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业绩拉胯。粉丝懵逼。大佬沉默。:

用户头像
铜板二代1912
 · 福建  

截至今年9月底的数据,沪深300指数涨了17.4%,而林园旗下有业绩可查的19只产品,没一个跑赢的,甚至有6只还在水下冒泡,亏得明明白白。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地球真的是圆的,风水轮流转,昨天你捧上天的神,今天就可能在泥里打滚,还得是脸先着地的那种姿势。
林园老师的问题出在哪?很简单,路径依赖,或者说得好听点,叫“战略定力”。他的投资哲学,就是抱着消费和医药这两个“核心资产”死磕,坚信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这套逻辑在前几年,简直是印钞机,闭着眼睛买都能赚。逻辑本身没错,就像你坚信一加一等于二,这在数学上是真理。
但问题是,市场先生是个不讲道理的流氓,他今天考数学,明天就可能考你唱跳Rap。
今年的市场,风口显然不在消费和医药。你看看那些新能源、半导体、周期股,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K线图拉得比珠穆朗玛峰还陡,突出一个“瞎积薄发”。而林园重仓的那些“茅系”伙伴们,则在地上反复摩擦,股价走得比老大爷的遛弯步还稳健。他多次调研的金龙鱼,半年报利润增长60%,多牛逼的数据,结果股价不涨反跌。
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全国最好的牛排馆,用的都是顶级和牛,米其林三星主厨亲自操刀。但今年的潮流是全民吃素,隔壁沙拉店的草都卖疯了,你这牛排馆门口罗雀。是你的牛排不好吃吗?不是。是你没跟上潮流吗?是的。你应该改行卖草吗?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发现林园旗下基金也买了一些科创板股票。哟,浓眉大眼的林老师也叛变革命,要去追风口了?结果林园自己说,买这些就是为了凑够打新股的“门票”,投的钱“可以忽略不计”。
这番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是不爱科技股,是我根本看不上。我买它,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一个资格,一种姿态,一种“虽然我不玩,但我随时能上桌”的体面。
这操作就非常精髓了。它暴露了顶级基金经理在面对风格剧烈切换时的核心窘境:人设和业绩的生死博弈。
他真的不懂科技股吗?他真的看不到风口吗?他真的傻吗?
别闹了,人家只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就像可口可乐不能突然宣布自己改卖中药,因为它的立身之本就是“快乐肥宅水”。林园的标签就是“价值投资”、“消费医药”,这是他吸引和稳住几百亿资金的护城河。如果他今天风格大变,跑去追热点,那明天他的投资人就会想:我当初投你,就是看中你的“稳”,现在你变得比我还野,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去炒?
所以,他只能坚持自己的逻辑,哪怕短期业绩难看。这就像一个苦练了三十年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突然被拉进一个FPS游戏里。他一身的功夫用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对面拿枪的小学生把自己突突了。他能做的,不是立马学会开枪,而是告诉场外的观众:“这不公平,这不是我的战场,但你们要相信,我的功夫才是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