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电气(300035.SZ) 投资价值深度分析:快充 赋能扬劲帆 盈利回暖启新篇

用户头像
封侯
 · 辽宁  
创作声明: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

投资要点

中科电气(300035.SZ) 作为锂电负极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正迎来量利齐升的关键发展期。公司凭 借快充负极硅基负极的技术优势,叠加高石墨化自供率的成本优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 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2025 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

32 亿 - 3.01 亿元,同比增长 235%-335%,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强,无一次性收益粉饰。 核心投资逻辑

1. 技术领先:快充负极材料已批量应用于宁德时代 "神行超充电池" 和比亚迪 "刀片电池",硅碳负极(能 量密度达 4200mAh/g) 已向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送样测试,适配固态电池需求。

2. 成本优势:2025 年石墨化自供率超 90%,单吨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15%-20%,云南基地利用水电 资源,单位电耗成本较同行低 30%。

3. 客户绑定: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商成立合资公司,锁定长期订单,前五大客户占比超 60 %。

4. 产能扩张:2025 年规划负极总产能达 57 万吨,产能利用率超 90%,阿曼 2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 启动,全球化布局加速。

5. 估值优势:当前 PE (TTM) 为 20.54 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63.97 倍,具备显著安全边际。

一、公司概况:双轮驱动格局成型,负极材料成为核心增 长引擎

1.1 双主业协同发展,负极材料贡献主要营收与利润

中科电气成立于 2004 年,总部位于湖南岳阳,最初以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为主营业务。2017 年,

公司通过收购湖南星城石墨切入锂电负极材料领域,形成 "磁电装备 + 锂电负极材料" 双主业格局。经 过多年发展,负极材料业务已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2024 年该业务营收占比超过 90%(56)

公司控股股东为余新,截至 2025 年 8 月,余新直接持有公司 21.57% 的股份,并通过岳阳中科电气控 股有限公司间接持股,合计控制公司约 31.27% 的股份,股权结构稳定(1)

1.2 全球市场地位稳步提升,出货量稳居行业前三

中科电气负极材料业务发展迅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4 年,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达 22.57 万吨, 同比增长 55.66%,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10%,位居行业第三(1)。从市场排名看,中国企业在全球负极 材料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5 年上半年全球前六名均为中国企业,其中中科星城(中科电气子公司) 排名第四(28)

从国内市场看,2024 年 Q3, 中科电气在中国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市场的占有率约

为 12%,仅次于杉杉股份(21%)和贝特瑞,位居行业第三(26)。随着产能持续扩张和技术优势的发 挥,公司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二、业务分析:技术驱动产品升级,全球化布局加速

2.1 产品矩阵丰富,快充负极和硅基负极成为战略重点

中科电气的锂电负极材料产品主要包括人造石墨负极、天然石墨负极和硅基负极三大类,其中快充负 极和硅基负极是公司的战略重点产品(1)

快充负极:公司快充负极材料性能指标优异,克容量≥355mAh/g、充电倍率≥2C、循环寿命≥4000 周,已批量应用于宁德时代 "神行超充电池" 和比亚迪 "刀片电池" 等产品,2024 年相关业务营收占比 超 60%(1)。快充负极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产品,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快充渗透率的提升,该产品的市场 需求持续增长。

硅基负极:公司硅碳负极能量密度高达 420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的 10 倍,已向宁德时代等头部 厂商送样测试,中试产线建成并获客户认可(1)。硅基负极是下一代锂电池的关键材料,公司在该领域 的布局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硬碳负极:公司硬碳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钠离子电池,已在行业头部客户处于量产导入阶段,标志着 公司在新型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正在落地(17)

2.2 产能布局:国内扩张与海外布局并举

中科电气正积极推进产能扩张,形成了国内与海外协同发展的产能布局。截至 2025 年中,公司已形成 以下产能布局:

国内产能

云南曲靖基地:规划年产 1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正逐步建成投产(58)

贵安新区基地: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贵安新区中科星城,规划 10 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61)

四川集能基地:参股集能新材料(持股 37.5%),形成 1.5 万吨石墨化产能(86)

安徽芜湖基地:硅基负极项目首批产能(约 400 吨 / 年)已进入试生产状态,预计 2025 年上半年形成 批量销售。

海外产能

阿曼基地:2025 年 6 月 4 日,公司在阿曼投资署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启动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 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不超过 80 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实施,每期产能规划为 10 万吨 / 年,建设 周期预计各为 36 个月(9)

摩洛哥基地:原计划投资 50 亿元建设年产 10 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为确保海外投资稳步推进,公司决 定延缓该项目建设(9)

截至 2025 年中,中科电气已形成约 30 万吨负极材料产能,规划到 2025 年底负极总产能达 57 万吨, 石墨化自供率超 90%(86)。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从 2022 年的 80% 提升至 2025 年的 90% 以上,产能规 模和效率均处于行业前列(86)

2.3 客户结构优化,与头部电池厂商深度绑定

中科电气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锂电池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结构持续优化(58)

国内客户: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ATL 等国内头部 电池企业保持良好合作(58)。其中,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合作尤为深入:

◦ 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贵安新区中科星城,规划 10 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61)

◦ 与比亚迪全资子公司重庆弗迪成立合资公司,建设 10 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中科持股 65%) ,确保了下 游需求的稳定(86)

国际客户:公司已进入海外某国际知名车企的电池供应链,并成功开发韩国三星 SDI、LG 新能源、SK On 等国际客户,2024 年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达 32%,较 2023 年的 18% 显著提升(1)

通过与头部客户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中科电气不仅锁定了稳定的订单,还能提前了解客户需求,开 发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形成了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模式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了 坚实保障。

三、财务分析:业绩爆发式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3.1 营收与利润:高速增长态势确立

中科电气近年来业绩表现亮眼,特别是 2024 年以来,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实现了爆发式增长(56)

2024 年业绩:公司实现营收 55.81 亿元, 同比增长 13.72%; 归母净利润 3.03 亿元, 同比增长 626.56 %;扣非净利润 3.45 亿元,同比增长 269.37%;毛利率提升至 22.51%,盈利能力显著增强(1)

2025 年一季度业绩:公司实现营收 15.98 亿元,同比增长 49.92%;净利润 1.34 亿元,同比增长 465. 80%;扣非净利润 1.26 亿元,同比增长 285.41%;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 22.51%,延续了高增长态势( 59)

2025 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 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32 亿元至 3.01 亿元, 同比增长 235 %-335%;扣非净利润预计为 2.43 亿元至 3.14 亿元,同比增长 175%-255%(1)。业绩增长主要源于锂 电负极材料产能较去年同期增加,下游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快充车型以及储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5)

3.2 盈利能力:成本优势推动毛利率持续提升

中科电气的盈利能力近年来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1)

毛利率提升:2024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2.51%,较上年显著提升。其中,石墨类负极材料毛利率提 升了 7.1 个百分点,达到 19.94%(1)。2025 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维持在 22.51% 的较高水平 ,显示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增强。

成本控制能力:公司通过提高石墨化自供率(2025 年达到 90% 以上)、优化生产工艺、与客户合资 建厂等方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云南基地利用水电资源,单位电耗成本较同行低 30%,单吨 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15%-20%(1)

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如快充负极的占比提升,推动了整体毛利率的提高。2024 年,公司快充 负极相关业务营收占比超 60%,成为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1)

3.3 现金流与资产结构:健康稳健

中科电气的现金流状况良好,资产结构健康(1)

现金流:2024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4.2 亿元,同比增长 187%,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2025 年一 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继续保持正向流入,显示业务的造血能力增强。

资产结构: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合理水平,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提升,资 产质量明显改善。

研发投入:2025 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7316 万元,同比增长 99.87%,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4.6% ,高于行业平均的 3.2%,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1)

总体而言,中科电气的财务状况呈现出 "高增长、高盈利、优结构" 的特点,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提 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四、行业分析:需求持续增长,技术迭代加速

4.1 市场规模: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双轮驱动

全球负极材料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由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两大领域驱动(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 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为 220.6 万吨,同比增长 21.3%。预计到 2025 年,

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到约 260 万吨,同比增长 25% 以上(73)。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 国,2025 年上半年负极材料出货量达 129 万吨,同比增长 37%(73)

新能源汽车驱动: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38.9%,而德国、法国、美国、韩国、日本等主要 汽车生产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然较低,分别为 18.2%、21.5%、9.6%、9.5%、6.7%,海外市场发 展空间巨大(13)。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锂电池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带动负极材料 需求增长。

储能市场增长:2025 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预计增长 40% 至 355GWh,对应新增碳酸锂需求 7.5 万吨 LCE,成为负极材料需求的重要增长点(33)

4.2 技术趋势:快充与固态电池引领创新

负极材料行业正经历技术升级与创新,主要趋势包括(1)

快充技术普及:随着 800V 高压平台车型的推广,快充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4 年 快充负极材料的市场占比将达到 10%,到 2030 年硅基负极的市场份额将超过 30%(7)中科电气在快 充负极领域具有技术积累,产品已获客户认可并批量应用。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预计 2027 年将实现小批量生产。中科电气的 硅基负极材料适配固态电池需求,已进入客户测评阶段(1)

钠离子电池商业化:钠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势,有望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中科电 气的硬碳负极产品已在行业头部客户处于量产导入阶段,为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做准备(17)

4.3 竞争格局:头部企业优势凸显

负极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日趋集中,头部企业优势逐渐凸显(28)

市场集中度提升:2025 年上半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前六名均为中国企业,分别是杉杉股份贝特瑞尚太科技、中科星城(中科电气子公司)、广东凯金和江西紫宸(28)。其中,杉杉股份以 10.79 万吨 的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 70.9%;中科星城排名第四,出货量为 3.27 万吨(28)

产能扩张竞赛:头部企业纷纷扩产,2025 年全球负极产能预计超过 300 万吨,较市场需求高出约 40% ,可能导致价格竞争加剧(86)中科电气规划到 2025 年底负极总产能达 57 万吨,产能规模进入行业 前列(86)

一体化竞争优势:拥有石墨化自供能力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预计 2025 年璞泰来、杉 杉股份、中科电气的石墨化自供率将提升至 80% 左右,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增强竞争优势(87)。中 科电气的石墨化自供率预计在 2025 年达到 90% 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86)

4.4 政策环境:全球化布局成为必然选择

全球能源转型政策和贸易环境变化对负极材料行业产生重要影响(13)

欧美本土化政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及《关键原材料法案》等政策 法规的实施,叠加关税政策影响,海外车企对上游供应商的本土化配套提出更高要求,倒逼锂电产业 链企业加速在海外投建产能(13)

关税政策调整:2025 年 4 月,美国对中国高性能石墨材料(尤其是负极石墨)豁免关税,此前美国曾 计划对中国石墨加征 920% 关税,此次豁免凸显其供应链短板(32)。这一政策变化有利于中科电气等 负极材料龙头企业维持对美出口竞争力。

全球化布局加速:为应对贸易壁垒和满足海外客户需求,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2025 年 6 月,中科电气宣布将在阿曼投建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额不超过 80 亿元,成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9)

五、竞争优势:技术 + 成本 + 客户三重壁垒

5.1 技术研发优势:持续创新引领行业

中科电气在负极材料领域建立了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技术领先:公司在快充负极材料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的 硅碳负极能量密度达 4200mAh/g,已向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送样测试;硬碳负极已在行业头部客户处 于量产导入阶段(1)

研发投入强度:2025 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7316 万元,同比增长 99.87%,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4 .6%,高于行业平均的 3.2%(1)。累计持有专利 262 项(含 109 项发明专利),7 项国际专利正在申请 中,技术储备丰富。

产学研合作:公司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固态电池负极体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14)

5.2 成本控制优势:一体化布局降低成本

中科电气通过一体化布局和技术创新,构建了明显的成本优势(1)

高石墨化自供率:2025 年公司石墨化自供率超过 9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60%),有效降低 了生产成本(1)

新一代石墨化炉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型石墨化炉技术,电耗成本降低 15%,自动化程度 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能耗(14)

能源成本优势:公司云南基地利用丰富的水电资源, 电价约为 0.4 元 / 度,单位电耗成本较同行低 30%

产能利用率高:公司产能利用率从 2022 年的 80% 提升至 2025 年的 90% 以上,规模效应显著,单位 固定成本降低(86)

一体化产业链:公司向上游延伸至焦类原料加工,向下游深化石墨化、碳化工艺,形成 "原材料 - 石墨 化 - 负极成品" 全链条布局,单吨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15%-20%(86)

5.3 客户资源优势:深度绑定头部客户

中科电气通过与头部客户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形成了稳定的客户关系和持续的订单来源(10)

合资模式锁定客户:公司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贵安新区中科星城,规划 10 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与比 亚迪合资成立公司,建设 10 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中科持股 65%) ;与亿纬锂能合资成立云南中科星城 ,同样规划 10 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61)。这些合资项目不仅锁定了客户需求,还能提前了解客户技术 需求,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客户结构优化:公司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 LG 新能源、三星 SDI 等国内外知名锂电池 厂商的供应链,客户结构持续优化(58)。2024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超 60%,其中宁德时代供应占 比达 35%(1)

长单覆盖保障:2025 年公司签约长单覆盖 22 万吨(有效产能占比超 75%),主要来自比亚迪、宁德 时代、LGES 等头部客户,为业绩增长提供了确定性(80)

5.4 全球化布局优势:规避贸易壁垒

中科电气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9)

阿曼基地战略意义:公司投资 80 亿元在阿曼建设 2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是公司迄今为止海外 最大规模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阿曼石化和太阳能资源丰富,项目可以充分借助当地的能源资源 优势,与本土产业链形成协同联动,再加上阿曼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以及苏哈尔自贸区的政策红利, 有望成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桥头堡(8)

摩洛哥项目战略调整:为确保海外投资稳步推进,公司决定延缓此前计划在摩洛哥投资 50 亿元建设的 年产 10 万吨负极材料项目,集中资源推进阿曼项目(9)

海外市场拓展: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从 2023 年的 18% 提升至 2024 年的 32%,进入三星 SDI 供应链并获 国际车企定点,全球化战略进入收获期(1)

六、风险因素:警惕产能过剩与技术迭代风险

6.1 产能过剩风险:行业扩张速度超需求

负极材料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主要表现在(86)

产能快速扩张:2025 年全球负极产能预计超过 300 万吨,较市场需求高出约 40%,可能导致价格竞争 加剧(86)。中科电气规划到 2025 年底负极总产能达 57 万吨,如果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可能面临产能 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价格竞争压力: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价格战,挤压行业利润空间。虽然中科电气通过成本优势可以抵御 一定的价格压力,但如果价格持续下跌,仍将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影响(86)

行业洗牌风险: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行业可能迎来洗牌,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市场份额进 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中科电气需要持续提升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6.2 技术迭代风险:路线不确定性增加

负极材料行业正经历技术变革,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增加(1)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若在 2026 年量产,可能冲击现有硅碳负极技术路线。虽然中科 电气已通过布局硬碳、锂金属负极进行对冲,但相关研发投入可能增加成本(1)

钠离子电池替代:钠离子电池若商业化加速,可能对传统锂电池市场形成冲击。虽然中科电气已布局 硬碳负极,但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不确定性(86)

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如果公司在硅基负极、快充负极等领域的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的市 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

6.3 贸易政策风险: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全球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中科电气的海外业务产生影响(13)

欧美贸易壁垒: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等政策的实施,对中国锂电材料 企业的海外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美国对石墨材料豁免关税,但未来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32)

本土化生产要求:欧美市场对锂电池产业链本土化的要求提高,中科电气需要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如 阿曼基地的建设进度,以满足客户需求并规避贸易壁垒(9)

汇率波动风险:随着海外业务占比的提升,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2024 年中科电气海外 业务营收占比达 32%,汇率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营收和利润(1)

6.4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负极材料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对中科电气的成本控制带来挑战(1)

针状焦价格波动:针状焦是负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虽然中科 电气通过长单锁定部分原材料供应,但仍无法完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能源价格上涨:如果未来水电资源紧张或电价上涨,可能增加公司云南基地的生产成本,削弱公司的 成本优势。

供应链稳定性: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如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 等,可能导致原材料短缺或价格上涨。

6.5 管理层变动风险:核心团队稳定性

管理层变动可能对公司的战略执行和经营稳定性产生影响(43)

董事减持影响:2025 年 5 月,公司董事、总经理皮涛等公告拟减持合计 174.5 万股(占总股本 2.55% ),可能引发短期市场情绪波动(1)。虽然减持计划是基于个人资金需求,但仍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

核心团队稳定性:中科电气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核心管理团队的努力,如果核心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可 能影响公司的战略执行和业务发展。

七、估值分析:低估值提供安全边际

7.1 相对估值: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科电气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与行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1)

PE 估值:截至 2025 年 8 月 1 日,公司 PE (TTM) 为 20.54 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 63.97 倍,具有明 显的估值优势(1)。横向对比,璞泰来 PE 为 30 倍,杉杉股份 PE 为25 倍, 中科电气的估值水平低于行 业龙头企业(1)

PB 估值:公司 PB 为 2.29 倍,处于历史低位,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也具有优势(1)

PEG 估值:根据 2025 年预期净利润增长 235%-335% 计算,公司 PEG 仅为0.02,远低于 1,显示估值 具有较高的吸引力(80)

7.2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普遍看好

多家机构对中科电气给出了积极评价,目标价普遍高于当前股价(49)

西部证券:给予 2025 年 23 倍目标 PE,对应目标价 20.24 元,较当前股价(16.12 元)存在 40% 上行 空间(1)

中金公司:给予 "跑赢行业" 评级,目标价 19.9 元,对应 2025 年约 23 倍 PE(54)东方证券:给予 "增持" 评级,目标价 24.03 元,对应 2025 年约 27 倍 PE(55)

机构平均目标价:近六个月累计共 11 家机构发布了中科电气的研究报告,预测 2025 年最高目标价为 2

4.03 元,最低目标价为 19.90 元,平均为 21.04 元(55)

7.3 盈利预测:高增长态势持续

根据多家机构的盈利预测,中科电气的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态势(55)

2025 年盈利预测:机构预测 2025 年中科电气归母净利润为 5.28 亿 - 6.86 亿元,均值为6.32 亿元,较 2024 年同比增长 108.72%(55)

2026 年盈利预测:机构预测 2026 年中科电气归母净利润为 7.80 亿 - 10.05 亿元, 同比增长约 30%(58 )

长期增长预期: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扩张,中科电气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特 别是在快充负极和硅基负极领域的布局,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八、投资建议:高增长与低估值共振,建议买入

8.1 投资逻辑总结

中科电气作为锂电负极材料领域的成长标杆,其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领先性:公司在快充负极和硅基负极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产品已获客户认可并批量应用,适配未 来市场需求。

成本控制力:通过高石墨化自供率、新一代石墨化炉技术和能源成本优势,公司构建了明显的成本优 势,单吨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15%-20%。

全球化布局: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产能布局,阿曼 2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将为公司的全球化战 略提供支撑,规避贸易壁垒并抢占海外市场。

业绩高增长: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预计 2025 年全年净利润增速将超 过 100%,高增长态势确立。

估值优势: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PE (TTM) 为 20.54 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具备显著的安全 边际。

8.2 投资建议与策略

基于对中科电气的全面分析,我们给出以下投资建议(1)投资评级:建议 "买入" 评级。

目标价格:综合考虑机构目标价和公司基本面,给予中科电气 2025 年目标价 20-22 元,对应 2025 年 PE 约 23-25 倍。

投资策略

长期布局:中科电气凭借技术领先性、成本控制力与全球化布局,已成为锂电负极材料领域的成长标 杆。建议长期投资者逢低布局,持有周期 1-2 年。

分批建仓:考虑到市场波动和行业风险,建议分批建仓,可在当前价位和回调 10% 左右时分批买入。

关注时点:重点关注公司硅基负极量产进度、阿曼基地投产节奏以及 2025 年下半年业绩表现。

8.3 关键跟踪指标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下指标,跟踪中科电气的发展动态(86)

硅基负极量产进度:硅基负极的量产进度和客户反馈是评估公司技术领先性和未来增长潜力的重要指 标。如果硅基负极量产进度超预期,可能带动公司估值提升。

阿曼基地投产节奏:阿曼基地是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其投产节奏和产能释放情况将影响公司 的海外业务拓展和业绩增长。

季度业绩表现:关注公司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情况、毛利率变化以及产能利用率,评估公司的经营 状况和盈利能力。

客户订单变化:关注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客户的订单变化,特别是长单签订情况和订单执 行情况,这是业绩增长的重要保障。

行业产能与价格:关注负极材料行业的产能扩张情况和产品价格变化,评估行业竞争格局和公司面临 的竞争压力。

九、结论:高增长与低估值共振,长期价值凸显

中科电气凭借技术领先性、成本控制力与全球化布局,已成为锂电负极材料领域的成长标杆。公司 20 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业绩的爆发式增长,验证了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短期来看,公司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主要受益于产能释放、成本优势和客户订单的持续增长。长 期来看,公司将受益于固态电池技术迭代与海外市场拓展,有望在全球负极材料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 地位。

尽管需要警惕产能过剩与技术迭代风险,但公司通过多技术路线布局与高端产品结构优化,构建了风 险对冲机制。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显著的安全边际,建议长期投资者逢低布局,把握公司高 速成长带来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产能过剩风险、技术迭代风险、贸易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管理层变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