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投不是追高之中国核电(二)

用户头像
木易易道
 · 广东  

#雪球星计划#

自发布《价投不是追高之中国核电》以来,劝退效果明显,守不住的走了,胡乱唱多的也消停了,讨论明显理性了不少。

一、集中竞价的本质

这里我摘录了某苏地区发某委的文件标题:《关于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结构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苏发改价格发〔2025〕426号(这不是个案,复制文件名进行搜索,很多地区都有类似文件)。

标题的重要意义科普一下:

提示内容:标题用最简洁的文字将文件中最具有价值的内容提示给读者,帮助他们快速了解文件的核心信息。

充当索引:标题集中概括了文件最主要的内容,且又是一段最简单的文字,读者可以快速地找到他们所需要获知的信息。

提供简要信息:对于准备了解文件的人来说,标题是索引和导向;对于不准备详读文件的人来说,标题成为了了解文件信息的窗口。

评价内容:标题有义务为读者在概括文件事实的基础上,点明文件的意义,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文件的内容,认识文件的价值和意义。

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官网查阅该文件。

正如:《价投不是追高之中国核电》中所说:包括集中竞价等一系列电力市场改革举措的短期目标:

一是解决发电机构的消纳问题;

二是让一些企业在特定的时段用到廉价电(本质是通过刺激用电,从而帮助发电机构解决消纳),这里所说的发电机构重点指风光发电;

三是不断完善电力市场的期货交易模式,促进电力建设合理发展。

因此,在《价投不是追高之中国核电》中我说,未来一段时期内,不要对风光发电(对于核电来说就是汇能)的上网电价有过高期待。

二、机会与风险

揭示风险貌似是一件很得罪人的事情,就如同在底部分析发展前景一样。

这里无论是股价的趋势,还是现实的经营风险,我讲的都很明确。当然,如果有决心、有定力可以持仓穿越牛熊,对于我所说的风险,可与我一样一笑了之。

有人讲:机会风险,诚然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风险,但是我要讲,选择了规避机会风险,是要以承担其他风险为代价的(一是短期价格回落风险;二是时间风险)。此外,我冒昧的问一句,20年我发布《成长价投第一股之中国核电》核电3块左右的价格时,大谈特谈机会风险的股神们,你们在干啥?是不是在别的标的中规避你所谓的机会风险(通俗点说就是追高了别的股)?

所以在《价投不是追高之中国核电》,中我说看空做多。

看空:是理性的对待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股价走势,降低股价上涨预期(一是正视股价处于长周期调整中的事实;二是正视经营中电力过剩的事实;三是正视未来一段时期内超额的资本支出的事实)。

做多:是坚定看好核电发展的未来(一是《从长江电力中国核电》分析过长电股价上涨的内驱动力,这里我们看到未来一段时间核电的所有者权益、归母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都将大幅度扩张;二是电力过剩是阶段性风险,终将会下一阶段的旺盛电力需求所解决)。因此,坚定持仓,适时加仓。

虽然,我曾用长江电力与核电进行了某方面对比,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两者的区别,长电的资产多是通过重组、资产注入等形式(类似于汇能的注入),这种方式与目前核电自己投资建设有着明显不同。

买卖一瞬间的事情,难的在于持有的过程,能够以跌了挣股、涨了挣钱的心态方能穿越牛熊

三、新的不确定性

由于市场化交易改革,给电力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我们看到,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众多售电公司,有国资的、有地方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民营的(风险的重要来源)。

对于一些不太重视坏账的还好说,看到有人因为核电计提了几大电网的4千万的坏账,就耿耿于怀,大呼难以接受的,未来应当更加难以接受。

对了,读到这里,与你想的一样,新的风险就是来自于坏账率的提升。

集中竞价,带来的不仅仅是上网电价下跌的问题,也为发电机构未来坏账率提升埋下了伏笔。

这里就不细说这些民营售电单位如何提高发电机构的坏账率了。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1亿度电是3千万,10亿度就是3个亿。

四、暗夜曙光

当整个社会都在大干特干光伏、风电时,我们看到了管理层的理性决策。如下图,是对各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责任划分,其中非水电就是特指风光发电。

我们看到即便如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风光发电建设的重灾区,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预期值也不超过30%(权重的计算:风光电力消费量/总电力消费量,以30%为例,简单的说就是当地每消耗100度电,就需要消纳风光发电的30度),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

五、未来可期

2024年我国全年耗电量9.44万亿度,其中居民端耗电量为1.4万亿度,居民端耗电量占比14.9%。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美国全社会发电量达到了41155.4亿千瓦时,其中,居民部门用电量为14765.69亿度,大约是美国全社会用电量的38.91%。

按14.126亿人口计算,我国居民“人均年度用电量为831.3千瓦时”,换算到月度,平均为69.3千瓦时。与美国居民“人均每月高达371.2千瓦时”的用电量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啊——是我们的5倍多。(数据来自搜狐

从数据上看,我国居民端、和人均耗电量,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我判断,目前的电力产能过剩只是阶段性,终将会被更加旺盛的需求所消化。$中国核电(SH601985)$

ps:看到有人说看不懂zc,北京发的可能是有些生涩难懂,看不懂就去地方的,落地执行的往往很容易看懂。比方说文章开头所引用的标题。

日后需要重点验证的是第三点坏账率的提升,第五点无需验证,是必然要实现的。

这里,我们还能引申出另一个新型行业——虚拟电站,虚拟电站可能是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zc引导资本投资的重点方向,是解决分散建设风光发电的重要环节。这是我个人通过各级文件读出来的信息。#虚拟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