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分析
根据江苏银行2025年中报,沪股通二季度增持0.87亿股,其他股东持股变化不大。2025年中报股东人数13.88万户,比一季报的13.18万增加了0.7万户。
第二季度,在沪股通增持了0.87亿股的大背景下,股东人数反而增加了0.7万户。这说明有其他机构从江苏银行撤离。
营收分析
根据2025年中报,江苏银行总营收448.64亿同比增长7.78%,其中净利息收入329.39亿同比上升19.1%,手续费收入31.86亿同比增长5.15%,税前利润234.43亿同比下降4.14%,净利润210.6亿同比增长8.5%,更多数据参考如下表1所示:
表1
不知道大家看江苏银行中报的营收数据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的感觉就是跌宕起伏。看到净利息收入的时候,感叹哇塞!增长好高!看到总营收的时候感觉一般般。看到税前利润的时候,感觉不咋样啊。最后,看到净利润的时候,just so so.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江苏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江苏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9.1%。这个增速确实惊艳。我首先想要去比较一下江苏银行的净息差。江苏银行的信批我去年已经吐槽过一次了,今年不重复了。如果,我们想要分析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下半年的净息差环比变化,就需要自己推算出去年下半年的数据。
我周末花了点时间整理了一下江苏银行的净息差半年明细对比表,如下表2所示:
表2
从表2中我们看到江苏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净息差1.7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bps。其中,资产收益率从4.21%下降到3.67%,同比下降54bps;负债成本从2.29%下降到1.89%,同比下降了40bps。
我们利用2024年全年和上半年的数据可以首先推算出去年下半年各项的金额:A下=A全*2-A上。有了下半年的平均金额,再按照各项利率的计算方法可以推算出下半年各项利率。这里再提醒一次,由于江苏银行报表净息差对计算口径进行了修饰。所以,我计算出来的净息差会比报表净息差要偏小。
为了统一比较口径,所以我单独用一行放直接计算出来的净息差。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的计算净息差为1.73%高于去年下半年的1.70%。其中,资产收益率从3.9%下降到3.67%下降了23bps。负债成本从2.09%下降到1.89%下降了20bps。负债成本环比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存款成本出现了显著下降,从2.02%下降到1.78%,下降了24bps。
可能有人会奇怪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了23bps,负债成本环比下降了20bps,为何净息差还反弹了?确实,大家可以看一下净利差环比应该是下降2pbs。净息差反弹的原因是江苏银行的生息资产的环比增长快于付息负债的环比增长,即江苏银行增加了生息资产的配置比例。
分析完半年之间的环比变化,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下季度间的净息差环比变化。我们假设江苏银行的资产变化在季度内是线性的,生息资产和总资产的比例保持稳定,那么生息资产的环比变化=(25年中报总资产+25年一季报报总资产)/(25年1季报总资产+24年年报总资产)-1=9.94%。
对于季度净息差环比,我们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单季数据计算每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和净利息收入的环比变化,如下表3所示:
表3
从表3中我们不难发现单日利息收入环比增加0.96%,单日净利息支出环比增加4.19%,单日净利息入环比下降2.55%。根据前面估算的生息资产环比增速9.94%,我们就可以进行以下的推测:
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变化=((1+0.96%)/(1+9.94%)-1)*3.93≈-32bps
付息成本环比变化=((1+4.19%)/(1+9.94%)-1)*1.96≈-10bps
净息差环比变化=((1-2.55%)/(1+9.94%)-1)*2.01≈-23bps
从我们的推测看江苏银行第二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23bps,其中生息资产收益大幅下滑32bps,付息成本下降约10bps。这种第二季度单季净息差大幅暴跌的情况在2024年中报也出现过。个人猜测这属于江苏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季节性调整带来的特有现象。我只能说这种净息差的大幅波动本身对于一家总资产接近4.8万亿的大型城商行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不稳定的预期对于投资者是不友好的。
净利息收入同比大涨的前提下,江苏银行的总营收增速并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江苏银行上半年的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20%。江苏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较高,所以这块收入大幅下降就会拖累总营收的表现。
至于江苏银行的税前利润转为负增长,原因是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大幅增长48%。税前利润负增长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8.5%之间是因为江苏银行今年上半年同比少交了19亿所得税。
江苏银行中报点评上半部分到此为止,今天点评了江苏银行的损益表,找到了江苏银行损益表数据跌宕起伏的原因。明天的下篇将会继续点评资产负债表,不良和核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