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行业研究
1、无人机行业整体市场概况
全球市场规模与结构: 民用无人机在整体市场中占比约44%,市场规模约为250亿美元(折合1800 - 1900亿人民币),销量819万台,整体单价约2万人民币。民用无人机包含消费级和工业级,消费级价格相对较低,几百元到上万元;工业级价格更高,用于农业、测绘等领域,单价达几万元甚至近10万元,拉高了整体单价。
消费级无人机细分: 2024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50多亿美元(折合370亿人民币),年销量约700万台,单价约5000元,符合大众认知。根据预测,203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40亿美元(折合1000亿人民币),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速约10%。
工业级无人机细分: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已超消费级。2023年其市场规模约197亿美元(折合1400亿人民币),且增速快于消费级,因应用场景在快速拓展。
2、无人机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消费级市场份额: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集中度高,大疆占主导。整体上,大疆在消费级市场份额超70%;国内市场份额更高,超80%。浩翔、司马等企业份额合计不足30%,呈大疆一家独大态势。
工业级市场份额: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中,大疆市场份额约37%。极飞科技、亿航、道通等也参与竞争。与消费级市场相比,工业级市场竞争格局更分散。
3、无人机行业发展趋势解析
硬件微型化趋势: 无人机硬件呈微型化趋势。厂商通过轻量化设计和折叠功能,目标是让产品能放进口袋、在手掌起飞,如大疆Neo系列,价格便宜、重量轻、体积小。此外,各国以249克为监管分界线,249克以上产品需注册备案,249克以下无需注册。为降低消费者使用难度,厂商致力于将产品重量控制在249克以下。
软件简化趋势: 软件发展目标是降低普通用户(尤其是小白用户)使用难度,体现在操控和剪辑简化。操控上,传统操作需同时控制方向和镜头视角,难度大;新型无人机通过全景视角降低复杂度。剪辑上,受益于AI技术,软件向一键成片演进,用户拍摄后可自动将杂乱视频剪成vlog水平,提升后期处理便捷性。
4、行业龙头大疆经营情况
业务范围与收入规模: 大疆成立于2006年,从飞控技术起步,定义并引领了消费级无人机发展。业务拓展至工业级无人机、云台相机、全景相机等智能摄影设备领域。其年营收约600亿,无人机业务占7 - 8成,约400 - 500亿。其中海外收入占70%,约300亿,国内收入约100 - 200亿。
利润率与研发实力: 大疆整体毛利率不低于50%,高端系列产品毛利率更高,如售价超1万元的Maverick系列,毛利率可达70% - 80%以上,在消费电子中盈利水平高。研发上,超1000人团队按功能架构划分,影像、飞控、嵌入式研发团队约300 - 400人,光学结构和硬件团队超100人。团队底层技术公用,可多事业部协同,研发实力强,小厂商难抢夺份额。
渠道与海外应对策略: 大疆渠道布局成熟,多业务线(含扫地业务)渠道公用,海外渠道可售多类产品。无人机因政治敏感问题,北美市场受影响,欧洲影响不大。在北美,大疆通过转口贸易和白牌销售规避限制。
5、重点公司影视产品优势及前景
核心产品优势解析: 影视无人机解决了传统无人机两大使用痛点,提升用户体验。传统无人机航拍操控难,新手要同时操控飞机飞行状态和相机视角,导致拍摄视频视角不稳定、卡顿,降低使用体验。影视无人机采用全景视角,能记录360度景象,用户只需操控飞行状态,降低新手使用难度。此外,传统无人机视角切换影响飞行轨迹,降低拍摄体验。影视全景无人机搭配VR眼镜,用户转头就能看到各方向景色,提升拍摄体验。这两大创新是对传统无人机的突破,赋予影视产品差异化优势,获市场和投资者认可,股价有明显反应。
其他创新卖点与前景: 除核心优势,影视无人机还有8K拍摄质量、体感遥控器等创新设计。影视可凭借产品设计和需求洞察能力,复用渠道、供应链和品牌知名度,推动全景无人机业务发展。优化产品体验后,不仅能提升自身份额,还可能带动无人机行业增长。预计2026年1月上市后,行业或提升渗透率,有望抢占大疆部分份额。
估值与跟踪建议: 影视估值不低,但竞争力强,智能摄影设备行业低渗透率、高成长,建议关注无人机市场和影视产品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