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相關電子化學品公司

用户头像
一鹿牛
 · 海南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半导体国产化提速、新能源产业扩张等多重驱动下,中国电子化学品行业延续景气,但也呈现出“头部高增、分化加剧”的格局。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持续放量,实现营收与利润的高增;部分企业则在竞争与成本压力下,盈利承压。本文将从营收表现、盈利能力两大维度,梳理13家电子化学品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并展望行业发展趋势。

头部企业高增领跑半导体材料需求爆发 + 产能释放 是驱动核心。艾森股份安集科技上海新阳雅克科技兴福电子等营收增速均超30%,核心产品技术突破、客户拓展与新产能释放带来业绩飙升。其中,艾森股份在电镀液、光刻胶领域持续突破;安集科技化学机械抛光液与功能湿电子化学品“双轮驱动”;上海新阳集成电路材料收入大增逾五成。

高增长梯队(增速超30%):半导体材料驱动艾森股份(+50.64%)、安集科技(+43.17%)、上海新阳(+35.67%)、雅克科技(+31.82%)、兴福电子(+31.43%)均以半导体材料为核心,依托产能落地和客户端突破营收飙升。

艾森股份:电镀液及配套试剂放量(营收占比45.37%),新增多家12英寸晶圆厂客户;光刻胶试剂销量也大幅增长。

安集科技:化学机械抛光液批量供货至14nm及以上制程;清洗液、剥离液进入放量阶段,新应用持续落地。

上海新阳集成电路材料收入同比+55.74%,电镀液、蚀刻产品在晶圆厂份额持续提升。

雅克科技:前驱体材料订单增长超30%,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新增客户,产能释放推升市占率。

兴福电子:电子级磷酸、双氧水销量大幅增长,新增8款功能湿化学品实现量产。

稳健增长梯队(增速5%-20%):核心产品护航江丰电子(+28.71%)、中巨芯(+20.40%)、南大光电(+9.48%)、晶瑞电材(+10.68%)、江化微(+11.30%)、飞凯材料(+3.8%)保持稳健增长,部分细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突破。

江丰电子:靶材销量同比+23.91%,原材料国产化降低成本依赖。

中巨芯:电子湿化学品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25.57%,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南大光电:特气和前驱体贡献近九成营收,双轮驱动稳步增长。晶瑞电材:高纯双氧水、硫酸出货量分别同比+55%和+86%,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多种G5级高纯产品的厂商。

江化微:半导体及功能化学品“双轮驱动”,新品边胶清洗剂、硅腐蚀液实现量产。

飞凯材料:半导体与显示材料稳定贡献,紫外固化业务增速放缓但整体维持正增长。

负增长梯队:竞争加剧与需求承压格林达(-8.67%)、强力新材(-1.58%)因下游需求疲软及竞争加剧陷入下滑。

格林达受湿电子化学品供需失衡与价格下跌拖累。

强力新材PCB、LCD光刻胶销量增长乏力,国产替代尚未抵消传统业务下行。

盈利表现:分化更甚

高盈利梯队(净利增速超50%):规模效应释放晶瑞电材(+1501.66%)、上海新阳(+126.31%)、飞凯材料(+80.45%)、安集科技(+60.53%)、江丰电子(+56.79%)表现亮眼。晶瑞电材:高纯湿化学品放量,规模效应+原材料自供推动毛利率大幅提升。上海新阳:高毛利集成电路材料占比提升,毛利率环比提升2.81个百分点。飞凯材料:半导体材料放量,叠加投资收益增加。安集科技:费用率下降+毛利率维持高位,盈利弹性显现。江丰电子:原材料国产化替代降低成本,靶材毛利率创近年新高。

稳健盈利梯队(净利增速0%-25%):核心业务支撑兴福电子(+22.37%)、艾森股份(+22.14%)、南大光电(+16.30%)、雅克科技(+0.63%),虽盈利稳定,但部分企业受产能爬坡、并购整合影响,增速低于营收。

承压与亏损梯队:竞争拖累+成本挤压强力新材(-1733.02%)、中巨芯(-64.57%)、格林达(-20.95%)、江化微(-15.51%)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强力新材亏损主要因光刻胶产品竞争激烈。中巨芯因费用率高企、产品结构仍在调整,盈利承压。格林达受需求疲软与费用率上升拖累。江化微新品放量未完全覆盖研发与产能爬坡成本。

集中度提升与国产替代深化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电子化学品行业呈现出“头部领跑、强者恒强”的格局。未来:半导体材料 将继续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光刻胶、抛光液、前驱体等细分领域国产替代加速。成本管控与技术突破 将决定企业盈利分化走向,规模效应+原材料国产化是关键。行业集中度 预计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通过技术与客户壁垒加固市场地位,中小企业需加快转型以应对竞争。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化学品行业既展现出半导体材料驱动下的高速成长,又显露出竞争与成本压力下的分化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技术突破+成本控制+产能落地”仍是制胜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