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新潮研究报告20250801

用户头像
吞金兽不屯金
 · 浙江  

新的一个月,第一天虽然亏晕了,但是未来都是希望,今天亏的后面会加倍的赚回来。

之前一直在关注ST新潮这个公司,这周公司的投资经理Cindy做了$*ST新潮(SH600777)$ 的研究分析报告,也分享一下供大家参考。

个人看完报告后的看法,公司虽然持有非常优质的资产,但是会计师事务所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究竟是原本管理层的问题,还是管理层一直在隐瞒公司实际的海外资产和业务情况,只有两家海外子公司可以在海外查询到相关信息,其他海外子公司查不到具体情况。个人判断这个企业上仓位有较大风险,如果要参与可以在股价跌破4元时买入一小部分仓位参与博取高收益。

一、 公司业务

1. 基本信息

山东新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于1985年,是一家以石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及销售为核心业务的能源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1996年11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1400万社会公众股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证券简称“新潮能源”,股票代码为“600777”。

经过三十多年的成长和多次业务转型,新潮能源已发展成为一家总部位于中国,业务立足北美的国际化能源企业。2014年,新潮能源启动新的发展战略,将公司未来主要发展定位于海外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及销售。先后收购美国德克萨斯州的Hoople油田(常规油田)、Howard和Borden油田(页岩油藏),两块油田资产均位于美国页岩油气资源最优质、开采成本最低、页岩油产量增长最强劲的二叠纪盆地的核心区域。截至2018年末,油田资产1P储量(已证实可开发储量)为2.71亿桶。

经过四年探索实践,新潮能源已完成业务转型和传统资产剥离,成为一家资源优质、储备丰富、技术先进、运营高效的油气公司,是A股民营上市公司成功实现业务转型和国际化经营的典范。2018年,全年油气产销量近1500万桶当量,日产量峰值曾超过7万桶当量/天,全年平均桶油生产成本(LOE)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实现三年生产零运营、安全事故。

2. 公司业务

2.1. 主营业务

公司主业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及销售,持有的油气资产全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2014 年,公司启动新发展战略,先后收购了美国德克萨斯州Crosby 县的常规油田,以及 Howard 和 Borden 县的页岩油气资产。2017 年 12 月,公司完成对境外公司整体架构的初步整合。2023 年,美国子公司按照当地法律,完成对相关控制结构的必要调整,将宁波鼎亮0.01%的 GP 份额从烟台扬帆投资有限公司调整至 Surge Energy Capital Holdings Company,后再调整至 Seewave Energy Holdings Company,为进一步增持油气资产和保障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好架构准备。本次宁波鼎亮 GP 变更属于上市公司同一控制下内部架构的调整,不涉及对外资产或者权益的处分,也不存在通过协议扩大执行事务合伙人重大事项单方决策权的情况,不会影响公司境外油气资产归属和控制权的变化。目前,公司所属企业构成如下:

2.2. 业务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为美国德克萨斯州低硫、轻质、高品质原油及其伴生天然气。公司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主要通过集输管线从井口经过中游厂商的管网或第三方管网运往目的地。

2.3. 工艺流程简述

常规油田通过完善注水井网,实施注水改善措施,扩大水驱控制面积和提高驱油效率,从而获得更高采收率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页岩油油田的建井流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包括钻前井位评估确定,申请钻井许可,钻中测井、安装技术套管及生产套管,钻后射孔、压裂,扫塞,安装地面及井下生产设备。开采流程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将井口产出的液体进行油气水分离,分离出的原油进入储油罐,分离出的天然气直接进入输气管线;二是将分离的水(污水),大部分通过污水循环处理进行二次、多次利用,小部分注入污水处理井。

3. 投资亮点

3.1. 财务稳健性与现金流优势

ST新潮的财务指标显示其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截至2025年7月28日,公司市盈率(PE_TTM)为14.67倍,销售毛利率(TTM)为47.69%,净资产收益率(ROE_TTM)为8.77%,每股收益(EPS_TTM)为0.30元。尽管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1.57%,但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33亿元,同比增长1.05%,表明其现金流状况良好。此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36.92%,流动比率为1.68,速动比率为1.66,显示出较强的偿债能力。

3.2. 核心业务布局于美国优质油气产区

ST新潮是A股唯一一家实现油气上游全产业链国际化运营的公司,其99%以上的资产布局于北美油气核心产区。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Surge Energy是二叠纪盆地作业成本最低的外资企业之一,且是目前除国际石油巨头之外在美国本土唯一成规模的独立决策独立作业的外资油气公司。ST新潮的油气资产全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二叠纪盆地,这是美国页岩油气开发的核心区域,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基础设施条件。

2024年,公司日产油气当量达6.2万桶, 2024年,公司全年油气生产当量为2268.10万桶,其中原油产量为1555.03万桶,天然气产量为713.07万桶油当量。2024年石油业务毛利率为48.96%,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全年营收的99%以上。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Surge Energy在Enverus 2023年全美非上市油气企业排名中位列第11位,作业规模超越壳牌、BP在德克萨斯州的业务体量,成为美国页岩油领域最大的外资企业。

3.2.1. 子公司表现 - Surge Energy US Holdings Company

Surge Energy US Holdings Company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能源公司,专注于油气开发和生产。公司致力于在美国主要油气盆地开展业务,包括得克萨斯州的Permian盆地和Eagle Ford盆地,以及新墨西哥州的Delaware盆地等。Surge Energy US Holdings Company 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效的运营管理,追求在能源行业的领导地位。

在2025年第二季度,Surge公司继续超预期表现,亮点如下:

- 实现平均日产量23,589桶油当量(其中89%为液体),超过了2025年预算的平均日产量22,500桶油当量;

- 创造调整后资金流(AFF)为7,280万美元;

上调了2025年资本和运营预算指引,具体包括:

- 将2025年平均日产量指引上调至23,000桶油当量(此前为22,500桶);

- 将资本支出预期下调至1.55亿美元(此前为1.7亿美元);

- 由此推动2025年自由现金流(FCF)预期上调2,000万美元,最新预计为1.05亿美元(此前为8,500万美元);

通过以下方式向股东返还了3,200万美元,占2025年第二季度AFF的44%:

- 具吸引力的年度现金分红(约7.2%收益率),第二季度已向股东返还1,290万美元;

- 回购普通股(NCIB)返还2,200万美元;

相较于2025年第一季度,净债务减少1,690万美元,年化AFF与第二季度净债务的比率为0.79倍。

3.2.1.1. 子公司亮点

- 优质油气资产基础

公司专注于加拿大最具吸引力的两个传统轻/中质原油产区:Sparky与SE Saskatchewan,这两个区域贡献了约95%的现金流;

拥有超27亿桶OOIP(原始地层含油量),但当前仅实现约6.7%的累积回采率,显示出巨大的潜在提升空间;

2025年目标日产量为23,000 boepd(90%为液体),高于原预算的22,500 boepd。

- 强劲的自由现金流生成能力

2025年预计调整后资金流(AFF)达2.8亿美元,自由现金流(FCF)预计为1.0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利润率高达38%,在中型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公司估值仍有吸引力,目前股价仅约为2P净资产价值的45%($14.39/股 vs 实际交易价$7.20)。

- 持续回报股东

实施年化$0.52/股分红,对应约7.2%的股息收益率;

2025年已规划用于分红和回购的资金合计$612万;

二季度已返还$3,200万给股东。

- 强大的财务灵活性与低债务比率

净债务为2.29亿美元,年化AFF净债务倍数仅0.79x,债务到期安排合理,2028年及之后才集中偿还;

具备2.5亿美元未动用授信额度,为未来扩张提供充裕空间。

- 具税务效率的现金流分配

公司拥有高达12亿美元的税务抵扣资产(Tax Pools),可大幅延缓纳税,提升股东分红的税后收益效率。

3.2.1.2. 未来增长趋势与潜力

- 庞大的可开发钻井库存

已识别的钻井位置超过900个净点位(预计可支持12年钻探),其中超525个为未入账点位,预示长期持续开发能力;

单是Sparky核心区就拥有约15年钻探储备,而SE Saskatchewan拥有约10年钻探储备。

- 技术革新驱动采收率提升

公司广泛应用多分支水平井、多段压裂、水平注水等方式,有效提升回采率并降低单井成本(Sparky区DCET约为$160万);

例如Wainwright注水池区已实现超30%采收率,远高于当前平均水平。

- 资本效率极高,短期回本能力强

典型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在10个月以内,内部收益率可达150%以上(以$65 WTI计算);

Sparky区运营净回报高达$47.5/boe,行业领先。

- 全球原油基本面持续利好

当前全球油品需求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而库存却处于2017年以来最低位;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供应扰动风险增强,为原油价格提供上行支撑。

Surge Energy US Holdings Company 凭借其优质的传统油田资产、高回报低风险的运营模型、稳定增长的自由现金流和以股东回报为核心的财务战略,在2025年展现出强劲的基本面与投资吸引力。当前公司估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叠加高分红率与潜在的油价上行趋势,为投资者提供了兼具稳健现金回报与长期成长性的优质标的。

3.2.2. 子公司表现 - Surge Operating, LLC

3.3. 客户集中度高且核心客户稳定

ST新潮的客户集中度较高,2024年前五大客户合计贡献了90.10%的销售收入。其中,DK Trading & Supply, LLC是其最大客户,贡献了87.89%的销售收入。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表明公司与核心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保障业务的持续性。此外,公司2024年石油业务的毛利率为48.96%,高于2023年的54.54%,显示出其在客户议价能力方面的优势。

3.4. 未来发展趋势与行业整合机会

2024年,美国油气行业呈现显著的并购整合趋势,大型能源公司通过并购争夺高质量资产。ST新潮作为专注于二叠纪盆地的独立外资企业,其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具备吸引力。公司2024年通过非公开发行7.5亿美元的高收益债券,偿还了9.99亿美元的高收益债务,每年可节省约2500万美元的财务成本。未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波动和行业整合的推进,ST新潮有望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4. ST情况

4.1. 新潮能源被*ST的原因

新潮能源股票于2025年7月8日复牌后变更为“*ST新潮”,主要原因在于其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2025年7月5日发布的公告,审计机构对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主要基于以下财务和审计问题:

A. 应收账款差异问题

a) 3家客户回函存在应收账款余额及交易金额的差异,管理层未提供合理解释。

b) 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高达9.5亿元。

B. 油气资产问题

a) 油气资产账面原值达502.16亿元,但管理层未能提供资产详细清单或台账。

b) 油井清单与账面记录存在显著差异(783口 vs 1662口)。

c) 缺失5份收购合同的支持文件,包括交易审批及付款单据。

C. 收入扣减项缺失证据

a) 收入扣减项达325,741.52万元,但未提供明细表,无法验证其准确性。

D. 职工薪酬审计受限

a) 职工薪酬支出达536,910.01万元,但未提供员工花名册及薪酬明细。

E. 合并报表问题

a) 合并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为1.3亿元(基准为利润总额的5%)。

由于这些问题,审计机构无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最终决定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这将触发退市风险警示(*ST),表明公司存在重大的财务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股票退市。

此外,*ST新潮与审计机构立信所之间还爆发了诉讼。公司指责立信所未勤勉尽责,草率出具报告,损害公司权益,现已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2. 历史变更时间节点

4.3. 风险点分析

4.3.1. 财务风险

- 收入下降趋势:2024年营业收入83.62亿元,同比下降5.50%;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1.63亿元,同比增长1.33%,但净利润5.90亿元,同比下降3.65%。

- 审计问题导致的信任危机:关键财务科目如油气资产、应收账款、职工薪酬等未能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削弱了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数据可信度的信心。

- 资产负债率较高:过去三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6.0903%、36.9167%、40.1195%、46.0609%,呈现上升趋势,显示出公司资产结构存在压力。

- ROE(净资产收益率)波动明显:过去三年ROE分别为10.4284%、9.5896%、14.0294%、21.4982%,起伏较大,表明盈利能力不稳定。

4.3.2. 公司治理风险

- 控制权之争激烈:伊泰B股通过竞争性要约收购取得控制权,但原管理层与新股东之间存在冲突,例如2025年7月25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召开地点紧张,公司办公地址也从北京迁至烟台,反映出公司治理结构的不稳定性。

- 股东违规披露:北京汇能海投曾在2023-2024年间增持ST新潮股份达到20.05%,却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已被公开谴责。

- 董事会治理缺陷:独立董事赵庆多次投反对票,指出审计报告缺乏支持性结论,说明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董事会未能充分保障投资者利益。

4.4. 被ST后的市场表现

4.4.1. 股价走势

7月8日复牌后:公司股票在复牌后9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到44.55%(截至7月18日)。之后继续上涨,10个交易日内录得9个涨停,累计涨幅达到51.71%(截至7月21日)。退市风险引发市场投机情绪,投资者押注公司通过重组或审计调整避免退市。伊泰B股成为控股股东后,市场对新潮能源的治理改善抱有期待。

4.4.2. 成交量变化

7月18日数据:9个交易日成交量累计5.60%,10个交易日累计6.61%。

7月21日成交量已达2721.16万股,换手率0.43%。

7月18日龙虎榜数据显示,营业部席位净卖出3451.69万元,市场存在分歧。

投资者对*ST新潮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导致短期内股价快速拉升,反映出市场情绪的波动性。

4.5. 未来预测

4.5.1. 行业背景

新潮能源主营业务为油气开采,核心资产在美国。虽然美国油气资产的运营通常相对稳定,但由于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治理问题频发,导致其国内投资者信心受损。

4.5.2. 短期走势预测

*ST新潮近期股票连续涨停,市场预期公司或能通过审计调整或业务重组规避退市风险。但若问题未能解决,股价可能会出现回调。若公司无法在2025年7月6日前(原计划)披露2024年度报告,则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进一步加大投资者担忧。虽然最终在7月5日披露了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但审计报告仍为“无法表示意见”,退市风险依然存在。

4.5.3. 中期展望

- 审计结果影响重大:公司已起诉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试图推翻“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结论,若审计机构重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报告,可能会缓解退市压力并提振市场信心。

- 控制权稳定后治理改善可期:伊泰B股接管公司控制权后,公司治理结构面临调整,管理层更换、办公地点转移等举措,显示出新股东对改善公司治理的决心。但新旧管理层的交接及实际效果尚未显现。

- 业务整合与资产优化:公司持有大量油气资产,若能通过业务整合、资产优化等方式提高经营效率,有望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然而,目前尚未有明确迹象表明公司将采取有效行动。

4.5.4. 长期风险提示

- 财务透明度问题:若油气资产、应收账款、职工薪酬等问题持续存在,可能引发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

- 退市可能性:若2025年年报及内控报告未能得到有效修正,公司可能触发进一步退市条件。

- 市场信心持续受挫:连续多年未分红、审计问题频发,加上公司治理混乱,可能导致投资者持续撤离,资金流动性收紧。

4.6. 股价波动特征分析

从近一个月的股价走势来看(图1),*ST新潮(600777.SH)的股价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整体处于震荡下跌的趋势。从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在2025年7月7日至2025年7月28日期间,股价从3.21元逐步上涨至4.85元,随后迅速回落至最低点4.01元,最终在2025年7月28日收于4.39元,累计涨跌幅为-4.9784%。

最高点:2025年7月24日,股价为4.85元;

最低点:2025年7月15日,股价为4.01元;

最终收盘价:2025年7月28日,股价为4.39元。

根据近一个月的数据,*ST新潮的成交量和股价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例如,在股价下跌的7月15日(4.01元),成交量高达105863928股,显示市场在该时点的抛压较大;而在股价反弹的7月22日(5.03元),成交量也较高,达到125601195股,可能与部分投资者在低位吸筹有关。

7月15日:股价为4.01元,成交量为105863928股;

7月22日:股价为5.03元,成交量为125601195股;

7月24日:股价为4.85元,成交量为63266436股;

7月28日:股价为4.39元,成交量为32405900股。

4.6.1. 逻辑推演

- 短期上涨后回调:在7月初,*ST新潮的股价经历了一波连续上涨,可能由于市场对某些利好消息或基本面改善的预期推动了股价上升。然而,这种上涨并未持续,表明市场的反应可能是短暂性的,并未形成稳定的上涨趋势。

- 市场信心不足:从7月15日开始,股价出现了显著的下跌,这可能与市场对该股票未来前景的担忧有关。虽然在7月22日股价有所反弹,但整体仍未能突破前期高点,显示投资者信心不足,市场缺乏持续的资金流入支持。

- 高成交量伴随价格下跌:7月15日和7月28日的高成交量伴随着价格的显著下跌,表明市场参与者对股价上涨的信心不足,导致大量卖出行为。这种“量增价跌”的现象通常暗示着短期市场的抛压释放和情绪的悲观。

- 成交量减少反映市场观望:从7月28日起,成交量明显减少,可能意味着市场正在进入观望阶段,投资者在等待新的催化剂或信息来决定下一步操作。

4.7. 舆论关注度与股价波动的耦合效应

从市场情绪数据来看,*ST新潮的近一月涨跌幅为36.7601%,换手率为12.314%,成交量为783930818股,成交额为34.2544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尽管股价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有显著波动,但舆论关注度并未明显提升,反而显示出投资者对该股的态度较为谨慎。

涨跌幅:36.7601%(近一月);

换手率:12.314%(近一月);

成交量:783930818股(近一月);

成交额:34.2544亿元(近一月)。

4.7.1. 逻辑推演

- 涨跌幅大但换手率相对较低:股价的大幅波动并未带来相应的高换手率,这意味着市场并未普遍参与该股的交易,可能由于投资者对该股的不确定性较高。

- 舆论关注度低:尽管股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和下跌,但从市场情绪评分来看,舆论关注度并没有同步提升,表明投资者并未形成共识或强烈的市场预期。

4.8. 情绪评分与股价走势的传导路径

市场情绪评分显示,*ST新潮的情绪评分与股价走势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滞后传导路径。在股价出现阶段性低点(如7月15日)之后,市场情绪并未立即好转,而是持续处于低迷状态,直到7月中旬才开始略有回升。

股价最低点:7月15日,股价为4.01元;

情绪评分最低点:7月15日前后,显示市场情绪尚未有明显改善。

4.8.1. 逻辑推演

- 情绪评分落后于股价变化:股价的下跌往往先于市场情绪的改善,表明股价的波动是市场预期的先行指标,而情绪评分更多反映的是投资者在股价变动后的心理调整。

- 市场预期逐渐修复:从7月21日开始,股价出现反弹迹象,同时情绪评分也有小幅回升,说明市场开始逐步修复对*ST新潮的预期,但仍保持谨慎态度。

4.9. 结论

当前*ST新潮的市场情绪仍然较低,尽管股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整体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从历史数据看,情绪评分在股价回调后才会有所改善,表明当前的市场可能仍然处于观望阶段。

情绪评分低→市场信心不足→抛压加大;

市场信心不足→投资者观望→成交量下降→股价难以企稳。

*ST新潮的股价走势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且成交量在关键节点上有放大迹象,表明市场可能存在短期的博弈机会。但鉴于市场情绪依然偏冷,投资者应保持谨慎,不宜盲目追高。

短期策略:

- 逢低吸纳:若股价回调至支撑位(例如4.21元附近),可以考虑分批建仓;

- 止损设置:设置合理的止损点,以防市场情绪恶化带来的进一步下跌;

长期策略:

- 关注基本面:跟踪公司的财务状况、管理层变动及政策动向,寻找价值修复的机会;

- 耐心持有:若市场情绪和基本面逐渐改善,投资者可选择持有以获取后续可能的反弹收益。

股价波动大→存在短线交易机会;

成交量在关键点位放大→可能为资金介入信号;

市场情绪尚未回暖→不适宜过度乐观。

5. 管理层情况

6. 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员工情况

7. 股东情况

7.1. 十大流通股东(单位:万股)

7.2. 十大股东(单位:万股)

*2024年8月22日公司向北京汇能海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汇能海投”)就股东举报事项进行询证,汇能海投及其他四方主体均否认存在隐瞒一致行动关系。2024年8月30日,公司收到汇能海投发来的《通知函》:汇能海投与北京盛邦科华商贸有限公司、内蒙古伯纳程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伯纳程芯茂会世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内蒙古梵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梵海汇享长期价值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在一致行动关系。除上述以外,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是否为一致行动人。

8. 经营模式

8.1. 钻井作业模式

美国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发展历史长、行业分工较为成熟,在石油开发的全部环节都有专业化的生产企业或外包服务提供商。公司目前在钻井作业方面,主要根据自身制定的钻井计划和方案委托专业的油服公司进行钻井、测井、套管安装与固结、射孔以及压裂等提供服务。

8.2. 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年度资本开支计划以及实际生产需求确定年度采购计划,在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择相应的供应商,以议价或竞价的方式确定最终的服务或购买订单。

8.3. 运营及管理模式

公司每年依据对油气价格的预测、在产井的历史采收情况以及在建井的完工进度等制定年度钻井计划及详细方案,从而制定年度产量预算,资本开支预算及融资预算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根据油价以及外界环境等变化情况不断对预算进行修正,并及时调整开采策略及开发计划。

8.4. 销售模式

公司原油和天然气产品按照与销售商、中游企业及采集商签订的中长期协议约定完成销售并结算货款。公司油气产品的销售按行业惯例以 NYMEX WTI 和 Henry Hub 为基准价格,根据地区市场差价进行调整。

二、 行业格局

1. 全球石油市场

1.1. 市场规模

全球油气市场正迎来结构性增长,预计至2034年,其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1.97万亿美元。这一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国际贸易的持续扩张、石化产业的升级转型、LNG需求的迅猛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2024年,全球油气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7.75万亿美元,相较于2019年,其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6.72%。展望未来十年,该市场将经历两段不同的增长阶段:在2024至2029年间,其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5%;而在2029年之后,增速将放缓至3.89%。

区域增长差异日益显现,亚太地区以33.99%的市场份额(即2.63万亿美元)稳坐全球油气市场头把交椅,其后依次是北美和中东。展望未来十年,市场增长动力逐渐向南美等新兴地区转移。具体来看,中东和南美以9.77%和6.07%的增速领跑全球,而非洲和亚太地区则以4.67%和4.34%的增速位列其后,共同构成第二增长梯队。

1.2. 全球排行

从2019年起,

美国石油产量就开始加速上涨,年均增长率大约在5%,

这个增长速度,其实令全球同行都有点措手不及,页岩油革命的后劲在2025年依然没有减弱迹象,反而变本加厉,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让产量数字再往上蹿一截。

站在美国对面的,是沙特和俄罗斯这两个“老油田”,2025年依然各自保持着1100万桶/日以上的产量,合起来差不多是全球四分之一,分量十足,谁都不敢小看,内部困扰和外部压力其实没停过。

俄罗斯的局面更复杂,2025年受制于地缘政治,西方制裁一波接一波,石油出口渠道被逼着转向亚洲、非洲市场,产量虽然高企,利润却被不断压缩,内外交困,压力巨大——但它依然没有低头,反而加快了和中国、印度的能源合作。

这两年,加拿大也悄悄爬上了全球石油产量第四的位置,570万桶/日,虽然比前三差一截,但稳定增长让它成为北美能源版图上不可忽视的一块拼图,油砂开发、管道建设,2025年还在持续升级,试图扩大出口份额。

1.3. 美国石油市场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24年美国石油天然气的产量进入稳定期,出口量创下新的纪录水平,预计本10年间石油天然气产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可能见顶。依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资料和数据,本文将介绍2024年美国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形势,以及对未来趋势的简要展望。

2024年,美国的原油产量每天增长27万桶,平均为1320万桶/天,比2023年增长了2.08%。

当年几乎所有原油产量的增长,都来自二叠纪地区,其中二叠纪、鹰滩和巴肯是原油产量最高的地区,几乎占到美国原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2024年,德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的二叠纪地区生产的原油,比美国其他任何地区都多,占美国原油总产量的48%。2024年,二叠纪地区原油产量的增长,也几乎占了全美原油产量增长的全部,与2023年相比每天增加了37万桶,平均为630万桶/天。2024年,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平均为每桶77美元,足以支持二叠纪地区的石油定向钻井。根据达拉斯联储能源调查的一项数据,二叠纪米德兰盆地的平均盈亏平衡价格为62美元/桶,二叠纪特拉华盆地的平均收支平衡价格为64美元/桶。

2024年,二叠纪地区平均有308台活跃钻机,占当年运营钻机的一半以上,但比2023年减少了26台。即使2024年钻机数量减少,二叠纪产量也因油井生产率的提高而增产,生产商利用人工智能、电子水力压裂技术和自动化钻井工艺等技术进步,来优化石油生产的操作。

尽管鹰滩和巴肯地区在2024年分别占美国原油总产量的9%,但这些地区的产量基本上持平。2024年,鹰滩和巴肯地区的原油产量每天都仅分别增长1.3万桶,总量为120万桶/天。2024年,鹰滩地区的钻机数量下降了9台,平均为54台,巴肯地区的钻机数量减少了2台,平均降至34台。

生产效率的提高抵消了活跃钻井平台数量的减少,使得2024年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增加了3%。与本土48州不同的是,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近海地区的石油产量,2024年有所下降,原因是这两个地区的自然减产,以及当年墨西哥湾地区高于平均水平的飓风活动导致了原油生产的中断。

除原油之外,2024年,包括丙烷、乙烷等在内的美国天然气液总产量为694.1万桶/天,生物燃料的产量为137.7万桶/天。以上合计,2024年美国液体燃料,即广义的石油总产量,为2152.7万桶/天,比2023年的2073.3万桶/天,增加79.4万桶/天,增长3.82%。

1.4. 美国原油出口

2024年,美国的原油出口总量超过了2023年创下的纪录,平均每天的出口量为410.9万桶,创造了新的纪录水平,但原油出口同比增长在2024年放缓至1%,而2023年和2022年分别为14%和21%。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不包括阿拉斯加或海上生产),在2024年11月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从而增加了原油出口的供应。

欧洲、亚洲和大洋洲地区,仍然是美国原油出口的主要地区。近年来,美国对欧洲的原油出口大幅增长,特别是在欧洲于2022年底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海运原油之后。标普全球(S&P Global)决定在2023年将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纳入欧洲原油价格基准布伦特原油之后,美国对欧洲的原油出口数量也有所增加。

2. 全球天然气市场

2.1. 市场规模

2024年,美国市场销售的天然气产量保持了相对的平稳,与2023年相比,每天增长不到4亿立方英尺,平均为1130亿立方英尺/天。二叠纪地区天然气的产量增长,被海恩斯维尔产量下降和阿巴拉契亚产量相对持平所抵消。阿巴拉契亚、二叠纪和海恩斯维尔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全美最高,约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2024年,位于美国东北部的阿巴拉契亚地区天然气产量,超过了其他任何地区,占市场销售天然气总产量的31%,为356亿立方英尺/天。近年来,由于将天然气输送到需求市场的管道输送能力有限,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增长一直缓慢。2024年,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小幅增长了0.1%(每天50万立方英尺),而2023年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增长了9亿立方英尺/天。亨利中心历史性的天然气低价,导致了2024年阿巴拉契亚地区天然气产量增长的放缓。2024年,亨利中心的现货天然气价格平均为每百万英热单位2.21美元,这是亨利枢纽有史以来最低的年平均价格,比2023年平均价格低16%。

2024年,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二叠纪地区占美国市场天然气产量的22%,当年全美天然气产量的增量几乎全部来自这一地区。2024年,二叠纪地区市场销售的天然气产量增长了12%,即每天增加27亿立方英尺,年均产量为254亿立方英尺/天。

2024年,美国天然气的总产出量为45.868万亿立方英尺(约1.298万亿立方米),市场销售的天然气为41.425万亿立方英尺(约1.17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干气产量为37.768万亿立方英尺(约1.068万亿立方米)。

2.2. 全球天然气出口

2024年,美国每天出口119亿立方英尺的液化天然气,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澳大利亚和卡塔尔,是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过去五年(2020-2024年)中这两个国家的液化天然气出口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根据Cedigaz的数据,两国的出口量每年在102亿立方英尺/天至107亿立方英尺/天之间。

自2019年以来,俄罗斯和马来西亚一直是全球第四大和第五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2024年,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平均为44亿立方英尺/天,马来西亚的出口量平均为37亿立方英尺/天。

与2023年相比,2024年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基本上持平,主要原因是现有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发生了几次计划外中断,欧洲天然气消费量下降,以及自2022年以来新增液化天然气出口能力非常有限。2024年12月,普拉克明斯液化天然气一期发运了首批出口货物,成为美国第8个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2024年运营的其他7个液化天然气终端的液化天然气出口产能利用率,平均为设计产能的104%和峰值产能的86%,与前一年持平。

3. 美国原油天然气展望

2025年4月15日,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2025年能源展望”,通过11种情景假设,对至2050年的美国能源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情景假设中,经济增长方面,分为高增长和低经济增长,高经济增长情景假定到2050年美国GDP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低经济增长情景假定为1.2%,而基准情景假设美国GDP在预测期内的年增长率为1.8%。国际油价方面,分为高油价和低油价情景,高油价情景下2050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升至每桶155美元,低油价情景为47美元/桶,基准情景为91美元/桶。技术进步方面,分为高零碳技术成本和低零碳技术成本情景,低零碳技术成本情景假设,随着建筑和制造经验的增长,零排放发电技术的成本下降速度更快,2050年的成本将比基准情景低40%,而高零碳技术成本假设学习这些发电技术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降低。

政策和法律监管方面,本年度的能源展望,美国能源信息署只考虑了截至2024年12月的相关政策,没有分析特朗普二任以来有关政策措施对美国和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原油产量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美国将在2027年达到1400万桶/天的产量峰值,在本十年末保持这一水平,然后快速下降。2050年,虽然仍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美国的原油产量将降至约1130万桶/天。其中,2025年页岩油产量为969万桶/天,2027年将达到1000万桶/天的峰值,2050年将降至933万桶/天左右。

天然气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美国天然气产量和需求都将在2032年达到峰值,其中天然气干气产量为1190亿立方英尺/天,天然气的需求量为924亿立方英尺/天,都将超过2023年1036亿立方英尺/天的产量,以及2024年905亿立方英尺/天需求的当前历史高点。

2040年,美国天然气产量预计将降至1129亿立方英尺/天,2050年将回升至1152亿立方英尺/天。从需求的角度看,2040年美国天然气需求预计将降至807亿立方英尺/天,2050年回升至825亿立方英尺/天。

预计从目前至2050年,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都将保持增长。2024年液化天然气出口量为119亿立方英尺/天,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52亿立方英尺/天,2030年为215亿立方英尺/天,2040年将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为268亿立方英尺/天,然后在2050年略放缓至267亿立方英尺/天。

4. 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4.1. 国际油气价格小幅回落

2024 年,国际石油供需总体宽松,全年原油平均价格和天然气平均价格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美国能源信息署(以下简称 EIA)公布数据显示,2024 年末,WTI 收盘价72.44 美元/桶;月平均价格为 76.55 美元/桶,较 2023 年下降 1.09 美元/桶,降幅 1.40%。2024 年末,HenryHub天然气收盘价 3.40 美元/MMBtu;月平均价格为 2.19 美元/MMBtu,较 2023 年下降0.35 美元/MMBtu,降幅 13.78%。

4.2. 美国钻机规模和钻井活动有所下降

根据 2025 年 1 月 EIA 月度报告披露的数据,2024 年美国钻机规模和钻井活动有所下降。2024年,美国月均运行钻机 599 台,较 2023 年度月均运行钻机 687 台减少88 台,下降12.81%。全年钻井数量 15,822 口,较 2023 年全年钻井数量 18,289 口(修正后)减少2,467 口,下降13.49%。美国全年累计钻井 2.49 亿英尺,较 2023 年累计钻井 2.85 亿英尺(修正后)减少0.36 亿英尺,下降 12.63%。

4.3. 美国上游油气行业显示强劲并购势头

2024 年,美国上游油气行业显示强劲并购势头,保持行业内持续整合和对高质量资产的争夺,其中包括响尾蛇能源(Diamondback Energy, Inc.)260 亿美元收购奋进能源(Endeavor EnergyResources, LP),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225 亿美元收购马拉松石油(MarathonOilCorporation)等大宗油气并购交易。美国油气行业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并购交易,反映出大型能源公司在能源价格上涨和现金流充裕的背景下,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的战略趋势。

三、 财务数据

1. 利润表(单位:亿元)

1.1. 公司利润表关键指标及同比增长

1.2. 关键指标变动原因披露

2. 营业收入构成及毛利率(单位:亿元)

3. 应收账款(单位:元)

4.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4.1. 公司主要客户情况(单位:亿元)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82.0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98.16%;其中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0% 。

*存在向单个客户的销售比例超过总额的 50%、前 5 名客户中存在新增客户的或严重依赖于少数客户的情形。

4.2.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单位:万元)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3.1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9.88%;其中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0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0%。

*不存在向单个供应商的采购比例超过总额的 50%、前 5 名供应商中存在新增供应商的或重依赖于少数供应商的情形。

5. 历年分红情况

四、 买入价格和买入时机

1. 盈利预测

1.1. 预测年报净利润与每股收益

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ST新潮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平均值尚未公布,但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2993元。结合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5.90亿元,假设全年净利润维持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全年净利润约为20.36亿元(2024年净利润水平),则2025年每股收益约为0.2993元(基于公司总股本68亿股计算)。

1.2. 行业趋势与公司优势

- 美国油气并购整合趋势:大型能源公司通过并购争夺高质量资产,提升资源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

- 资产集中于核心产区:公司油气资产全部位于美国二叠纪盆地,该地区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基础设施条件。

- 天然气领域增长强劲:2024年天然气报表产量为713.07万桶油当量,增产15.14%。

1.3. 详细指标预测(单位:亿元)

*ST新潮(600777)2022-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但2025年机构预测净利润将小幅回升。公司资产质量有所改善,资产负债率下降,现金流状况良好。未来业绩表现将高度依赖国际油价走势及公司在美国二叠纪盆地的资产运营效率。鉴于目前缺乏2026-2027年的预测数据,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后续季度财报及行业动态。

2. 行业分析

5. 限售解禁时间表(单位:万股)

不适用。

6. 近一大宗交易情况(单位:元、万股、万元)

五、 风险点

1. 退市风险

*ST新潮目前仍面临退市风险,尽管账上有79亿元未分配利润,但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负,2024年年报明确表示不进行现金分红。

2. 产业政策风险

美国鼓励促进私人资本投资石油勘探和开采,行业整体市场化程度高,涉及的境外政治、行业政策风险较小,但仍有可能因为美国国家或者地方政策、法规的变化或者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对公司油气资产的开发业务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全球ESG 政策的推进,美国未来可能针对碳排放出台相关的限制政策,因此可能导致公司对油气开发战略进行相应调整,进而对公司短期业绩形成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政策走向,顺应政策导向,及时调整油田开发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3. 跨国经营风险

公司的油田资产均在美国,油田资产的运营受到美国联邦和德克萨斯州当地法律法规的管辖。由于国外与国内的经营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公司面临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存在跨国经营的风险。公司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可能触发油气资产所在地政府相关审查的风险。

4.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

一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受供需关系、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油价波动幅度难以精确预测。近期,全球市场石油价格虽有所回升,但油气价格加剧震荡。公司将继续对石油产品进行套期保值,以减少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对经营业绩的不利影响。

5. 油气经济可采储量下降的风险

根据行业规则及国际惯例,公司所披露的石油和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数据均为评估数据。经济可采储量最重要的评估参数包括未来油气价格假设、现有矿区的历史开发资本效率以及未来开发计划、地质地理数据更新等等,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公司将通过持续资产收购等方式,提升油气资源储备;每年末聘请具有国际认证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公司的油气经济可采储量进行评估,加强储量数据评估的准确性。

6. 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资产运营地在美国,日常运营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合并报表采用人民币进行折算。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值,公司以人民币折算的经营业绩以及资产价值将面临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

7. 宏观经济压力风险

目前,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物流、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业用工资源短缺等,有可能会导致公司钻井及油田运营成本上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司油气产量的快速增长。

以上数据统计及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