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突围战|吉林碳谷:碳纤维价格企稳背后的硬核逻辑

用户头像
alita7vg
 · 江苏  

$吉林碳谷(BJ836077)$

在碳纤维行业经历2023年以来的深度调整后,吉林碳谷凭借技术壁垒与战略定力,成为行业“反内卷”的标杆企业。随着行业价格逐步企稳,其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护城河正释放出强劲韧性。

一、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专利矩阵构筑壁垒
2024年新增8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覆盖原丝制备、预氧化工艺等核心环节。其中,50K大丝束技术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2PDF,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突破,摆脱低端同质化竞争。

国产替代降本增效
自主研发的碳纤维油剂进入量产阶段,打破进口依赖,预计生产成本降低10%-15%,为价格企稳提供技术支撑。

二、产能升级:从规模扩张到精准供给

柔性生产体系:20条产线覆盖1K-50K全规格,可快速切换风电、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场景需求,避免单一领域产能过剩。

在建项目提速:3万吨高性能原丝项目一期试生产,叠加15万吨原丝项目推进,2025年设计产能将超20万吨,夯实全球最大原丝供应商地位。

三、从本土龙头到全球突围

国内市占率超50%:通过“大丝束通用化+小丝束专业化”策略,深度绑定风电巨头(如吉林化纤集团贡献67.86%营收),并拓展人形机器人、储氢等新兴领域。

海外布局加速:碳纤维出口同比增长80%,瞄准欧洲风电、日韩高端装备市场,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四、逆周期下的盈利强者

2025年Q1营收4.8亿元(+19.77%)、净利润2350万元(+17.33%),毛利率稳定在16%以上。资产负债率仅40.4%,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技术投入和产能扩张预留空间。

吉林碳谷的“反内卷”逻辑在于:以技术升级对冲价格波动,以场景创新打开增量市场。当前碳纤维价格已触底回升,叠加国产替代(2024年进口依存度降至35%以下)和“双碳”政策红利,公司作为全产业链核心卡位者,有望迎来估值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