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瓶片行业自2025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明显的拐点信号。根据开源证券研究,自2025年6月起,几家聚酯瓶片大厂装置检修陆续执行落地,国内聚酯瓶片产能负荷已下降至80%左右,行业自律行为效果显著。这一供给侧调整已促使瓶片价差由6月下旬的150-170元/吨附近回升至目前的300元/吨左右。
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5年1-6月,国内聚酯瓶片产品市场需求约为444万吨,同比增长1.4%。海外市场表现尤为强劲,同期聚酯瓶片出口量约346万吨,同比增长28.4%,成为需求端的重要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行业"反内卷"共识已经形成。包括万凯新材在内的头部企业承诺未来三年不新增产能,标志着行业资本开支周期基本结束。在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背景下,供需关系将持续改善,行业利润中枢有望系统性上移。
万凯新材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已成功实现盈利拐点。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13亿元,虽然同比小幅下降4.87%,但归母净利润达到5629.34万元,同比增长30.33%。更值得关注的是,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到3227.2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84.14%,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分季度看,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大增498.42%,环比下降82.64%。环比下降主要源于行业季节性因素及项目投入增加,同比大幅增长则充分体现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
公司经营质量也在提升。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4.65亿元,同比增长80.67%,显示盈利质量良好。同时,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率,2025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销量143.44万吨,同比增长5.90%,在行业低迷环境下仍实现了销量逆势增长。
公司"乙二醇一期60万吨项目"已经进入测试生产阶段,预计即将放量。该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相较国内主流煤制和乙烯法具备显著成本优势。项目投产后,将能够基本满足公司重庆子公司对乙二醇的需求,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显著提升上游原材料环节自主供应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质量把控力度。
根据测算,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化利润不低于4亿元。乙二醇价格每上涨100元/吨,可增厚公司毛利约6000万元。随着能源成本优势显现及行业景气上行,乙二醇将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极。
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尼日利亚30万吨瓶片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厂区设施和安装工程已开始进场施工。该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将成为非洲首个规模化瓶片生产基地,直接规避欧美市场对中国瓶片的反倾销税限制。
非洲市场潜力巨大,IMARC Group数据显示,非洲饮料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978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209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9%。公司尼日利亚项目有望享受当地8%的价格溢价,预计满产后年利润可达1.14亿元。
同时,公司已规划印尼75万吨聚酯瓶片项目,初步选址在印尼万丹省默拉克港园区。这些海外项目将帮助公司享受海外瓶片丰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打开增长天花板。
在绿色材料领域,公司与法国生物技术公司Carbios合作的rPET项目即将落地。该技术可实现PET的无限循环利用,产品品质媲美原生料,当前单吨毛利超8000元。随着全球"限塑令"政策深化落实,rPET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还战略投资灵心巧手,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截至2025年6月底,双方共同开发的轻型灵巧手结构件已完成样品测试,进入研发试用阶段。这一布局为公司打开了新材料应用空间,有望与主业形成协同效应。
基于当前114亿元市值,公司要实现500亿市值目标,需要约338%的涨幅。我们从业务拆分角度分析这一目标的可行性:
瓶片主业复苏是短期估值修复的核心驱动。假设2026年行业回归单吨200元盈利中枢,公司300万吨产能可贡献约6亿元利润。给予12倍PE,对应市值72亿元。
乙二醇项目投产预计可贡献4亿元利润,给予15倍PE,对应市值60亿元。尼日利亚项目2026年预计贡献利润1.5亿元,给予15倍PE,对应市值22.5亿元。
合计短期合理估值约154.5亿元,较当前市值有35%上行空间。
中期来看,海外产能全面释放将成为主要驱动力。印尼75万吨项目满产后预计贡献利润3.68亿元,给予15倍PE,对应市值55亿元。
公司新材料业务(包括PETG、生物基材料等)预计可贡献利润2-3亿元,给予25倍PE,对应市值50-75亿元。
加上主业自然增长,中期市值目标可看至300-350亿元。
长期市值空间主要来自于rPET业务的爆发。公司远期规划将rPET产能扩张至百万吨级别,若按100万吨产能、单吨利润2000元测算,rPET业务可贡献20亿元净利润。考虑到其高技术壁垒与绿色溢价,给予20-25倍PE,对应市值400-500亿元。
机器人材料等创新业务则提供了额外的估值弹性。
表:万凯新材市值目标路径分析
尽管公司前景看好,但投资者仍需关注以下风险因素:
行业复苏不及预期风险:若下游需求恢复缓慢,可能影响行业盈利修复进程
新项目投产延迟风险:乙二醇、海外产能等项目可能因各种因素导致投产进度延迟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可能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海外政策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影响公司海外业务拓展
技术风险:rPET、机器人材料等创新业务可能面临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
万凯新材当前正处于周期反转与成长加速的双重拐点。短期来看,行业供需改善驱动主业盈利修复,乙二醇项目投产贡献增量业绩;中期来看,海外产能释放打开新的成长空间;长期则受益于绿色材料转型和创新业务布局。
公司当前114亿元市值相较于500亿元的远期目标,具有显著的提升空间。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公司周期复苏与成长转型的双重机遇,重点关注行业加工费变化、新项目投产进度等关键指标,逢低布局,共享公司成长红利。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开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长川科技(SZ300604)$ $先导智能(SZ300450)$ $德明利(SZ0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