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是五篇金融大文章之一。我作为70后,马上也要奔50了,半只脚已经踏入老年群体。作为一个“准老人”,同时也作为银行的股东,我也会思考养老金融对于银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很多银行股东将养老金融看成是银行的社会责任,将其和银行利益对立起来。每次一提养老金融,他们就认为银行又要赔本赚吆喝了。对此,我个人持不同意见。
如果作为银行股东,我们如果能够站得更高些,也许就能有不一样的认知。我在之前的专栏中曾经提出过一些观点:“哪个行业可以帮国家、政府解决问题,那么这个行业就能得到发展,其中的企业就能挣到钱”。“银行业在新的经济周期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银行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新的经济周期中有很多需要国家解决的问题,居民养老很显然是其中一个。如果,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往下展开就会发现银行的养老金融可以在业务发展和客群经营这两个方向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金融需求旺盛
哪个行业有发展,哪个行业就会有金融需求。银行在这个行业里就能找到更多的商业机会。反之对于那些日趋萎缩的行业,可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的不良资产。
我国的养老产业在未来10-20年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期。核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13.9万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3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养老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年人群的数量和占比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3.1亿人),2050年接近5亿人,占总人口30%以上。二是随着我国社会富裕程度的提升,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场景也有升级的需求。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是什么概念?意味着这里有大量的商业机会。目前,大量成熟的行业其发展速度大概只有5%左右,有些行业甚至因为目标客群减少而日渐萎缩,比如:零食行业,白酒行业等。养老产业15%以上的复合增速远超其他行业。
另外,养老行业属于投资周期长,回报稳定但缺乏爆发力的行业。这种行业特性决定了,养老产业的资金需求缺口较大,而企业更多采用信贷融资而非股权融资的方式。我国银行业目前面临较为严重的资产荒,信贷需求不足。在这种大背景下,养老产业的信贷需求能够带动银行信贷投放的增长。我们以农业银行2024年年报提供的数据为例:截至2024年末,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8%。同期,农业银行2024年全部贷款的同比增速为10.33%,养老产业贷款的增速高于贷款总体增速58个百分点。
“新老年人”客群值得银行深耕
过去大家一提老年人,直接的印象说好听点叫节俭,说不好听就是抠,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是时代赋予老人的刻板印象。像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人,他们年轻时生活物质条件比较差,长期养成了节俭不舍得消费的习惯,而且他们也确实掌握的财富较少。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红利。中国居民的整体富裕程度在不断提升。特别是60后、70后受益于改革开放大发展提供的致富机会,以及2000年后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的东风。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人即将或者已经步入老年。他们的财富,认知和消费习惯和过去的老人完全不同。
过去有的银行依靠开发年轻客群,快速积累了大量客户。但是,未来随着中国新生人口的下降,与其开发新客户,不如想办法把已经获取的中老年客户留住。所以,现在加大养老金融投入是为未来的客群经营做储备。过去20年谁掌握了年轻人谁就圈住了最有潜力的客群,未来20年谁守住了“新老年人”谁就保住了自家的金矿。以农业银行为例,农业银行强化养老金融与财富传承综合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养老资金闭环运作,截至2024年底管理私行长辈客群资产达1.2万亿元。
2025年3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的第二、三、四条对金融业推广养老金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分别是:二、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三、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四、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水平。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我们以农业银行为例做一定展开:
中国农业银行制定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建立“3+2”高质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战略。其中的“3”分别是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三大业务板块。这三点正好和上面方案中的二、三、四条相对应。
在养老金金融方面,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实体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码等用户数分别达2.8亿户、1.7亿户、7476万户,“社银一体化网点”突破8000家,均居行业领先地位;养老金受托管理规模达3,166.93亿元,积极服务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线上购买实现免“双录”,不断充实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新增养老金融产品147只。
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在2024年养老产业贷款增幅68%基础上,2025年第一季度农业银行的老产业贷款再创佳绩,截至2025年3月末,农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较年初增长80%,有效提高了支持普惠养老产业能力。
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农业银行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已为全行2.2万家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打造了300家适老化服务示范网点,建成掌银“养老社区”。针对老年人群体,行动不便、不熟悉智能手机应用等特点,为60岁以上客户提供客服热线“一键通”和上门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
“3+2”当中的“2”是指科技保障和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两方面。
在科技保障方面,目前多数康养机构规模小,经营不规范,无力承担IT技术革新的成本。农业银行利用自身IT技术实力强,行业赋能经验丰富的优势,利用AI技术,移动应用等技术对养老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提升了养老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同时也拓展了农业银行的获客渠道达到了双赢。
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农业银行一方面因地制宜,通过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开展形式丰富的反电诈和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努力守护好长辈客户的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养老机构预付资金监管存管工作,和民政部门探索建立了“民政备案、银行监管、动态拨付”的全流程风控体系,为切实守护好老年客户的“钱袋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金融本身兼具了社会公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特性。虽然短期见效慢,但是长远看在产业金融和客群经营方面可能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