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私-募2019
 · 上海  

存储行业
1、存储行业周期逻辑转变
周期逻辑转变分析: 当前存储行业周期有别于以往,核心逻辑已转变,从供给端控产驱动演变为需求端成长驱动,核心依据是强需求带来的确定性增长。
AI需求驱动路径: AI需求拉动存储需求呈阶段性演变。今年,伴随推理端落地,AI存储有效需求加速增长。大模型数据量增长及部分数据有效保存,催生存储介质需求提升。23 - 24年主要拉动与GPU配套的HBM存储芯片需求,当前已扩展至传统DRAM、HBM、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明后年AI需求落地将带动存储需求持续增长。
数据中心存储增速: 数据中心存储需求长期增长,未来几年行业复合增速超20%,将带动存储服务器所用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需求提升。
2、存储供需格局分析
机械硬盘供需紧张: 当前机械硬盘原厂供给供不应求。北美CSP厂商已锁定西部数据、希杰产能,明后年机械硬盘将持续紧张。
企业级SSD需求激增: 机械硬盘持续紧张使存储介质出现供需缺口,激增了企业级固态硬盘的需求。基于QLC NAND Flash制成的ESSD需求高速增长。
内存需求确定性高增: 服务器市场和AI服务器持续繁荣,带动内存需求确定性高增。HBM高速增长,服务器端DDR5内存条及low power DDR5产品需求也迎来高增。服务器DRAM位元未来几年将确定性高增。
供给端产能约束: 过去几年,存储原厂(如三星、美光、海力士)资本开支主要用于HBM产能释放,无太多有效新建晶圆厂开出,未形成有效产能释放。2021年扩产带来的供过于求局面已被过去四年需求增长消化。现阶段,DRAM和NAND Flash原厂稼动率处于高位。因半导体存储扩产周期长,明年有效新增产能少,供给端新增主要依赖原厂稼动率提升。
3、存储价格与周期展望
供需缺口下的周期定位: 从需求端看,对服务器及传统消费级场景测算显示,DRAM需求端位元增长至少15%以上,乐观估计,2026年需求增长有望达20%以上。基于此需求增速,2026年DRAM市场将确定性迎来供不应求的产业周期。存储周期正从供给端控价动力主导,逐步演变为需求驱动,后续行业供需将持续紧张。当前,2025年被视为存储大周期启动节点,2026 - 2027年是存储大周期核心阶段。
价格走势预期: 存储大周期来临时,存储价格、原厂盈利能力及相关产业链将实现业绩兑现。核心驱动因素有两方面:一是需求增长带动产能和收入;二是价格提升反映在公司盈利。从价格表现看,2025年存储价格已有较大提升。中期维度下,当前美光、海力士等原厂毛利未达历史新高,需求驱动下,原厂毛利有望修复,存储价格看涨。短期来看,四季度闪存市场中,消费级和服务器级存储产品价格均预期上涨。展望2026年,AI强需求刺激下,原厂产能向服务器级倾斜,挤占消费级供给,2026年存储供需紧张延续,价格有望上扬。
4、产业链投资机会推荐
模组公司投资逻辑: 国内CSP厂商在2025年加速企业级存储国产化率提升,推动国内模组公司企业级收入持续兑现,模组公司自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将处于业绩兑现期。驱动因素有二,一是存储涨价周期下,模组公司可通过库存周期实现当下库存的利润释放;二是后续企业级存储持续放量,以及佰维存储等公司在AI端侧(如AI眼镜)的产品持续布局,将带来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兑现。重点推荐德明利开普云江波龙、佰维存储。
利基存储设计公司: 存储大周期中,原厂收缩利基型及消费级产品供给,推动利基存储及消费级产品价格持续看涨,利基存储设计公司后续业绩确定性兑现。重点推荐兆易创新北京君正、普冉、东芯和恒烁。其中,兆易创新有两大核心增长点:一是利基DRAM已进入收入和利润持续兑现期;二是定制化存储在云端和端侧与客户端的合作项目持续落地,依托先发优势,将随市场快速增长迎来收入和业绩的进一步兑现。
配套产业链机会: 存储大周期下,除核心存储公司外,产业链配套环节将随内存条和固态硬盘出货量增长,迎来收入的持续增长。配套环节包括内存接口及配套芯片、闪存主控芯片,涉及标的有澜起、聚辰、联芸科技
扩产周期相关标的: 存储需求逻辑锁定后,行业将迎来第二重演绎,海外原厂已开始规划新建晶圆厂,国内长鑫、长存2026年扩产确定性高。长鑫、长存产业链中的设备、材料公司及晶合集成等,将随扩产周期的来临,迎来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