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房地产行业的反内卷

用户头像
长青的一非
 · 浙江  

熟悉我的都知道,近几个月来,我看好反内卷。

(主要投了某光伏硅料企业,因为其技术、产品具备差异化优势。其他如猪肉之类的反内卷,则更多是埋伏开会投机,小打小闹玩一玩,不然太无聊了。)

但其实有一个行业的反内卷,被大部分人忽视了,自然就是如标题所言的房地产行业。

说反内卷可能太宽泛了点,改一下说辞:供给侧出清。

供给侧出清,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退市了不少房地产公司,但由于让人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如恒大)倒下的不多,所以给人的感觉可能还不明显。

是的,目前供给侧出清确实不明显,一堆债务暴雷企业还活着。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暴雷企业还活着,不是因为死不了,而是因为不让死。用另一个词来解释可能更加明白一点,让它活着就是为了“保交楼”。

那么“保交楼”完成之后,这些暴雷企业还剩什么?

那我想,大概率不会剩下什么值钱的资产,更多的应该是剩下一堆还不起的债务。

如果债权人同意赖账(什么债转股、债务重整等等说话,本质都一样,就是赖账),那么至少公司还剩下一个品牌;否则,就直接破产清算了。

而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预售制渐渐走向衰落或终结是很有可能的,也就是这些暴雷企业哪怕勉强活下来了,可能也难有作为了,因为没有资金实力了。除了少数大品牌,可能还可以让品牌发挥作用,比如与当地小公司合作挂牌,但估计还是成不了气候,因为合作挂牌的事情,没有暴雷的大品牌企业也做。

而这次危机过后,大部分小公司是没法独立运营的(之前就已经各种合伙了),必须背靠大公司品牌。

所以,最终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要归属到这样的企业:

1、没有暴雷;

2、大品牌,最好是全国知名的;

3、有资金实力。(或自己有钱,或爸爸有钱,或有能力借来钱。)

房地产市场,若按照均价1万每平方、8亿平的年更新量看,其实是一个不小的市场,是大部分科技细分板块难以企及的规模。8万亿的年销售额,哪怕按照8个点的净利润率,也有6千亿,足以支撑6万亿的估值(含上市的和没上市的),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怎么也得到3万亿总市值。

保中华招,可以说是稳的。绿滨,也还行,只是相对其大本营的知名,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力还不太够。至于万,短期难了点,但好在品牌知名,如果深圳力保活下来了,也问题不大,现在的亏损从长期来看就是一次性损益。

之前很多人设想的,头部企业捡尸体,市占率扩张,这个逻辑在我个人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择时有问题,这个逻辑的实现应该:始于“保交楼”结束,盛于“预售制”结束。

$保利发展(SH600048)$ $万科A(SZ000002)$ $滨江集团(SZ00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