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屠夫奥克斯要上市:郑坚江家族突击分红36亿,留给股民的还剩什么?

用户头像
星火资本社
 · 广东  

7月16日,空调巨头奥克斯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这家以“价格屠夫”著称的企业,在2024年以7.1%的全球市场份额跻身行业第五,却因上市前37.94亿元的“突击分红”引发争议——郑坚江家族独揽36.56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55%。这场IPO,究竟是全球化野心的新起点,还是家族财富的变现游戏?

价格战起家:薄利能否支撑多销神话?

1994年,郑坚江以电表制造积累的资本杀入空调行业,2002年的一纸《空调成本白皮书》彻底改写行业规则:将均价2500元以上的空调压至1880元,宣称单台利润不足150元。这场价格战让奥克斯“一战成名”,却也埋下隐患——其净利润率长期徘徊在10%以下,远低于格力美的等对手。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奥克斯营收从195亿元增至298亿元,但增长动能高度依赖下沉市场与海外扩张。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49.3%,2025年一季度飙升至57.1%,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成为主战场。然而,低价策略在海外能否持续?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空调市场增速仅4.6%,奥克斯30%的销量复合增长率背后,是不断被挤压的利润空间。

家族套现疑云:上市前“抽血式分红”

奥克斯的股权结构堪称家族企业的教科书式样本:郑坚江通过离岸公司Ze Hui持股85%,其弟郑江、妻兄何锡万分别持股10%和5%,家族合计控制96.36%股权。2024年,公司突击派发37.94亿元股息,导致账面现金从51亿元骤降至29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4.1%。

更值得玩味的是,郑坚江资本版图中的另两家上市公司——A股三星医疗(原三星电气)和港股奥克斯国际(主营地产)——业绩均远逊于奥克斯空调。三星医疗2024年净利润22.7亿元,奥克斯国际仅2500万港元。空调业务俨然成为家族“现金奶牛”,但此番上市募资用途中,“偿还债务”却未列其中,反而强调研发与渠道升级。市场难免质疑:上市是否只为缓解分红后的资金压力?

渠道困局:线上红利消退,线下巨头围剿

奥克斯曾凭借电商红利异军突起,2018年以589万台销量占据线上28.6%份额。但招股书暴露颓势:2022-2024年线上直销占比从5.6%下滑至3.5%,线上经销占比亦波动下降。格力美的等传统巨头在线上反扑,小米等新势力加入混战,奥克斯的“性价比”标签正被稀释。

其力推的“小奥直卖”生态系统(通过APP直连经销商)尚未形成壁垒。2025年一季度,家用空调收入中75.7%来自挂机,12.1%来自柜机,产品结构单一化风险凸显。相比之下,格力已构建空调、家电、智能装备多元矩阵,美的更布局机器人、新能源,奥克斯的“单条腿走路”模式抗风险能力存疑。

第三次IPO:郑氏资本棋局的终章?

郑坚江的资本运作史堪称“跨界教科书”:2011年三星电气登陆A股,2015年借壳夜店股打造奥克斯国际,2016年奥克斯空调挂牌新三板又闪电退市,转战A股未果后改道港股。三次IPO横跨电表、地产、空调三大领域,但空调业务上市之艰难,折射出传统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尴尬。

此次港股募资拟投向研发、智能制造与渠道,但奥克斯的研发投入占比常年不足3%,远低于行业龙头。其引以为傲的“智能空调”技术,在招股书中仅以“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轻描淡写带过,缺乏硬核专利支撑。在碳中和背景下,格力已推出“零碳源”空调,海尔布局磁悬浮中央空调,奥克斯的“节能”故事能否打动国际投资者?

奥克斯的IPO,是中国家族企业转型的缩影。郑坚江白手起家值得尊敬,但“一言堂”治理、关联交易频发、分红优先于发展的策略,暴露出传统民营企业的治理短板。若成功上市,奥克斯需回答两个关键问题:其一,如何平衡家族利益与公众股东权益?其二,当价格战触及天花板,技术护城河又在哪里?

港股投资者向来对“高分红低增长”模式审慎。奥克斯若不能摆脱家族企业的路径依赖,即便上市,也可能沦为资本市场的又一例“平庸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