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和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再次交锋。这一次,他们争夺的不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简称NBA)总冠军,而是中国消费者在运动鞋上豪掷的数以百亿美元计的消费。
自2019年那场阻碍NBA在华发展雄心的风波以来,这两位NBA最大牌的球星首次回到这个对篮球痴迷的国度,为各自代言的鞋履品牌宣传造势。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重大:根据数据分析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不断增长的中国运动服饰市场每年的规模达到600亿美元,仅鞋类市场就有330亿美元。
但美国公司一直在将这块蛋糕的一部分拱手让给日渐崛起的中国竞争对手。
美国篮球巨星重返中国意在扭转这一趋势。
在上周五于成都举行的耐克(Nike)巡回活动中,詹姆斯与大批爱戴他的球迷见了面。两周前,库里在重庆为安德玛(Under Armour)做宣传时受到高规格欢迎,期间还有一场由5,000架无人机进行的空中表演,再现了库里投进制胜一球后做的“晚安”(Night Night)庆祝动作。
库里说:“这一路走来,感受到的爱都是真真切切的。我甚至无法解释。”
对于渴望再夺总冠军的两位超级巨星来说,在一个有82场常规赛的赛季开始前,进行一趟会引起时差反应的跨太平洋之旅并非理想之举。但在此前的多年中,这是每年夏天的例行公事。
詹姆斯于2005年首次到访中国,在接下来的14年里又13次来到中国。
然后就是2019年的那桩事件。在时任休斯顿火箭队(Houston Rockets)总经理达里尔·莫雷(Daryl Morey)发布了一张支持香港反政府抗议者的图片后,中国政府禁止NBA在华举办比赛,并停止了NBA赛事转播。
这一事件和新冠疫情导致NBA及其球星在数年时间里远离了中国。不过,NBA表示下个月终于要重返中国,将在澳门举办两场季前赛。
这也更便于让球星重新参与面向中国市场的推广活动。“这是一个绿灯信号,它表示,好了,我们现在可以回去了,”常驻北京的马克·德雷尔(Mark Dreyer)说。他著有一本关于中国体育产业的书籍“Sporting Superpower”。
重返中国的库里和詹姆斯所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局面。在以安踏(Anta)为首、日益成熟的国产品牌面前,外国运动服装公司处境艰难。安踏赞助了包括凯里·欧文(Kyrie Irving)和克莱·汤普森(Klay Thompson)在内的NBA球员。
安踏主要在中国销售产品,去年的总收入增长14%,达到99亿美元。在耐克和安德玛最近一个财年中,前者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下降13%,至66亿美元,后者在亚太市场的收入下降14%,至7.55亿美元。
德国的阿迪达斯(Adidas)则逆势而上,该公司上个月策划了洛杉矶快船队(Los Angeles Clippers)后卫詹姆斯·哈登(James Harden)的中国行活动。在经历了几年挑战之后,阿迪达斯大中华区2024年的销售额增长8%,达到41亿美元左右。
德雷尔说:“握手和与人面对面交流,这是一个几十年来都非常有效的策略,也是勒布朗和斯蒂芬多年来到访中国这么多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