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
有色涨完锂电涨,锂电涨完光伏涨,现在终于轮到大化工放大招了!
全球化工巨头集体“喊涨”:
巴斯夫一口气提价 300 美元 / 吨,
亨斯迈跟涨 125 欧元 / 吨,
咱们的“化工一哥” 万华化学直接跟上,
东盟地区 MDI、TDI 同步涨 200 美元 / 吨!
才一个多月,聚合 MDI 价格就飙了 4%,纯 MDI 涨了 6%,
更狠的是 TDI 从二季度末到 8 月直接暴涨 37%!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分明是行业要开启“涨价模式” 的信号。
今天就扒透这波行情:万华化学凭啥带头涨?
涨价能持续多久?
普通人能借光喝汤吗?
先上硬核数据,这波涨价根本藏不住:
·国际巨头先动手:
巴斯夫 1 月对东盟 MDI、TDI 双提 300 美元 / 吨,理由直白 —— 能源、物流成本涨疯了;
亨斯迈 2 月跟进,欧洲地区 MDI 涨 125 欧元 / 吨,成本压力全转嫁;
·万华紧跟发力:1 月 15 日直接上调东盟售价 200 美元 / 吨,
国内市场更不客气,2 月聚合 MDI 报价 18875 元 / 吨,比年初涨了 750 元;
·TDI 彻底疯了:8 月均价 1.6 万元 / 吨,较二季度末暴涨 37%,科思创爆炸停产直接给供给端 “火上浇油”。
说白了,这不是某家企业的独角戏,是全球化工巨头的“集体行动”。能让这些大佬统一战线,背后的逻辑绝对不简单。
别以为是企业随便抬价,这波涨价是“天时地利人和” 凑齐了,三个推手直接把价格顶上去:
能源、物流、原材料“三涨”,化工企业快扛不住了。
巴斯夫直言“运输、能源成本持续增加”,
亨斯迈也喊着“原材料成本攀升”。
要知道 MDI 生产极度依赖能源,油价、天然气价一涨,生产成本跟着飞,不涨价就得亏,巨头们只能集体 “保利润”。
这才是最关键的“王炸”:
·装置集体检修:日本东曹 40 万吨装置临时停车,韩国锦湖、巴斯夫各停一个月,日本科思创 3 月跟进检修,亚洲产能直接砍了一大块;
·库存创历史新低:8 月纯 MDI 库存才 6.2 万吨,TDI 更惨只有 1.1 万吨,都是历史低位,根本不够卖;
·寡头垄断说了算:全球 MDI 就几家巨头玩,万华市占率 32%,想不涨价都难,这就是 “垄断级话语权”。
涨价得有需求接盘,现在需求端直接爆了:
·政策送大礼:国家“以旧换新” 政策落地,家电、家装、汽车全被激活,2024 年 12 月冰箱产量涨 10.3%,出口增 10.7%,全要靠 MDI 做保温层;
·新能源抢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靠聚氨酯复合材料,光伏也用得上,下游企业生怕涨价,提前锁货囤料。
成本压顶、供给收缩、需求爆发,这三件套凑齐,涨价简直是“必然结果”。
全球涨价潮里,万华化学才是真正的“隐藏王者”,这优势别人根本比不了:
全球拟新增 173 万吨 MDI 产能,万华一家就占了 130 万吨!
宁波 60 万吨技改项目已经竣工,福建还要加 70 万吨,2026 年投产后产能直接碾压对手。
现在市占率 32%,未来只会更高,定价权直接攥在手里。
别人愁成本,万华早把“护城河” 挖好了:
·石化板块四大项目全投产,乙烯一期改乙烷进料,原料成本直接降一截;
·从 MDI 到石化,再到精细化工,一体化产业链能自己消化成本,别人涨价保利润,万华涨价直接赚更多。
不止靠 MDI 吃饭,万华早就布局新赛道:
·20 万吨 POE 投产(光伏胶膜核心料),1 万吨维生素 A、5 万吨光学树脂开车成功;
·1 万吨香兰素项目获批,直接切入食品添加剂赛道,高附加值产品越来越多。
机构早就看明白了,国信证券直接给“优于大市” 评级,预测 2025 年净利 172.72 亿,现在 PE 才 12.5 倍,简直是 “低估的龙头”。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涨价能撑多久?能上车吗?
机会很明确:短期看,库存低位 + 装置检修 + 政策发力,
至少半年内供给跟不上需求,价格稳得住;
长期看,万华新产能释放 + 新能源需求增长,业绩弹性十足。
现在有色锂电涨累了,现在化工板块带着涨价逻辑冲上来,万华化学作为龙头,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涨不停” 的标的?
最后想问大家:
“国信预测 2025 年净利 172.72 亿,现在 PE 才 12.5 倍”,你是否认可?
除了万华,化工板块还有哪些隐藏的“涨价选手”?
你觉得万华化学这波涨价能带动化工板块走牛吗?
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蹲住这波“涨价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