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光伏到底是筹码故事还是基本面好转?

用户头像
歌唱大A
 · 湖南  

本文为个人学习记录,不做投资推荐

光伏产业链里内卷最严重的是哪一个环节

光伏产业链中内卷最严重的环节是硅料(多晶硅)和组件,具体分析如下:

1. 硅料环节(多晶硅)

产能严重过剩

当前全球硅料产能已突破300万吨(中国占比90%),而2025年全球组件需求仅约667GW,产能利用率仅35%-40%,产能过剩达2倍以上。

全行业亏损

硅料价格跌至现金成本以下(含税价约3.2-3.8万元/吨),头部企业如通威、协鑫等均陷入亏损,部分企业连设备维护费用都难以承担。

政策干预迫切

行业协会多次呼吁减产,工信部拟通过能耗标准(如电耗≤53度/吨)淘汰落后产能,但收效有限。

2. 组件环节

价格战白热化

组件价格最低跌至0.68元/瓦(跌破现金成本),行业协会设定该价格为招标底线,但实际执行缺乏强制力。

质量风险加剧

低价竞争导致部分企业偷工减料(如使用低质玻璃),组件背面破裂等问题频发,损害行业长期信誉。

出口承压

海外市场对中国低价组件发起“双反”制裁,叠加本土产能崛起(如美国、印度),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其他环节对比

硅片/电池片

虽也面临亏损(如硅片毛利率转负),但技术迭代(如BC电池、TOPCon)提供差异化竞争空间,且产能出清速度较快。

辅材(逆变器、玻璃等)

头部企业仍能维持盈利(如福斯特胶膜毛利率领先行业),格局相对稳定。

硅料行业反内卷有什么动作

硅料行业在反内卷方面已采取或计划采取以下具体动作:

1. 产能联合调控与减产

头部企业牵头减产通威、大全、协鑫等头部硅料企业通过延迟复产(如云南、青海项目)、提前检修或降低开工率(目前行业平均开工率降至30%-40%)主动控制供给。例如,7-8月硅料排产环比下降,部分企业开工率降至50%以下。

行业自律协议硅业分会组织企业签署限产协议,限制低价倾销,推动企业按成本线定价(现金成本约27-30元/千克),避免恶性竞争。

2. 政策引导与行业规范

政府介入协调工信部召开光伏企业座谈会,明确要求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10月生效)规定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为行业提供法律依据。

能耗标准约束拟提高新建硅料产能能耗门槛(如53度电/千克),倒逼高成本产能退出。

3. 收储与产能整合方案

头部企业联合收储通威、协鑫等计划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小产能并关停,减少无效供给。目前方案仍在推进中,需政策支持落地。

库存管控通过期货工具(如多晶硅期货上市)消化库存,减少现货市场压力。

4. 需求端协同

下游企业配合组件企业(如隆基、晶科)减少低价招标,推动硅料价格传导。部分企业联合抵制低于成本价的硅料采购。

5. 技术升级与成本优化

淘汰落后产能高电耗(>60度电/千克)或长期停产的产能(约100万吨)被认定为“僵尸产能”,逐步清退。

颗粒硅技术推广协鑫等企业推动低能耗颗粒硅技术,降低行业平均成本。

当前进展与挑战

价格企稳硅料现货价从3.1万元/吨回升至3.6万元/吨(7月数据),但仍低于完全成本(约4万元/吨)。

执行难点收储方案需协调各方利益,部分企业现金流压力大,减产持续性待观察。

光伏反内卷重点投资标的

供给侧改革直接受益环节

硅料(产能过剩最严重,政策整合预期强)

通威股份硅料龙头,成本优势显著,受益于行业收并购预期。

大全能源/协鑫科技低现金成本企业,价格弹性大。

光伏玻璃(高能耗环节,减产自律效果显著)

福莱特/信义光能双寡头格局,库存见底后提价弹性大。

二、技术迭代领先企业

BC电池技术(高效差异化,溢价能力突出)

隆基绿能BC技术量产先锋,二代产品即将放量。

爱旭股份ABC组件全球溢价显著,欧洲渠道优势明确。

设备与材料

帝尔激光(BC激光设备)、博迁新材(BC铜粉材料),受益技术渗透率提升。

2. TOPCon/HJT技术

钧达股份N型电池片龙头,产能利用率高于行业。

聚和材料银浆/铜浆技术领先,降本逻辑明确。

三、全球化布局标的(规避内卷,海外溢价)

逆变器及储能

阳光电源全球大储龙头,美国关税影响有限。

阿特斯美国储能系统出口占比高,本土化产能布局。

德业股份/锦浪科技户储需求回暖,新兴市场弹性大。

组件一体化

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东南亚产能规避贸易壁垒,享受海外高价市场。

四、辅材及高弹性标的

胶膜福斯特(龙头地位稳固,海外胶膜需求增长)。

支架中信博(中东、拉美跟踪支架订单超预期)。

硅片/设备双良节能(硅片库存率先见底,盈利拐点临近)。

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用,请帮忙点赞、收藏、转发、评论

$通威股份(SH600438)$ $大全新能源(DQ)$ $亚玛顿(SZ00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