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服务器 UQD“以塑代钢”产业链梳理!(附液冷尼龙概念股)

用户头像
私-募2019
 · 上海  

核心观点:液冷服务器UQD(通用快速断开接头)环节尼龙等材质替代金属大势所趋!

一、核心替代逻辑:性能与成本的双重突破

1、轻量化与机械性能优化尼龙材料(如 PA12、PA612)密度仅为金属的 1/3-1/2,重量减轻 40%-60%,显著降低系统负载。通过玻纤或碳纤维增强后,尼龙的拉伸强度可达 80-120MPa,弯曲模量提升 30% 以上,同时保持优异的抗冲击性和耐疲劳性。例如,溯联股份的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热导率达 35W/mK(行业均值 5W/mK),可满足高功率芯片散热需求。

2、耐腐蚀性与寿命提升金属在冷却液(乙二醇 - 水溶液)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尼龙凭借化学惰性可耐受 - 50℃~135℃极端温度及高频冷热循环,寿命延长 2-3 倍。例如,川环科技的液冷软管通过 UL94-V0 阻燃认证,爆破压力≥3MPa,已获华为 6 万套订单。

3、成本优势显著尼龙注塑成型工艺简化加工流程,材料成本较金属降低 30%-50%。以 UQD 接头为例,金属方案单价超 200 美元,而尼龙方案成本可降至 100 美元以内,且维护成本因耐腐蚀性提升进一步降低。

4、设计灵活性与集成化尼龙可通过 3D 打印或注塑实现复杂流道设计(如微通道结构),优化冷却液分布,传热系数较金属管路提升 3 倍。例如,会通股份的 PA612 管路适配麒麟电池 “双大面液冷” 设计,流量控制精度达 ±0.5L/min。

5、行业趋势: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渗透

,随着英伟达 GB300 等高性能芯片将单机柜功耗推升至 132kW 以上,液冷渗透率预计快速提升至 80% 以上。工业富联作为服务器代工龙头,其 DSJ(可能指高密度服务器接头)指引虽未直接提及尼龙,但行业调研显示,其供应链已开始测试尼龙方案,前提是解决漏液问题。例如,台达电子已采用溯联股份的尼龙 UQD 改造 GB300 液冷系统,直接解决原金属方案的漏液痛点。

6、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

全球 UQD 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达 33 亿美元,2025-2027 年增速 38%。尼龙替代金属可打开百亿级新赛道,尤其在 AI 服务器领域,单机柜 UQD 用量从 GB200 的 84 对激增至 GB300 的 270 对,材料升级需求迫切。

7、技术路线:从关键部件到系统级替代

液冷核心部件

UQD 接头

尼龙方案通过双关断平面阀设计解决金属疲劳裂纹问题,泄漏率低于 1×10⁻⁹ Pa・m³/s(氦检标准),已通过台达 GB300 液冷系统验证。

液冷管路

PA12、PA612 在二级 / 三级管路中广泛应用,耐乙二醇水解性能优于金属,且可嵌入 NTC 温度传感器实现智能温控。

Manifold 分流器

尼龙材质适配高密度机柜布局,重量减轻 40%,成本降低 50% 以上。

数据中心与 AI 算力

高功耗服务器

英伟达 GB300 单机柜 UQD 用量达 270 对,尼龙方案通过弹性缓冲设计解决金属接头高频插拔疲劳问题,漏液风险降低 90%。

浸没式液冷

尼龙管路可耐受氟化液腐蚀,配合 3D 打印技术实现复杂流道集成,助力单机柜 100kW + 算力散热。

8、市场前景:千亿级赛道加速开启

2026 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达 800 亿元,其中 UQD 及管路占比约 10%(80 亿元)。若扩展至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尼龙液冷部件市场空间或超 300 亿元。

竞争格局

国际巨头

派克汉尼汾、丹佛斯仍主导高端市场,但国内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快速追赶。例如,溯联股份的尼龙 UQD 已获 CoolerMaster 认证,硕贝德液冷板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国产替代

会通股份 PA612 打破 PA12 海外垄断,万华化学 4 万吨 / 年尼龙 12 项目投产,国产化率从不足 10% 提升至 30% 以上。

结论

液冷尼龙替代金属材质已从技术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期,其核心价值在于轻量化降本与可靠性提升的双重突破。短期看,UQD 接头、液冷管路等部件的替代将快速落地;中长期看,随着耐高温尼龙、自修复材料等技术成熟,尼龙有望在液冷系统中实现从部件到整机的全面替代。国内企业需在材料改性、工艺优化及标准制定上持续突破,以把握千亿级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