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利未来仍具备中低速但确定的增长性,纠结买云天化还是史丹利!?我觉的要买有磷矿的云天化,史丹利弱点在它无矿
前一段时间拿国光股份和它对比,中报出来,反而史丹利增速13% 吊打国光股份的6-7%,国光就一看点,负债13%,妥妥轻资产公司,增速上不去市场 不给高估值
核心看点在“复合肥+磷化工+新能源材料”三线扩张,2025-2026 年盈利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13-15%,个别乐观情景或上看 25%-30%,但需跟踪产能落地与负债控制。
1. 行业空间
- 国内复合肥年需求约 5,000 万吨,行业 CR5 仅 35% 左右,龙头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 国家“减肥增效”与高端水溶肥、生物肥替代趋势,给技术领先企业带来 200-300 元/吨的溢价机会。
-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2025-2027 年需求 CAGR 仍维持 20% 以上,磷化工企业具备天然成本优势,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2. 公司布局
- 复合肥:现有高塔产能 520 万吨/年,稳居全国前三;2025 年新增 60 万吨水溶肥项目 6 月已试车,预计全年高端肥销量占比由 18% 提至 25%,吨毛利再增 40-50 元。
- 磷化工:控股松滋磷化工园区,30 万吨净化磷酸+20 万吨磷酸一铵 2024Q4 投产,2025 年预计贡献营收 25 亿元,毛利率 22%-25%,显著高于复合肥。
- 新能源材料:与湖北宜化合作的 5 万吨磷酸铁项目 2025 年 3 月已投料,6 月良品率 92%,全年计划销量 3 万吨;配套 2 万吨磷酸铁锂预计 2026Q2 投产。机构测算 2026 年新能源业务可贡献净利 2.3-2.5 亿元,占当年预测净利 20% 以上。
3. 财务测算
- 2024 年净利 8.26 亿元,同比+29.8%;2025Q1 净利 2.14 亿元,同比+18%,保持双位数增长。
- 券商一致预期 2025-2027 年净利 9.5/11.6/13.4 亿元,对应三年复合增速 13.1%;乐观情景若磷酸铁锂价格回升、产能利用率>90%,则净利复合增速可达 25%-30%。
- 当前市值 88 亿元,对应 2025E PE 约 9.3 倍,PEG=0.85,处于低估区间。
4. 风险因素
- 有息负债由 2024Q1 的 8.2 亿元增至 2025Q1 的 18.9 亿元,资产负债率 41%,偿债能力一般,需关注后续项目资本开支与现金流匹配度。
- 磷酸铁锂价格若跌至 1 万元/吨以下,将压缩新能源材料利润。
- 原材料(硫磺、钾肥)价格波动对复合肥毛利率影响 2-3 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史丹利凭借龙头渠道、磷矿-磷酸-复合肥一体化成本优势,以及向新能源材料的延伸,未来 3 年保持 13-15% 的净利复合增速确定性较高,若新能源项目超预期,弹性可达 25% 以上,当前估值偏低,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史丹利(002588.SZ)目前并不直接拥有磷矿采矿权。
上市公司曾在2021年12月披露,其控股股东通过“华西矿业”等平台,间接掌控约1.4亿吨磷矿资源,年开采能力150万吨,但这批资源并未注入上市公司体内,仍属于集团资产。2023年8月公司再次在互动平台确认:“公司目前没有控股磷矿或直接拥有磷矿资源,控股股东拥有磷矿资源”。
现阶段保供路径
1. 集团内部协议价:控股股东的磷矿优先供应给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上市公司持股82%),用于30万吨/年磷酸及2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2025年6月已一次性开车成功。
2. 市场化外采:复合肥所需的磷精粉仍主要通过中农、中化等渠道外购,上市公司对磷矿价格波动的对冲能力有限。
因此,史丹利目前“无矿”状态并未改变,其磷化工及新能源材料业务的成本优势取决于集团与合资方湖北宜化的资源让渡,未来若要把矿权注入上市公司,仍需履行评估、定增或现金收购等程序,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