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降息不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但会通过利率平价、资本流动、政策对冲三条渠道提高人民币升值概率。最终方向取决于中美利差、经济基本面差异、央行干预及市场风险偏好,结论可归纳为“概率升、非必然”。
---
一、利率平价:利差收窄≠汇率单方向
1. 理论:美元降息→中美利差(10年国债)收窄→人民币资产相对收益↑→人民币即期升值压力。
2. 现实: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50bp后,中美利差仅由-190bp收窄至-170bp,仍处深度负值,利差驱动不足以单独触发人民币单边升值。
---
二、资本流动:利差+风险溢价双因子
1. 债券通数据:2024年9–12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利率债3,200亿元,环比+40%,但同期人民币仅升值1.1%,显示外资更看重“汇率对冲后收益”。
2. 股指与FDI:美元降息通常伴随全球risk-on,A股与人民币同步获资金流入;但若国内地产、消费数据疲弱,资金流入规模会被抵消,2025年1–2月即出现“外资买债+离岸CNH贬值”的背离。
---
三、政策对冲:央行量价工具可反向中和
1. 中间价过滤:2025年3月人民币即期一度逼近7.1,央行通过逆周期因子调低中间价200pips,释放稳定信号,抑制单边预期。
2. 降准降息:若国内同步宽松(如2025年4月LPR下调10bp),可抵消美元降息的利差效应,使人民币保持区间运行。
3. 外汇准备金:历史上央行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2023年9月由20%→0),释放美元流动性,亦可阻断升值通道。
---
四、历史回测:美元降息周期中人民币表现分化
美元降息周期 人民币兑美元 背景
2007/9–2008/12 升值9.4% 中国外储高增、出口强劲
2019/8–2020/3 贬值2.3% 中美贸易战+疫情
2024/9–至今 升值1.1% 中美利差仍负、地产疲弱
结论:美元降息与人民币升值相关性弱、因果性更弱。
---
五、情景沙盘:2026年美元再降息100bp
情景 国内政策 经济基本面 人民币即期
A 不降息、稳地产 温和复苏 6.9–7.0
B 同步降息20bp 弱复苏 7.0–7.1
C 加息/收紧 过热 6.6–6.7
可见,人民币是否升值,关键看国内政策与经济强度,美元降息只是边际变量。
---
六、一句话总结
美元降息提供了“人民币升值的期权”,但行权价由国内经济、央行政策和风险偏好共同决定;升值概率提高,绝非必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