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报道,浙江大学余杭量子研究院研发的国产商业化电子束光刻机 “羲之” 已进入应用测试阶段,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芯片核心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台以书法家王羲之命名的设备,凭借其纳米级 “书写” 能力,为量子芯片研发提供了自主可控的 “中国刻刀”。羲之” 采用 100kV 高能电子束直写技术,精度达到 0.6 纳米,线宽控制在 8 纳米,性能指标与国际主流设备相当。其核心优势在于无需传统光刻所需的掩膜版,可直接在硅基材料上 “手写” 电路图案,并支持实时修改设计,如同用纳米级毛笔在芯片上作画。这种灵活性极大提升了芯片研发初期的调试效率 —— 传统光刻若需修改设计,需重新制作昂贵的掩膜版,而 “羲之” 可在数小时内完成迭代,将研发周期缩短 50%,成本降低 30%。
东方中科(002819)
核心逻辑:公司官网实锤其电子束偏转器是电子束光刻机的关键部件,通过电磁场控制高能电子束的精准偏转,直接影响设备精度1。该技术是光刻机实现纳米级“手写电路”的核心基础,无需掩膜版即可灵活修改设计,适配量子芯片的定制化需求。
市场反应:已被资金列为电子束光刻机概念龙头,股价启动初期。
腾景科技(688195)
核心逻辑:为“羲之”提供合分束器,专为光刻机光学系统定制,适配电子束光刻机的光路系统,服务于量子芯片的纳米级雕刻3。此前已为“九章二号”量子计算机提供高精度光学元件,技术积累深厚。
协同优势:兼具CPO(共封装光学)概念,覆盖光模块核心元件,符合算力与芯片双重技术路线。
冠石科技(605588)
核心逻辑:虽电子束光刻机无需掩膜版,但传统光刻工艺中掩膜版仍是主流。两者作为国内光罩龙头,技术协同性强,且市场资金已将其纳入电子束光刻概念(双双涨停)15。
弹性空间:若国产光刻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掩膜版需求仍存增量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