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铜板二代1912
 · 福建  


杉杉集团的宿命,从宁波首富郑永刚离世那一刻,基本上就被写好了——这不是剧情反转,更不像什么豪门爱情剧,而是一场典型的“创业者归天,家族人设塌房”现场。协议已落地,杉杉江山改姓,嫡子和继母彻底出局。这波操作,咱只能感叹:资本游戏从来只认实力,情怀和亲情都是点缀。
仔细扒扒杉杉的破产戏码,很多人习惯把锅甩给家族内斗,毕竟继母周婷和大儿子郑驹那一场场大戏,确实养眼又辣眼。但其实,杉杉的债务深坑不是才挖的,新老板上任早都预埋了雷。郑永刚时代,集团债台高筑,换了别人肯定早就黄了,但只要他在,刷个脸就有人续贷,他的个人信用几乎等同于“宁波市金融半壁江山”。银行也好,合作伙伴也罢,大家都相信这位“杉杉掌门人”一定还得起、干得成,甚至资产全军覆没也一定会东山再起。这是什么水平?说白了,就是把“信仰”变成了现金流。
但人走茶凉,大佬一撒手西去,一切都变了。郑驹、周婷这两位主角,无论履历还是操作,都没能拿出让债权人安心的硬实力。机构资金说断就断,破产清算分分钟见分晓。2024年6月,杉杉股份和江苏老板任元林完成重整协议,江山换姓,宁波首富的故事就这么落幕了。
想当年,郑永刚用一身西服打下了杉杉系的底盘,90年代从濒临倒闭的服装厂起家,把日本的高端生产线拉到国内,1996年在王府井一套西服能卖到2000块,还能一天冲出800套,想想也有点燃。可他靠服装只是敲门砖,真正的大局是在新能源材料,一头扎进锂电池行当的时候,全国连新能源都还没成型呢。那个时间点,国内还没人大手笔砸钱进锂电,而老郑已经成了全球锂电材料巨头。再加上对锂矿的持续加码,到2020年,杉杉真的是要“拉爆了”,郑永刚本人一跃成了宁波首富,带领杉杉股份冲上天际。
但高风险高回报背后,就是一座座债务激流。郑永刚超强个人信用“续命卡”一旦失效,账面上的亿级债务就成了要命的炸弹。2023年2月,郑永刚在日本突然去世,葬礼也是低调在海外搞定,一时间宁波金融圈风声鹤唳。资金方开始自问:这儿子嫡传能不能撑住场面?继母是不是来抢资源?真正的商战现场其实从那一刻已经悄然开启。
紧接着就是家族大戏。郑驹虽是嫡子,但1991年出生、国外大学不知名、履历一路靠爸,24岁闪电任总裁,这水平夸一句“空降兵”不过分。父亲还在的时候,他或许还能用肩膀打打人情牌,父亲一走,立马就是空中楼阁。周婷则是典型的“豪门再婚”,2017年嫁郑永刚,年龄差24岁,婚后专心造人,六年生了三个娃。郑老板65岁走后,继母带娃和嫡子直接法院大战,大众看乐了,但资本更看清了二人都没有真正的掌舵能力。
杉杉主业锂电材料和偏光片,外头群众最熟悉的还是当年西服,其实这块早就是边角料了。真正发力的锂电与新能源,没了灵魂人物,巨型船只失控不是故事主线吗?大家还记得2023年3月,郑驹当董事长,周婷马上打官司要求分家产。算一下,周婷加3娃对郑驹:4比1。按比例分,最后反而是周婷成了实控人,郑驹留个董事长混职,气氛一度迷幻,怎么看都像清末太后垂帘听政,名头归你,权力归我。
真要说,这俩人并没搞出什么大格局,为了控制权明争暗斗,豪门恩怨拍出《杉杉有继子》。但金融世界管你剧情好不好看,债务违约一出来,贷款都续不上。机构说断就断,“资本不相信眼泪”,这波绝杀谁都跑不掉。到2024年11月,郑驹终于扛不住,宣布辞职,说是“工作原因”,这理由比“公休辞职”都让人忍俊不禁。继母周婷一接手,三个月不到,杉杉集团就正式上交破产重整申请。这剧情紧凑得不像话,也就得赞一句资本运作的高效。
协议落地后,“宁波首富彻底改姓”,郑家豪门烟消云散,复盘其实都绕不开“能力圈”这回事。郑永刚这种创业型掌舵者,他跟机构之间是“人格抵押”,后人想复制这种信仰,几乎不可能。无论家族内斗怎么拍,金融机构要的是控制力和还款力,能不能撑住局面,看信用,看狠劲,看判断力。
杉杉的故事说到这,就是一个中国家族企业最典型的剧本:创业者成一代雄主,后人在权力和利益里迷失,最后集团易主,江山一夜变色。现在新老板上台,一切归零,往后的路怎么走,市场很快会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