傲慢,才是这次风暴最直接的导火索。这么多年了,澳大利亚就仗着自己铁矿石品位好,在价格谈判桌上,那个姿态,那个强硬,好像中国求着他买一样,根本没把我们这个最大的买家放在眼里。
还记得吗?2003年到2008年那五年,国际铁矿石价格疯涨了多少?337.5%!我们国家的钢企,为了买矿,硬生生多掏了7000多亿人民币。那都是冤枉钱啊!到了2021年,进口均价更是到了179.1美元一吨的吓人地步。那几年,必和必拓这些澳洲矿霸,赚得都不知道怎么花了,光铁矿石这一项,就给必和必拓贡献了173亿美元的利润。
就算到了今年,铁矿石价格都跌破80美元了,必和必拓还梗着脖子要涨价15%,完全不管中国钢铁企业的死活。他们好像忘了,或者说根本不愿意承认,时代早就变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只能伸着脖子挨宰的买家了。
三年前,我们成立矿产资源集团,就是为了把国内的需求整合起来,大家拧成一股绳,用一个声音去跟外面谈。谈了好几轮,没用。中方终于看明白了,跟一个根本不想讲道理的卖家磨嘴皮子,纯粹是浪费时间。
但你以为中方就只是停个单子这么简单?那就太小看人了。这次的动作,快、准、狠,但最妙的地方在于,它还特别高明。
通告里说得清清楚楚,叫停的是所有“以美元计价”的订单。
这几个字,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它传达的信号太清晰了:我们不是不买你的矿,是不想再用美元买了。你看,那些已经运到中国港口,并且是用人民币结算的现货,照样清关,一点没耽误。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全面封锁,这是一次极其精准、有策略的“货币反击”。我们巧妙地用了一个“货币工具”,把我们的立场摆在了桌面上:合作可以,但从今往后,游戏规则得改改,得用人民币说话。
这一招背后的深意,比单纯的价格博弈要深远得多。长期以来,石油、铁矿石这些大宗商品贸易,都跟美元死死地绑在一起。这让我们在全球贸易里,不仅要承担汇率风险,更是在战略层面被美元体系牵着鼻子走。如果这次能把铁矿石贸易的人民币结算给推行下去,那对美元在全球资源贸易里的垄断地位,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底气。也正是这一点,才让澳大利亚真正感到刺骨的寒意。因为他们猛然发现,中国不仅准备好了B计划,甚至连C计划、D计划都已经在路上了。
中方敢这么硬气,绝不是头脑一热。这些年,我们在全球的资源布局,早就悄无声息地铺开了。特别是在西非几内亚的那个西芒杜铁矿,总储量超过22.5亿吨,那可是全球还没开采的、品位最高的铁矿。更要命的是,这个项目进展神速,第一船矿石今年11月就要发运,明年产能就能到6000万吨,未来两年内满产1.2亿吨。除了这个,中企在塞拉利昂运营的新唐克里里铁矿,手里也攥着将近137亿吨的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