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啃着青豌豆,一边扒拉甘源食品的财报,突然发现这家公司简直是「豆系零食」的集大成者——青豌豆、瓜子仁、蚕豆三大「元老级」产品,虽然在营收占比上被「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31.23%)压了一头,但毛利率却稳居「鄙视链顶端」,个个超过40%!
这意味着什么?同样卖100块钱的零食,青豌豆系列能赚40多块的毛利,而新推出的综合果仁系列只能赚27块多,妥妥的「学霸组」vs「潜力组」。
不过话说回来,甘源的经销商队伍还在壮大,就像滚雪球一样,卖货的摊子越铺越大。2024年营收22.57亿(+22%),净利润3.76亿(+14.32%),乍一看,这成绩单还挺像样。
要说最吸睛的数据,还得是ROE(净资产收益率)——从10%蹦到20%+,甘源这两年简直在玩「财务逆袭」。用杜邦公式一拆解,真相浮出水面:
净利润率:从10.91%(2022年)涨到17.81%(2023年),堪称「省钱小能手」。销售费用明明在涨,为啥净利率还能狂飙?靠的是「渠道效率升级」+「规模效应摊薄」,比如线上卖货占比提升,省下了不少线下促销的「冤枉钱」。
资产周转率:从0.72次涨到1.03次(2024年新高),相当于卖货速度加快了——以前1块钱资产能赚0.72块,现在能赚1.03块,效率提升肉眼可见。
权益乘数:1.32的低杠杆,资产负债率24.5%,简直是「保守派」代表。别的公司靠借钱搞扩张,甘源偏要「自己攒钱自己花」,虽然少了点激进,但胜在稳当。
总结下来,甘源妥妥的「效益型选手」——不靠疯狂铺货(效率),不玩杠杆游戏(杠杆),就靠「省成本、提利润」硬刚,这在休闲食品行业里算是一股清流了。
2024年净现比0.87,意思是每赚1块钱利润,只能收回0.87块现金。嗯,勉强及格,但离「真金白银到手」还有点距离,可能是应收账款(1亿,占资产4.6%)在悄悄「拖后腿」。
存货2.6亿,存货周转率6.67,比以前慢了!这说明仓库里的零食可能有点堆得多,要是动销跟不上,小心变成「陈年老豆」。
2024年经营现金流3.27亿,光资本开支就花了2.69亿(占82%),相当于赚的钱几乎全砸去扩产了。更狠的是,未来还要投10亿建基地,新增5万吨产能——这是要把「豆子帝国」做大做强的节奏,但也意味着现金流可能长期「紧绷」。
从19%(2021年)涨到23%(2024年),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的差值越来越大,说明啥?甘源不用砸太多广告费也能卖货了!青豌豆、瓜子仁这些「老爆款」已经打出了名堂,品牌溢价正在默默生效。
3200万研发费用,占营收1.42%,在传统零食里不算差,但至今没砸出「现象级新品」。想想看,当消费者都在追低卡、冻干零食时,甘源的「豆系军团」能不能跟上潮流?这是个问号。
洽洽的瓜子、盐津铺子的量贩模式、三只松鼠的线上流量,个个都是狠角色。尤其是量贩零食店的「低价直采」,可能会挤爆甘源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哪天要是经销商「撂挑子」,销量可就悬了。
豌豆、瓜子仁这些农产品,价格全看老天爷脸色。2021年豌豆涨价30%就让毛利率掉了1.2个百分点,要是哪天再来个「豆子牛市」,甘源的净利率可能就「保不住」了。
严氏家族持股超60%,决策效率高是真的,但要是哪天想开拓新赛道、引入职业经理人,会不会被「家族思维」束缚?看看那2.78亿「躺了5年」的募集资金,是谨慎还是「规划不足」,值得琢磨。
从估值看,市盈率18倍,不算贵,毕竟曾经炒到过87倍的「高光时刻」。扣非净利润增速16.91%,假设未来3年稳在10%,算是「中等生」水平。
但自由现金流只有0.6亿,和3.76亿净利润比起来,简直是「迷你版」——赚的钱都拿去扩产了,啥时候能「攒点私房钱」?得等产能落地、动销跟上再说。
结论:甘源是颗「有潜力的种子」,靠成本管控和品牌力在休闲食品红海里杀出了一条血路,但能不能从「效益型」升级为「效益+效率双优型」,还得看新品能不能爆、库存能不能清、扩产能不能值回票价。现在嘛,适合放进「观察仓」,边吃豌豆边围观,等哪天自由现金流「支棱起来」了,再下手也不迟!
风险提示:本文数据均来自财报,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嗑豆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