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5“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山东威海盛大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办,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以及电动自行车、低速车、电动船舶、储能、应急电源等共计380余家单位参加。
作为备受瞩目的新型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凭借其独特性能优势,正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本届论坛主要围绕钠离子电池标准需求和产业化应用现状开展,旨在汇聚“产学研用”各方智慧,打通从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共促钠离子电池产业步入健康、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论坛期间,发布了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首批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第二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测评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依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团体标准T/CNESA 1006—2025《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部分安全和性能项目展开,从安全性能、低温适应性、长循环寿命三大维度,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投资方、客户应用企业、媒体社会公众等提供关键支撑。截止目前,共有47家单位52个型号产品获“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荣誉,共有6家单位6个产品获“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荣誉。
湖南德赛电池上榜第二批唯一一家钠离子电池
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
湖南德赛电池凭借产品型号DSP50160118的钠离子电池,上榜“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这也是继荣获“2023年钠离子电池十大创新企业”“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之后,湖南德赛电池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荣誉。湖南德赛电池基于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两条技术路线打造了多款性能优异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容量覆盖40~200Ah,具备低温功率、长循环等优异特性,可在-40℃的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为高寒地区的工程机械车、启动电源、UPS等特种设备以及两轮车、低速电动车等领域提供优异的能源解决方案。
在安全性方面,湖南德赛电池“先知芯觉”主动安全AI锂/钠电芯及系统已在今年7月实现量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湖南德赛电池的主动安全电芯将高灵敏、耐腐蚀的新型温压一体传感器植入了电芯内部,可以在电芯内部复杂严苛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准确、可靠的敏锐捕捉电芯内部温压变化信号。再通过大量数据验证及AI智能分析,将电芯内部异常及时、精准的传送出来,可在热失控发生之前就主动介入,将尚未产生实质性危害的隐患扼杀于萌芽里,实现从“事后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跨越。
钠离子电池产业目前正处于关键转折期,呈现出技术路线清晰、应用场景聚焦、标准政策护航、商业化曙光趋现的强劲发展势头。湖南德赛电池钠离子电池将充分发挥主动安全、低温性能、长循环的核心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构建“锂钠协同、双电并行”的发展格局。$德赛电池(SZ000049)$ 来源:湖南德赛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