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环科技“管头一体”诠释成长逻辑——不是每个管路都是UL94 V0级

用户头像
景云鹏CapitalAI
 · 广东  

【前言】

“液冷技术将彻底重构算力基础设施的散热逻辑。"——黄仁勋

2025年被视为液冷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奇点时刻"。

本文继续深研川环。笔者在阅读大量资料后,基本了解了液冷管路江湖、液冷UQD江湖,明白了液冷UQD组件江湖没有“人情世故”,全靠过硬的技术认证与产品实力。

研究一圈下来,这个西南小县城的公司,笔者带着怀疑审慎的目光,研究下来,川环确实在朝着百亿市值迈进的公司。

在第三代文家人文琦超(纽约城市大学毕业)的领导下,真打进了一众AI液冷企业的供应链,且一体化管路集成产品业内有名,能通过UL94 V0级就够牛的,全球都没多少家。

同步打开了一众台湾省液冷组件集成企业的渠道,得以间接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结合具体估值,才值得笔者再续写两篇长文,本篇阐述产品力,偏定性。下篇定量,谈估值。

同时建议公司管理层更多专心于公司发展,少一些个人资金需求的减持(如用于公司发展除外),给投资者传递成长与信心。

风险提示:本文企业投研结论系个人投资笔记,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正文】

一、冷板式液冷与UQD核心玩家

冷板式液冷,此前笔者文章阐述过200%功率跃升的刚需:英伟达GB200「冷板式液冷」解构,这里简述。

目前产业阶段是从风冷到了冷板式液冷,尚未到浸没式液冷。

1、传统风冷触及天花板

算力军备竞赛下,数据中心的散热战争已全面升级。

当单机柜功率突破20kW临界值,传统风冷系统的热交换效率触及天花板。

传统风冷系统通过空气对流散热,其热传导效率仅为液体的1/25。

当AI芯片以"火炉模式"运行时,风冷系统如同用扇子给熔炉降温,PUE值(能源利用效率)常徘徊在1.4以上。

阿里云单相浸没式液冷方案将PUE压低至1.09的惊艳表现,揭示液体散热介质带来的范式转变——通过冷却液直接接触或冷板间接传递,构建出比空气高效数倍的热量传输通道。

2、冷板式液冷方案

作为当前商用最成熟的方案,冷板式技术通过嵌入式铜板构建"热桥",冷却液在封闭管道中流动,实现热量搬运。

服务器液冷系统通用架构通常由一次侧(室外)与二次侧(室内)两部分组成;

其中二次侧从服务器带走热量并在一次侧进行散热;

一次侧则将二次侧的热量排至室外环境或其他热回收单元的环路;

两个部分通过CDU(冷量分配单元)中的板式换热器发生间壁式换热,工质不做混合同时提升了整个系统的热交换效率。

冷板式液冷系统架构如图所示,液冷机柜内包含分液器、液冷板、流体连接器、液冷管路、漏液检测传感器等。

冷板式液冷技术由于对服务器结构改动需求较小,在可维护性、空间利用率、兼容性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具有更高的技术成熟度、完善的产业链、维护便利性。

3、全球UQD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

流体连接系统,包含高精度管路与快速接头,承担冷却液循环传输功能。

1)市场规模

据产业机构调研,假设GB200的NVL72机架中使用198对快插接头,并假设单价500元,测算一个Rack的价值量为9.9万元;

假设GB300(Vera Rubin)的NVL72机架中使用342对快插接头,并假设单价350元;

测算一个rack的价值量约为12万元;

海外和国产市场,券商预测2025/2026/2027年UQD市场空间分别为43.5/64.4/82.4亿元,对应2025-2027年CAGR为38%。

2)竞争格局

全球市场:北美占据快速接头主导份额(Parker派克、Eaton等),欧洲次之,亚太处于培育期;

国内突破:英维克中航光电川环科技等企业已掌握UQD技术;

3)典型产品(国内)

英维克:推出11系列自锁/盲插连接器

中航光电:开发钢珠锁紧式UQD方案

川环科技:创新"复合接头+EPDM管路"集成方案,实现批量应用

4)技术趋势

该领域技术演进呈现三大趋势:

材料端向高强铝合金(如6063-T5)发展,工艺端推进微通道密度(达300-400 channels/inch²),系统端强化模块化设计与智能监控功能。

国内企业在关键组件研发(如CDU集成度提升30%)和快速接头技术(循环寿命超10万次)方面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4、液冷接头——管路的“金属关节”

当单颗芯片功耗突破2000W,当数据中心机架散热需求飙升至100kW——液冷接头,这个曾隐匿于管路间的“金属关节”,成为了算力与热力博弈的核心载体。

技术参数要求:

低流阻设计:DN8-DN20通径,压降≤0.3bar,避免影响CPU/GPU散热效率;

高密度适配:1U服务器空间集成4组接口;

EMI防护:金属外壳接地处理,保障PCIe 5.0信号完整性。

5、UQD供应紧缺的市场态势

24年下半年发生过UQD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2025 年上半年及目前,UQD 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也是GB300机柜相较前一代的主要增量细分。

分析原因如下:

1)需求增加

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对液冷系统的需求大幅增加,UQD是液冷系统的关键零部件。

未来英伟达GB300机柜将采用液冷代替风冷,UQD成为最大增量分支。

由于全球UQD缺货,导致其单价大幅上涨。

2)供应链短缺

UQD的生产和供货周期较长,涉及专利保护、OCP认证和客户端批准等多重验证,导致供货周期较长,难以迅速响应市场需求。

欧美供应商产能相对固定且扩产意愿有限,导致供应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

市场认为随着国内企业如川环科技等,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并成功跻身市场,有望逐步改善供应格局。

3)认证周期长(等于是门槛高)

UQD的生产厂商往往具有专利保护,认证周期长且供不应求,卖方有一定定价权。

6、小结

川环的优势是什么?是全球顶级精度的管路。

同时,液冷服务器的流体连接系统,包含两部分——高精度管路、快速接头。

快速接头全球竞争格局,核心玩家也就是派克、伊顿、丹弗斯等那几家。国内具备国际竞争力的UQD玩家,只有英维克中航光电川环科技

其实川环早都在互动易多次告诉市场了,自己是冷酷至尊、AVC、英维克、TE、中航光电等体系供应商体系,配合产品开发,按进度出货。

奈何二级市场看不懂,川环的产品方案是——《复合接头+EPDM管路集成方案》,也是产业界知名的一体化集成方案(多份产业资料中提及),也是流体连接系统的最佳解决方案——一体化组件出厂。

也就是说,川环本质上,是液冷服务器的【流体连接系统】组件提供商;

所以川环才有实力替代部分美国派克的份额,直接供液冷大厂冷酷至尊、AVC等,也解决了大厂在该产品上的痛点。

二、理解川环产品力——UL94- V0认证标准

1、UL94 - V0 认证标准(高技术壁垒)

1)标准高标准测试

UL94 是由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制定的塑料材料阻燃性能国际标准。UL 94- V0 认证作为塑料阻燃性能的最高级别认证;

该认证对测试材料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川环的通过认证,为其市场拓展和投资价值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测试中,材料需两次暴露于10秒的火焰中,每次燃烧时间均不能超过10秒,总燃烧时间累计不超过50秒;

并且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不允许有燃烧物滴落。这一标准旨在确保设备和器具部件所用的塑料材料,在火灾或短路等极端情况下,具备足够的阻燃性能,从而有效保障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UL94 V0级实质——军工级顶尖用品

如美军潜艇密封件(MIL-STD-889标准)、火箭燃料管道(NASA SP-149)等

2、川环【复合接头+EPDM管路】集成方案——UL94 V0国内唯一

川环的“管头一体”或者叫“管路一体化”、“以管带头”等等,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川环独有的——【复合接头+EPDM管路】一体化集成方案。

该一体化天然契合液冷组件,因为防止冷却液泄露,是服务器的最高风险等级。

川环的液冷管路系统的研发,成功使相关技术指标达到V0 标准并通过美国 UL 认证;

产品本质:属于流体密封与循环系统;

风险等级最高:整机漏液损毁;

技术重心:材料化学+动态密封+军工级可靠性;

公司管路产品以高质量的液冷材料与结构设计为基础,经过无数次严格的测试与深入分析,才达成这一技术里程碑;

国内顶尖:国内众多厂商由于技术水平限制,难以达到UL94 - V0 这一最高阻燃级别,而川环科技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成功跨越这一技术门槛。

国际一线:全球也仅有LG化学等少数企业掌握无 PFAS 的 V0 级技术,川环科技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关键优势;

所以川环以其产品力,积极拓展管路新市场,包括超算数据中心、储能电气以及军品等新业务方向。

全球顶级标准+高性价比+产能快速响应,川环的长期成长逻辑就出来了,

即:NV链填补巨头市场份额+国产替代+国产算力的高端液冷管路产品需求。

3、全球主要UL94-V0级认证企业(液冷管路系统)

根据全球流体连接器行业权威认证机构UL Solutions等数据整理;

当前通过UL 94 V-0级阻燃认证且具备服务器液冷快接头量产资质的主要企业(名单可能不完整、仅供参考、不保证完全准确)

川环凭借过硬的精密管路产品力,通过了ULV0级测试,得以跻身主要玩家序列。

1)上述认证含金量

通过率<3%:全球400+流体连接器企业申请,仅12家满足服务器液冷要求;

强制准入标准:未获V-0认证不得进入英伟达/微软等数据中心供应链。

2)川环科技的技术定位

破垄断意义:打破派克/伊顿等美企对高端快接头的垄断(首次由中国企业通过认证);

3)川环管路产品技术参数及交付优势

4、技术壁垒:V0认证的技术参数涵义

极端环境耐受:军用液冷接头需通过:

120℃高温浸泡(潜艇密封件);

15G冲击振动(机载设备抗坠毁标准);

192小时盐雾腐蚀测试(舰船防锈蚀);

零泄漏保障:冷媒渗透率≤0.08g/㎡·d(火箭燃料管道标准);

英伟达GB200 NVL72 机柜售价通常在300万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 2100 多万元。

GB300 NVL72 机柜预计400万美元以上,且未来还要做更大的GPU集群;

所以服务器液冷的管路组件,必然会标准极其严苛,那么全球潜在的供应商,两只手基本数得过来,同时正在验证中的,那么也不会无缘无故参与验证,这应是常识且符合逻辑的。

同时还要兼顾产能、运输半径、响应速度等要求,不能远在美国的产能,而是需要在亚洲、在台湾省及东南亚的产能,是最适配冷酷至尊、AVC的供应商。

以上为笔者基于产业逻辑推理结论,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为准。结论不作为投资建议。

5、小结

液冷管路虽为辅助组件,但对系统可靠性至关重要。

英伟达的管路供应商包括川环科技维谛技术、AVC等,其中川环科技采用PTFE材质适配高压循环系统,技术指标达到V0标准并通过美国UL认证。

本篇主要是定性分析。不知读者是否了看懂产品逻辑和产品力,看懂了核心逻辑。

周末再更下篇,同时结合估值,到时读者一并理解。

云鹏 25.8.8

「风险提示:本文企业投研结论系个人投资笔记,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数据基于公开数据和行业及券商研究报告。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获取许可,并注明来源」

$川环科技(SZ300547)$ $英维克(SZ002837)$ $思泉新材(SZ301489)$

#英伟达# #液冷服务器# #AI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