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炒股炒到半山腰
 · 四川  

$川能动力(SZ000155)$ 梳理川能动力$固态电池(BK2622)$ 领域的相关计划和布局。
需要明确的核心点是:川能动力本身并不直接研发固态电池技术。它的战略定位是上游锂矿开采和锂盐加工。其与固态电池的关联,是通过其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身份和参股下游电池制造企业间接实现的。
以下是川能动力固态电池计划的详细分析:
1. 核心关联:$川能动力(SZ000155)$ 参股公司“川能智网”布局
川能动力的固态电池计划,最主要的载体是其参股的四川能投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川能智网”)。
· 投资情况:川能动力持有川能智网35%的股权,是其重要股东。
· 项目主体:川能智网下设了专门的固态电池事业部,负责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 技术合作方:川能智网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青岛能源所”) 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青岛能源所在固态电池,特别是硫化物电解质技术路线上是国内领先的研究机构之一。
· 最新进展:
· 中试线建设:根据公开报道(如2023年),川能智网计划在成都市建设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中试是实验室技术走向产业化规模生产的关键一步,目的是验证工艺、降低成本、解决工程化问题。
· 目标:其中试线的目标可能是生产大容量、高安全性的固态电池单体,为未来建设GWh级别的规模化产线打下基础。
2. 核心主业:为上中游产业链提供原材料支撑
这是川能动力自身的基本盘,也是其能与固态电池故事产生联系的根本。
· 锂矿资源: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能投锂业(持有62.75%股权)拥有四川省李家沟锂辉石矿的采矿权。该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锂辉石矿之一,目前已进入采矿工程建设阶段。这意味着川能动力未来将拥有稳定的锂精矿供应能力。
· 锂盐加工: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鼎盛锂业开展锂盐(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生产和销售。氢氧化锂正是制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未来可能用于固态电池)的关键原料。
逻辑关系:无论下游电池技术如何演变(从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全固态),只要电池体系仍以锂为主要元素,对锂原料的需求就是刚性的。川能动力布局上游锂矿和锂盐,旨在成为各种电池技术路线的基础原材料供应商,从而享受电池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3. 产业协同:与兄弟公司“四川能投”的生态
川能动力是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能投) 旗下的上市平台。四川能投整体在布局一个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 上游:川能动力的锂矿和锂盐。
· 中游:川能智网(参股)的固态电池研发。
· 下游:四川能投还在布局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换电等应用场景。
这种布局形成了内部产业协同的可能性,即未来川能智网研发的固态电池,其原材料可以部分来自川能动力,应用场景可以部分由集团内部消化,形成一个闭环生态。
总结与展望
1. 并非直接研发:川能动力自身是资源型企业,而非技术型企业。它不直接从事固态电池的电芯设计、材料配方等核心技术研发。
2. 间接参与:通过参股川能智网,公司间接介入了固态电池(特别是硫化物路线)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这为其未来向下游延伸提供了可能性。
3. 核心优势:其核心价值和确定性在于上游锂资源。固态电池若成功商业化,将极大提升对高性能锂盐(如高纯氢氧化锂)的需求,川能动力有望成为核心供应商。
4. 风险与不确定性:固态电池技术全球都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化量产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技术路线(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也未统一。川能智网的项目能否成功,存在巨大的技术、成本和市场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
· 应首先将川能动力视为一家锂矿和锂盐供应商来评估其价值。
· 其参股的固态电池项目应视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长期期权,它为公司提供了未来增长想象力和业务多元化的可能性,但在短期内难以贡献实质性的业绩。
· 密切关注川能智网中试线的进展、技术突破以及后续的产业化招标公告,这些是判断其固态电池计划能否落地的关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