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上周买入中国中免,已经拖了一段时间了,没聊这事。
为啥拖呢?主要是,中国中免大概率属于不用着急买的标的,大部分人买了也不一定拿得住。
但可能仍然有一部分对高位股望而却步的,也许想听听我的看法,那就来说说吧。
我买中免,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宏观经济的回暖预期、税改预期。
近几年貌似经济不太好,说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不信。
但其实我们的GDP增长这几年在大国里还算相当不错的了,只不过经济转型过程,不同行业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国家的工业升级肉眼可见,出口商品的构成看出来。
其实有的行业是很好的,但能够容纳的就业人口有多少呢?可能大部分人的感受都在另一面。这是很正常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高科技产业的一员,更多的是其他。
而这些人的处境,这些年的体感就不太好了。
但是我觉得,变化很快要来了。
宏观经济的回暖与通胀有很大关联。不单单是央行的表态,最近反内卷等等一系列的动作,其实都指向了通胀。
而通胀这个词说起来简单,但其实背后是一个重要的逻辑链条。
很多板块的投资都与之有关,比如猪肉、房地产、消费等。笼统地讲,这些板块都算消费,万物皆可消费,但是分开列。一方面,是遵从股市惯例,这些板块都是分开的;另一方面,其实这些细分板块在通胀这个逻辑链条里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或前或后,比如猪肉靠前而房地产靠后。
中国中免作为消费的一员,也与通胀这个逻辑链条有很大关系。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相信通胀,那么就不应该投资这些板块。
关于通胀,我在同名弓重浩上发了一篇收费帖,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这篇文章,就主要讲讲税改。
这个事,可能很多人感觉很遥远,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关系极其重大。
我在我的稳定币文章中说过,凡是跟美元美债有大关系的事件,都是大事,甚至可以说是在世界上除了大国战争以外的最大的事。那么对于国内,税改就是除了战争以外最大的事,最多加个之一。
大家熟悉的房地产价格暴涨,就跟上一次税改有着巨大的关系。1994年那次分税制改革,简单说就是“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移”,造成了地方收入少任务多。而做任务是要花钱的,没钱怎么办?那次税改为后来的所谓土地财政埋下了伏笔,结合国内的人口结构与当时的住房现状,一起叠加造成了后来20年的房地产造富神话。
而30年之后的今天,又一次税改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我预计,接下来的十五五,与投资相关的税改有两个方面:消费税与房地产税。而与今天聊的中国中免息息相关的,自然是消费税。
关于消费税改革的时间节点,我想从2019年说起。之前的老黄历我就不翻了,没太大意义。
2019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这份文件中,有一句可能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
说起消费税,可能很多人不熟悉,甚至觉得不存在。其实现在就有,只是仅针对了部分商品进行征收。并且,征收环节相对靠前,大部分商品在生产环节(少部分商品在其他环节)就由厂家代交完了,相当于你去买东西的时候这个税已经包含在价格内了,称为价内税。不像增值税这样的价外税,开发票的时候能给你单独列出来。
而上面说的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就是要在可控的情况下,尽量在批发/零售的环节征收。至于稳步下划地方,自然就是这个收入以后要划一部分给地方的意思,消费税将从中央税变成央地共享税。
(可能大家对地方的收入没概念,这里插一段。从全国来看,除了卖地收入以外,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是地方最大的收入来源。
从这个角度,各地方政府一窝蜂齐上马搞各种政策优惠吸引企业搞同质化内卷,与收入构成有很大关系。
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消费税、房地产税也是反内卷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宏大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9年国务院除了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以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还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
不过,后面紧随而来的疫情与世界局势的变化,让消费税改革的事情陷入了沉寂,毕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了。如果没有这些事情扰乱了步伐,可能到现在都已经搞完了。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开始,消费税改革的事情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2024年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节中重申“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
一样的腔调,没有任何改变。
我们都知道“舒适区”这个词,也知道大部分人都很难主动跳出舒适区,很多时候只有到了不得已才会去做一些改变。其实政府也是一样的,前些年房地产卖地卖得好好的,那个时候其实是没有动力去推实质性的消费税改革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卖地卖不动了。虽然你仍然会听见各大核心城市的地王消息,但其实是这些核心城市把压箱底的宝贝地块都拿出来了而已,那些地块本来就应该贵,并不是地价在涨。卖地收入少了,地方政府普遍缺钱了,这个时候推动消费税改革、脱离舒适区就有动力了。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推动消费税改革落地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且动作会加快,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来,顺利的话可能两年内就搞定了。这并不是某些人想得那样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相比较上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就相当好理解了。
消费税改革有一个重要的结果,是税收变多了。即便税率不变,仅仅改变征收环节,也会让纳税额变大。很简单,比如拿茅台举例,现在的消费税征收在生产环节,以不含增值税的出厂价作为征税基数;而如果征收环节到了零售环节,则以零售价作为征税基数,明显变多了。
(税收变多,如果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没变,那就是卖方承担了税负,这时候就得考虑消费税改革对某些行业的利空了。
而如果是买方承担了税负,那么最终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会变高,又为通胀贡献了一份力。)
但是,消费税增加显然对于购物不用交消费税的免税店就是利好了。
(说加强价格优势可能不一定适合,现在有时候免税店的价格甚至比不上网上全球购的价格。)
随着我国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的转变,中免作为免税店领域的绝对市占率龙头,只要运营得当,必定会占据重要的一席。
本人持有中国中免。
另外我也说过自己是左侧布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买中免不需要着急。税改落地与宏观经济的回暖都需要时间,真正的业绩回暖至少要政策落地或者宏观经济回暖之后了。不过政策刺激导致估值先拉一波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就跟前阵子光伏产业一样,我提前进入也是因为可能的事件刺激,正如我在《协鑫科技,左侧交易者的机会?》文章底下留言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