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的美国低价黄豆,利好哪些上市企业

用户头像
藿香正气说
 · 新疆  

低价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将对国内多个产业链环节的上市企业产生显著利好,尤其是进口加工、饲料生产及部分深加工领域。以下是基于最新政策及行业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直接受益的大豆压榨与油脂加工企业

中粮控股(00606.HK作为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之一,中粮控股在大豆压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根据 2025 年中美关税协议,美国大豆进口关税从 120% 回调至 WTO 常规税率(约 3%),直接降低其原料采购成本。此外,中粮控股通过全球供应链布局,能够快速响应低价美豆的采购需求,进一步提升毛利率。其旗下 “福临门” 品牌在食用油市场的高占有率,也为成本优势向终端产品传导提供了保障。

京粮控股(000505.SZ)京粮控股的油脂加工业务高度依赖进口大豆。2025 年一季度大豆进口均价下降 16.6%,若公司库存周转较快(通常粮油企业库存周期 1-3 个月),新采购的低价大豆将直接反映到当期成本中,短期内可能提升毛利率。此外,京粮控股与中储粮的合资公司(京粮天津)进一步强化了其原料供应稳定性,在低价美豆涌入市场时更具竞争优势。

二、间接受益的饲料生产及养殖企业

牧原股份(002714.SZ)尽管牧原股份通过低豆日粮技术将豆粕用量降至 4.9%,全年节约成本 2.34 亿元,但低价美豆仍能通过降低豆粕价格间接利好其饲料成本。豆粕作为生猪饲料的核心原料,价格每下降 10%,预计可降低养殖成本约 3%-5%。此外,若美豆价格持续低迷,牧原股份可灵活调整配方,适当增加豆粕使用比例,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

新希望(000876.SZ)新希望的饲料业务占营收比重超过 40%,豆粕成本占比约 25%。低价美豆将直接降低其饲料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公司正加速布局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饲料成本下降将增强其在养殖环节的盈利能力。根据行业预测,2025 年豆粕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 10%,新希望有望从中获得显著收益。

三、高附加值深加工领域的结构性机会

植物蛋白与功能性食品企业随着消费升级,大豆深加工产品如植物基蛋白、功能性油脂等需求快速增长。例如,达利食品03799.HK)的豆本豆豆奶、维维股份(600300.SH)的植物蛋白饮料等产品,其原料成本占比超过 60%。低价美豆将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推动企业开发高附加值新品,如高钙大豆粉、植物基蛋白粉等。预计到 2030 年,中国植物基蛋白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5%。

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美国众议院拟延长生物燃料税收抵免政策(45Z 条款),预计带动美豆油需求年均增长 8%-10%。国内生物柴油企业如卓越新能(688196.SH)、嘉澳环保(603822.SH)可通过进口低价美豆油脂,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受益于国内 “双碳” 政策推动的生物柴油需求增长。目前,国内生物柴油产能利用率约 60%,低价原料将加速行业产能释放。

四、风险与挑战

国内种植企业的替代压力低价美豆可能抑制国内大豆价格,对北大荒(600598.SH)、苏垦农发(601952.SH)等种植企业形成短期冲击。尽管政策通过种植补贴(如东北大豆生产者补贴约 300 元 / 亩)缓解压力,但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仍可能导致部分农户转种玉米等作物,影响国内大豆自给率提升。

市场竞争加剧与价格传导压力油脂加工行业集中度较高(金龙鱼、中粮、鲁花合计市占率超 50%),低价原料可能引发价格战,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例如,金龙鱼 2024 年因终端产品价格下降,营收同比下滑 5.03%,毛利率仅微增 0.52 个百分点。饲料企业同样面临类似问题,若养殖行业需求疲软,成本下降可能无法完全转化为利润。

政策与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尽管当前关税政策利好美豆进口,但中美贸易关系仍存在波动风险。例如,2025 年 3 月中国曾对美豆加征 10% 关税,若未来政策反复,可能导致企业采购策略频繁调整,增加经营风险。此外,国内转基因政策的推进(如 2025 年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预计达 1.2 亿亩)可能改变长期原料供应格局,需密切关注。

五、结论

低价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对上市企业的影响呈现结构性分化:中粮控股、京粮控股等油脂加工企业直接受益于成本下降;牧原股份新希望等饲料养殖企业通过豆粕成本降低间接获利;植物蛋白与生物柴油企业则迎来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机遇。然而,国内种植企业需应对进口替代压力,油脂与饲料行业需警惕价格传导不畅风险。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企业库存周转效率、成本转嫁能力及政策变化,优选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