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企业主要通过技术合作、跨境支付牌照布局及香港子公司参与稳定币生态,以下从牌照关联、技术支持、产品市场份额及发展方向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牌照关联:作为香港金管局 “数字货币桥”(mBridge)核心服务商,其自研的FINNOSafe 平台支持稳定币发行、托管及跨境清算全流程,已通过沙盒测试并进入首批稳定币牌照候选名单。
技术壁垒:拥有 20 余项区块链跨境结算专利,主导香港金管局 “Project Ensemble” 沙盒项目,为东亚银行等 20 家机构提供技术方案,是唯一深度参与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设计的 A 股公司。
市场份额:在香港跨境支付系统改造市场中占据超 40% 份额,2025 年 Q1 区块链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35%。
牌照关联:香港子公司持有MSO 牌照(金钱服务经营者),正在申请SVF 牌照(储值支付工具),预计 2025 年 Q3 获批,未来可直接发行合规稳定币。
场景落地:国内唯一拥有跨境人民币全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500 万台智能 POS 终端已升级支持稳定币扫码支付,覆盖京东 80% 的跨境电商园区,2025 年 Q1 跨境支付交易额达 3.3 万亿元。
市场份额:东南亚跨境支付市场份额达 18%,稳定币支付场景签约商户数周增 300%。
牌照关联:香港子公司已获SVF 牌照,开发全球首个兼容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的 “双轨认证系统”,参与大湾区交通场景稳定币支付测试。
技术优势:数字身份认证技术通过香港金管局沙盒认证,KYC/AML 合规方案领先,为香港国际机场、海港城等场景提供稳定币兑换终端。
市场份额:在香港跨境支付身份认证市场中占据 25% 份额,2025 年 Q1 数字货币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10%。
技术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安全模块(HSM)龙头,为京东稳定币提供 “离线冷钱包 + 量子加密” 方案,硬件安全模块市占率 39%,适配跨境支付场景的合规需求。
跨境突破:参与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推动港元稳定币与离岸人民币实时兑换,技术方案被纳入香港金管局合规清单。
产品布局:为汇丰、渣打等银行提供稳定币跨境清算系统,支撑其与 Coinbase、Binance 等交易所的资金通道,2025 年 Q1 数字货币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20%。
设备支持:京东收单设备核心供应商,智能 POS 终端覆盖全球 120 国,支持 38 种货币结算,香港试点交易超 500 万笔,新一代设备搭载鸿蒙 + 跨境支付系统,已斩获东南亚 20 万台订单。
技术协同:与蚂蚁数科合作完成国内首单光伏 RWA(现实资产代币化)发行,适配稳定币线下流通场景,2025 年 Q1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38%。
技术壁垒:拥有 12-15 项区块链核心专利,覆盖稳定币底层架构(如跨链清算、隐私计算),主导央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系统开发,支持 “数字人民币 + 稳定币” 双轨支付方案,手续费率低于 0.3%。
市场份额:硬件钱包市占率超 60%,六大行覆盖率 100%,通过国密二级认证,2025 年发行量突破 2.1 亿张,稳定币相关业务收入预计达 8 亿元(占比 15%)。
跨境支付:持有香港 MSO 牌照及跨境人民币支付许可,参与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区块链报关技术覆盖 11 国跨境支付网络,东南亚市场份额达 18%,2025 年 Q1 净利润同比增长 950.22%。
技术适配:与 Circle 合作的跨境支付系统 “云收汇” 支持 USDC 与 11 种主流货币实时兑换,结算周期压缩至 T+0,技术方案被纳入香港金管局 “沙盒转牌照” 认证体系。
绿色金融:与蚂蚁数科合资成立 “蚂蚁鑫能”,完成国内首单光伏资产 RWA(金额超 2 亿元),探索稳定币在新能源场景的应用,接入香港金管局沙盒推动分布式光伏收益权代币化。
场景拓展:计划 2025 年发行 10 个以上 RWA 项目,技术方案通过 “区块链 + IoT” 验证,换电柜资产 RWA 化进入试点阶段。
RWA 龙头:与蚂蚁链合作完成充电桩 RWA 融资 1 亿元,覆盖 9000 + 充电桩实时数据上链,单笔交易规模破亿元,分布式系统支持单日千万级稳定币交易,跨境支付 SaaS 毛利率达 68%。
政策卡位:香港金融科技监管沙盒首个 RWA 项目,未来可复制至茅台酒仓、物流仓储等场景,2025 年 Q1 数字能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45%。
美元主导:USDT、USDC 占据全球稳定币市场 86.5% 份额,非美元稳定币(如港元、欧元)仍处于早期,市值不足 5 亿美元。
技术分流:以太坊承载 63% 的 USDC 交易,Solana、Tron 凭借高吞吐量(TPS 超 5000)抢占小额支付市场,Tron 网络 USDT 交易占比达 51%。
合规替代:香港稳定币生态(如 JD-HKD、蚂蚁数科稳定币)成为内地企业主要出口,2025 年跨境稳定币交易规模预计突破 5000 亿港元,四方精创、拉卡拉等技术服务商受益显著。
硬件入口:新大陆、拉卡拉的智能 POS 终端覆盖全球 120 国商户,稳定币支付场景从跨境贸易向园区工牌、公共交通等高频场景渗透,2025 年线下稳定币交易占比预计达 15%。
跨链互通:四方精创、楚天龙等企业推动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跨链桥接,实现 “双轨支付”(如数字人民币 + 港元稳定币),降低跨境兑换成本。
RWA 代币化:协鑫能科、朗新集团等企业将光伏电站、充电桩等实体资产上链,通过稳定币实现收益权分割与交易,2025 年全球 RWA 链上总价值预计突破 500 亿美元。
香港监管:《稳定币条例》于 2025 年 8 月生效,要求 100% 储备资产及实时审计,四方精创、拉卡拉等技术服务商承接银行系统升级需求,预计带来超 20 亿港元市场规模。
内地协同:海南自贸港试点数据跨境 “负面清单”,上海数据交易所推动新能源、农业等领域 RWA 落地,协鑫能科、朗新集团等企业优先受益。
监管不确定性:内地对虚拟货币交易仍持严厉态度,若香港政策收紧或技术出口受限,可能影响企业业务拓展。
技术迭代风险:算法稳定币(如 UST)曾因机制缺陷崩盘,需警惕非合规项目风险,优先关注技术壁垒高、储备透明的企业(如四方精创、恒宝股份)。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实施为内地企业打开合规窗口,四方精创、拉卡拉、恒宝股份等技术服务商凭借牌照资质与技术壁垒占据先发优势,而协鑫能科、朗新集团等企业通过 RWA 场景落地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技术成熟度高、订单确定性强的企业,同时跟踪香港牌照发放进度及 RWA 项目拓展情况。长期来看,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的协同发展及实体资产代币化将成为行业核心趋势。
您的捐赠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