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收购“青岛汉莎”战略

用户头像
梧线致远
 · 北京  

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尽管本月冲高7.37元后回落,回落幅度一度高达18%;但整体震荡上扬的趋势未变,凯撒旅业再次月线收红。本月中最大的动作,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点,莫过于收购“青岛汉莎”。那这背后是否是有一盘大棋呢?不妨先看几个典型案例。

1. 零售业:印度Reliance收购TagZ Foods(2025年)

- 标的情况:TagZ Foods是印度DTC零食品牌,因扩张困难而停产,产品从电商和零售店下架。

- 收购策略:Reliance以350万美元收购其品牌及供应链,利用自身线下网络(超1.2万家门店)和数字化能力快速复产,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0%。

- 启示:通过渠道赋能激活停产品牌,适合拥有庞大分销网络的企业。

2. 食品制造业:通用磨坊收购TNT Crust(2025年)

- 标的情况:TNT Crust是美国冷冻披萨皮制造商,因资金链断裂于2024年停产。

- 收购策略:通用磨坊以1亿美元收购其专利技术和设备,改造后推出定制化披萨解决方案,2025年新增营收2.3亿美元,毛利率提升至38%。

- 启示:聚焦技术壁垒和客户需求,适合技术驱动型企业。

3. 制造业: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瓦尔德里希-科堡(2005年)

- 标的情况:德国机床厂因技术迭代滞后负债2500万人民币,1999年被美国企业收购后倒闭。

- 收购策略:北京第一机床厂以1.2亿欧元收购,保留全部德国技术团队,融合中德工艺开发高精度机床,2009年利润达1.7亿欧元,2023年营收突破12.5亿欧元。

- 启示:技术整合与文化融合是关键,适合具备研发能力的制造企业。

以上是通过收购停产、破产的企业,而实现业务突破的成功案例。再回过头分析凯撒旅业的收购策略,就更显得具有稀缺性:凯撒旅业以1600万元收购青岛汉莎100%股权,仅为评估价值的36%,通过低价获取核心资产,核心目标是获得其年产能2500万份的航空餐食生产线、航空配餐资质及华东区位优势。

1)行业壁垒与资源稀缺性

- 航空配餐资质:青岛汉莎拥有国际航协(IATA)认证的航空配餐资质,这是新进入者难以短期获取的核心资源。

- 地域战略价值:青岛作为华东枢纽,可辐射日韩及国内主要航线,与凯撒旅业的出境游业务形成协同。

2)其他旅游企业的局限性

- 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多数旅游企业缺乏食品加工的技术积累和供应链管理经验,难以快速激活停产产能。

- 战略视野差异:传统旅游企业更关注轻资产运营,对重资产的食品制造领域持谨慎态度,而凯撒旅业在国资背景支持下敢于突破常规。

综上,凯撒旅业收购“青岛汉莎”,一方面是产业链延伸:通过收购食品加工企业完善“服务+产品”双轮驱动模式,提升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是资产价值重估:关注停产企业的核心资源(如资质、区位、技术),而非单纯财务指标,可通过“低价收购+资源赋能”实现价值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