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行业动态与企业订单数据,2025 年下半年(Q3-Q4)液冷行业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AI 算力需求激增、政策强制渗透及技术迭代加速。以下从行业全景、龙头企业订单表现及技术趋势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需求端爆发
英伟达 GB300 服务器(单机柜功耗 130-140kW)量产及 Meta、微软等国际巨头的 AI 集群扩建,推动液冷成为刚需。TrendForce 预测,2025 年全球 AI 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将从 2024 年的 14% 跃升至 33%,国内三大运营商 2025 年算力投资超 1200 亿元,液冷订单排期普遍延至 2026 年。
政策强制渗透
中国 “东数西算” 工程要求新建数据中心 PUE≤1.25,50% 以上项目需采用液冷技术,北京、上海等地对液冷采购补贴最高达 30%(如某智算中心改造获补 5000 万元)。政策直接将液冷从 “可选方案” 变为 “刚性配置”,刺激订单放量。
市场规模跃迁
2025 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达 100-200 亿元(初期放量阶段),2026 年将突破千亿。国内冷板式液冷占主导(2024 年市场规模 99.6 亿元,占比 90.5%),浸没式液冷增速更快(年增 35%+),预计 2025 年占比突破 50%。
订单规模:2025 年 Q3 斩获英伟达 GB300 液冷机柜订单 1200 台(占中国区需求 50%),对应营收 9.6-10.2 亿元;Q4 首批交付 6-8 亿元,全年承接英伟达液冷订单超 20 亿元(占其全球采购份额 15%)。
技术优势:唯一同时通过英伟达 MGX 和 Intel 认证的国内厂商,冷板式液冷市占率超 50%,CDU(冷却分配单元)市占率 35%-40%。
产能支撑:泰国基地关税降至 15%,海外收入占比从 28% 增至 50%,中原基地扩建后液冷产能翻倍至 15 亿元 / 年。
订单进展:新液冷产线 2025 年 7 月投产后,订单排期至 2026 年,覆盖华为、字节跳动等国内客户,新增海外订单 2.5 亿元(美国占 1.2 亿元,东南亚占 1.3 亿元)。
技术突破:首创 “冷源原测 + 末端液冷机柜” 全栈方案,智算市场和 CDU 市场份额均居第一,PUE 可低至 1.08。
产能储备:液冷机柜产能达 10 万台 / 年,CDU 产能 5 万台 / 年,支撑未来两年业绩增长。
订单突破:2025 年 Q3 获英伟达 GB200 液冷板首批订单 8000-10000 万元,对应 1200-1500 台机柜,Q4 随 GB300 量产订单有望翻倍。
技术壁垒:液冷板良品率达 95%(行业平均 85%),通过北美头部客户认证,机器人散热领域通过 5-6 家客户验证,2025 年下半年开始贡献收入。
产能布局:越南基地投产提升海外订单承接能力,募投项目加速液冷散热研发中心建设。
订单结构:2025 年上半年液冷收入占比 47.47%(同比 + 74.66%),中标沙特 ±500 千伏柔直项目(3.6 亿 - 5 亿元),与英伟达合作开发 GB300 液冷模块,应用于微软生态数据中心。
产能扩张:东莞基地(年产能 5000 套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苏州基地(1 万套储能液冷系统)满产,合肥基地扩建后储能产能再增 1 万套。
冷板式液冷
优势:技术成熟、成本可控(单机柜改造成本约 5-8 万元),适配 20-40kW 中密度机柜,目前占市场主导地位(80%-90%)。
龙头企业:英维克通过绑定英伟达、华为等客户,订单可见性至 2027 年。
浸没式液冷
优势:PUE 可低至 1.04-1.05,支持 50kW + 超高功率密度,适合超算中心与 AI 训练集群,但初期投资高(单机柜成本 20-30 万元)。
技术突破:中科曙光第三代 C8000 浸没式方案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 750kW,高澜股份中标中移动长三角数据中心项目(3.8 亿元),技术验证加速。
混合式液冷
趋势:冷板与浸没式结合的混合架构(如超聚变 “静音全液冷一体化系统”)成为过渡方案,PUE<1.05,散热功耗降低 40%。
技术路线变更:若浸没式液冷加速替代冷板式,思泉新材等冷板供应商可能面临需求下滑。
原材料价格波动:铜、铝占设备成本 30%,英维克等企业毛利率承压(2025H1 毛利率 26.16%,同比 - 2.59pct)。
地缘政治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影响英伟达等客户的订单分配,思泉新材等依赖海外大客户的企业需警惕供应链风险。
2025 年下半年液冷行业订单呈现高景气、强分化特征:
短期(2025Q3-Q4):冷板式液冷主导,英维克,思泉新材等龙头订单放量确定性最高;
中期(2026-2027):浸没式液冷加速渗透,申菱环境等技术领先企业有望抢占增量市场;
长期:混合式液冷与智能化监控成为主流,具备全栈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将持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