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重庆啤酒与大股东嘉士伯完成资产重组,嘉士伯将其在中国控制的啤酒资产注入重庆啤酒,此后重庆啤酒成为嘉士伯在中国运营啤酒资产的唯一平台。在品牌组合方面,公司依托“本地品牌 + 国际品牌”的强大品牌组合,国际品牌有嘉士伯、乐堡、1664、布鲁克林、夏日纷等,本地品牌有乌苏、重庆、山城、西夏、大理、风花雪月、京 A 等。在供应网络方面,公司拥有 27 家酒厂。
把重庆啤酒与青岛啤酒做比较,从2021年到2024年,青岛啤酒的营手增速是6.29%,重庆啤酒的营收增速是11.63%,而这4年啤酒行业总量几乎没有增长,那么重庆啤酒的营收增速就是从其他啤酒品牌中抢占的,这里面固然有品牌的提升有关,但也不能忽略重庆啤酒的经营与管理。
从2021年到2024年,重庆啤酒的毛利率从50.94%下降到48.58%;对应的青岛啤酒毛利率从36.75%上升到40.19%。从人均数据看,2024年青岛啤酒的人均产量是24.2万升、人均销量是25.2万升;2024年重庆啤酒人均产量是42.0万升、人均销量是43.4万升。分析青岛啤酒和重庆啤酒的员工情况,青岛啤酒生产人员最多(13,121 人,占比约 43.9%),其次是销售人员(9,521 人,约 31.9%),技术、行政、财务人员依次递减,无 “其他” 类别。整体呈现 “生产为核心、销售为重要支撑” 的制造型企业人力结构。重庆啤酒销售人员最多(3,066 人,占比约 44.7%),其次是生产人员(1,883 人,约 27.4%),技术人员(1,403 人,约 20.5%),且新增 “其他” 类别(212 人),财务、行政人员占比极低。整体呈现 “销售为核心、生产与技术辅助” 的轻生产 / 销售驱动型结构。
重庆啤酒目前259亿市值,从从2021年到2024年合并以来总分红43亿,平均每年分红11亿,对应当前市值的股息率为4.2%。作为食品生产类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占比不高,主要的资产是无形资产也就是品牌。嘉士伯虽然给重庆啤酒带来不错的品牌效益。重庆啤酒的核心经营主体是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庆,但重庆啤酒对其持股仅为51.42%,剩余48.58% 的股权由广州嘉士伯持有。在合并报表中,广州嘉士伯持有的这部分股权对应为 “少数股东权益”。合并财报中24年净利润22亿,重庆啤酒母公司11亿净利润,未来重庆啤酒暂且估算每年11亿净利润,每年10亿分红,对应现在PE也在24倍左右。感觉目前价位并不算低估。
嘉士伯对重庆啤酒控股型“壳公司”也存在缺陷(我不确定这是否缺陷,只是自己看财报的疑问)。2024年重庆啤酒母公司员工27人,母公司的管理费用0.57亿,重庆啤酒作为控股型 “壳公司”,自身存在管理费用由上市公司股东(母公司股东)单独承担,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及对应的少数股东(广州嘉士伯)无需分担。加上大额分红直接压缩了归母权益规模,再叠加母公司费用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 “不对称结构”,最终导致少数股东权益在所有者权益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024年末少数股东权益占比52%,超过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2025年中期少数股东权益占比53%,半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如果长期下去,重庆啤酒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会不会被不断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