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你又想去看看了?

用户头像
ice_招行谷子地
 · 北京  

最近中国A股市场稳定走好,上证指数更是创了近十年的新高,市场有了赚钱效应,各种有趣的现象又死灰复燃。比较明显的是股神又多起来了,今天抓了2个一字板,明天一个20公分。现在6年100倍,10年一千倍已经满足不了股神们吹牛逼的需要了,必须是1个月翻倍,2周涨50%。除此之外,另一个现象就是想辞职躺平,或者做职业股民的人明显增加。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一网络流行语起源于2015年4月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师顾少强递交的辞职信,信中仅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个字表达人生选择。不知道是不是巧合2015年4月正是上一轮大牛市的高潮阶段。

对于顾老师的情况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前两天,群里一个妹子说下个月开始躺平人生,打算先去云南玩一个月。听她这意思应该是要裸辞了。虽说是一个群的群友,但是对她的这种选择我是不认可的。

为啥牛市来了人们容易辞职呢?其实,很简单,当你的市值波动远超工资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错觉,就是自己所做的工作毫无价值。我目前的主账户,即便是招行走势很平稳,一天市值波动十几万都属于很正常的。每天为了挣那千儿八百块的死工资,不得不天天早起到单位打卡,朝九晚五,每天忍受着工作中各种烦心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赶上股票大涨,会给持股者一种错觉就是这钱来的容易,我为啥还要苦哈哈干着这些无价值,无意义的垃圾工作?

但是,作为一个在股市里混了20多年的过来人,我有义务提醒大家两句话:1,不要把运气当成能力;2,裸辞的底气应该是现金流而不是市值。

很多第一次经历牛市的人面对市值的飙升很容易飘飘然,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股神附体。多数人喜欢把牛市的收益归咎于自己能力强可以预测股票的走势。殊不知,他们自己不过是拍击沙滩的巨浪里面的一滴水,所取得的收益只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

不要把运气当成能力,后面还有半句:凭运气挣的钱最后会凭能力亏回去。这话我这几年经常说,但是多数人是记不住的。别说是普通散户,就是论坛里著名的大V掉坑里的也不少:

2015年牛市,雪球的银行大V云蒙依靠银行+杠杆赚了钱,然后急急忙忙发了私募。自认为自己是从业者,懂银行懂金融,就把A那套银行间加杠杆搬砖的套路用到了港股,结果越搬越烂,最后在华融踩了大雷,基金净值最低2次腰斩。

2021年牛市,雪球力捧的大V“文宽自由之路”依靠高杠杆操作白酒股发家,最高市值达到1800万。后面由于自己盲目自信高杠杆硬扛了白酒股的暴跌,最后爆仓出局。他自己还拍了视频讲述如何在3年内亏了1000万。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辞职的底气。这也是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2015年我所在的公司裁员,据说销售部门的老总开会问有没有人自愿举手走人。结果,他手下的一个顶级女销售举手了。那个老总挺尴尬,因为这位姐姐是顶梁柱,他不想放她离开。结果,据说这位姐姐掏出手机打开股票账户,里面只有一只股票:招商证券,市值约3000万。销售部门老总脸色很难看,不得不放人。2018年,老同事聚会聊起此事,有同事爆料这位姐姐又出来找工作了。

现在想裸辞躺平或者转成做职业股民的人一定要想清楚一个问题,自己的现金流从哪里来。人只要或者就需要花钱,一个人吃喝拉撒睡,哪一项都少不了钱,如果成家有孩子了,那开支就更刚性了,自己可以凑活,不能让孩子受苦。

每周5天上班确实不自由,但是工作可以给你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有了稳定的现金流你就可以应付家庭日常开支,如果节省一些还能存一些钱等股票下跌时补仓。如果你裸辞炒股,那就意味着你的现金流只能依靠股市。通过股市获取现金流的方法主要包括:低买高卖做差价,单纯卖出股票收回现金,分红。

对于大多数股民所持有的题材股、垃圾股,分红基本指望不上。在缺乏股息支撑的情况下,当你需要现金应急的时候,不论股价是高是低都要卖出。而且,在股价非理性下跌的时候你只能干瞪眼看着。

如果大家想要体验一下辞职后没有现金流支持的情况下如何投资。可以找一个独立账户,放入50万买上股票封闭运行,资金只许出不许进。每个月从账户里固定取出5000-10000元,模拟日常生活开支。很快你就会发现投资从心理到操作都会发生不少的变化,再也没有过去的杀伐果决,更多的会是瞻前顾后。

牛市来了,正如我一年前预告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人,持有股票的市值大幅上涨。人们开始飘起来,看不上过去的工作,看不上开了好几年的老爷车,甚至看不上自己身边的人。于是,心里各种想法像春天的野草在疯涨。在你想要将这些想法付诸实现前先问问自己:挣到这些钱是靠运气还是能力?持有的资产能够产生足够覆盖家庭开支的现金流吗?世界这么大,你真的做好准备去看看了吗?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招商银行(SH600036)$ $宁波银行(SZ0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