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中财报季,我想聊一家我一直在跟踪的智驾公司——四维图新。
在智驾产业链里,它算是少数具备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打法独特,也颇具稀缺性。这次的中报延续了此前的趋势:收入继续增长,亏损持续收窄。更有意思的是,除了财务数据的改善,我在这份财报里还看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新信号。
今天就结合最新中报,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些观察。
01智云、智芯发力,四维图新收入持续增长
先来说说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四维图新营收总计17.6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62%。单看二季度,收入10.04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也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态势。
拆分收入结构看,智云和智芯业务表现亮眼。
其中,智云业务收入达到12.65亿元,同比增加24.42%;智芯板块收入为2.59亿元,也维持了稳健增长态势。
智云业务的增长很大得益于数据合规的增长。这背后是整个智驾行业的变化。智能驾驶进入数据驱动的时代,对于数据获取及利用的合规性要求也将提升,进而带动了四维图新数据合规闭环服务业务的成长。
此前,西部证券对数据合规对智云业务的收入增长推动做过预测。当时,西部证券给的假定是未来三年每年增长10%。仅从今年上半年,智云业务的增速为24.42%,其实远高于券商的预测。这也从另一点说明了数据合规业务的机会是被当下市场低估的。关于这点,我们下面会详细说明。
说完智云,再来说说智芯业务。目前,四维图新芯片业务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块:智能座舱芯片(SoC)、车规级 微控制器芯片(MCU)。根据财报披露,今年上半年SoC 与 MCU 两大核心产品线在技术创新、客户拓展及生态构建等维度取得关键突破。
比如,新一代中高阶智能座舱域控芯片 AC8025 持续推进量产落地,成功应用于多个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 车型的智能座舱系统,并获得海内外主流车企的项目定点。
截至目前,芯片累计出货量超 3 亿颗,其中 SoC 累计出货量 9000 万套片,MCU 累计出货量8000万颗,规模效应逐步体现。
“智云”和“智芯”业务收入稳健增长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收入端,也是利润改善的关键。
因为这两大业务板块是公司最主要且毛利率最高的业务,其中“智云”和“智芯”的毛利率分别为37.73%和31.67%,远高于其他业务。随着它们在收入占比中的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改善明显。今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同比收窄12.68%。
无论是营收增长还是亏损的持续收窄,都证明了公司经营效率正在显著提升。不出意外,随着下半年行、舱泊类产品的量产交付,公司的收入增速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02被低估的数据合规业务
借着数据合规业务的增长,我们这次也来具体说说这块业务。在智驾这条产业链上,数据安全这块往往被人忽视。
但事实上,这块的价值一点都不小。随着智能驾驶商业化加速,数据合规问题愈发关键。
逻辑也很简单,自动驾驶汽车运行涉及众多主体,各环节数据交互量大,且数据关乎用户隐私、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如何确保智能驾驶数据在采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标准,成为保障智能驾驶技术可持续发展、赢得公众信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
这几年,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试图把智能驾驶的数据在采集、存储、使用与共享各环节都被纳入更严格的合规框架,比如2024年8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强标,明确规定:
明确L3及L3以上等级的自动驾驶车辆必须具备独立的数据记录能力,并对系统的记录范围、数据项、存储、信息安全防护等提出了系统性的技术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合规逐渐正在一种刚需。
数据合规的市场规模远比大家想象得更大。据泰伯研究院推算,2023年中国自动驾驶数据闭环市场规模约为1554亿元,2030年将破5000亿元。2023年至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5%。这一市场规模涵盖了数据采集、标注、存储、合规处理等环节,其中数据合规是保障数据安全和合法使用的关键环节,市场规模随整体数据闭环需求增长而同步扩大。
虽然市场需求很大,但数据合规这事,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重地图也好、轻地图也罢,只要涉及带坐标影像/点云/道路要素的处理与展示,就必须依托具备图商资质与隐私合规能力的伙伴完成全流程合规;对准备出海的车企而言,还要兼容GDPR等域外规则,这进一步抬升了合规业务的门槛。
在数据合规上,四维图新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大多数人可能不太清楚,四维图新是国内最早布局这一领域的公司。根据公司CMO 孟庆昕此前在一次活动上做的介绍,公司早在2017年就接触了欧洲的 GDPR(一般资料保护规则)合规,这就已经涉及到个人信息管理。在那时,四维图新就建立了一整套基于 GDPR 个人信息管理的体系,比如人脸模糊、车牌模糊等。
换句话说,四维图新在当时就认识到了数据合规的重要性。后来就经历很多年的打磨,四维图新已经将数据闭环合规上面的一系列需求,整合成了一整套非常完整的合规方案,其中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从车端如何上传、如何脱敏,以及脱敏之后的数据实时分发、数据储存等等。如今,这套合规方案已经在很多厂商上实现了落地。
我们去看数据合规业务,不光需要看到其带来的收入增长,还有另一个很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四维图新在未来一级供应商的竞争里脱颖而出。
关于这点,四维图新CEO程鹏之前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数据合规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具备强大数据合规能力的一级供应商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后续随着辅助驾驶新规渐严,国内的主机厂必然将跟进这一领域,已经与全球车企品牌有合作的四维图新,自然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03从技术供应商到“新型 Tier1”背后的价值跃迁
四维图新数据合规业务的增长,只是一个窗口。其更大的故事在于它正在从“单一技术供应商”,转型为“新型Tier1”。
所谓“新型Tier1”,不是单纯提供零件或系统,而是要在软件、数据和生态层面全面介入。四维图新把这条战略拆成三个关键点:数据闭环能力、全链条整合能力、开放生态协同。
除了数据合规业务的放量,我们可以看到,这条战略路径正在稳步且加速地推进。
在全链条整合方面,四维图新已打通“地图+芯片+算法+数据”全链路能力,推出行泊一体 2.0、舱驾融合芯片 AC8025AE 等创新产品,并率先将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下沉至 10 万元级车型。同时,公司还通过自研芯片、ADS、智能座舱等规模化交付,公司不仅帮助车企降本增效,也成功拿下了丰田、宝马等国际车企以及本土头部自主品牌的订单。
在开放生态协同方面,公司与丰田、宝马、沃尔沃、福特等国际车企建立合作,同时也与长安、长城等国内车企保持深度绑定。在生态合作伙伴上,公司已与高通、地平线、华为云、阿里云、火山引擎、航盛、卓驭科技、霍尼韦尔、中汽创智等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数据和应用生态的构建。
迈向“新型 Tier1”,也构成了四维图新价值提升的基础。原因很简单,和传统Tier1或者单一技术供应商相比,“新型Tier1”的价值更大:
第一,驱动力不同。传统Tier1靠硬件制造和系统集成,更多满足车企的基础需求;新型Tier1则把重点放在软件算法、数据闭环、端到端架构等前沿技术上,提供全栈解决方案,更强调技术自主和创新。
第二,话语权更大。传统Tier1主要是硬件供应商,对车企缺少议价权;新型 Tier1 则通过深度参与研发、提供软件订阅,与车企共享数据和利润,绑定度更高。
第三,价值更大,也更长久。传统Tier1的收入模式以硬件销售为主,价值释放是一次性的;新型Tier1正在探索订阅和授权等新模式,比如“硬件预埋+软件订阅”,通过持续服务创造长期价值。
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产业议价权,智驾时代的“新型 Tier1”都有着更大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新型 Tier1”以科技创新驱动业务的逻辑,使其真正具备科技股的估值逻辑。估值逻辑转变,这点尤为重要。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催化剂:Robotaxi。
马斯克此前表示,到今年底,特斯拉的Robotaxi将覆盖美国一半人口。这意味着Robotaxi的渗透率会加速提升。按这个趋势,从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Robotaxi极有可能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题材。
需要强调的是,Robotaxi本质上属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这不仅利好高精地图,也会带动小马智行、轻舟等在L4赛道较受关注的品牌。而这些企业此前均与四维图新建立了战略联盟。
从落地进展看,四维图新在亦庄国家级车路云示范区已经深度参与,并在2024年拿下单体行业最大订单。随着2025年下半年车路云扩展方案的逐步落地,市场有理由期待四维图新能在Robotaxi浪潮中进一步提升参与度与行业影响力。
无论是向“新型 Tier1”迈进,还是受益于Robotaxi概念,都证明了一件事情:四维图新想做的不只是“供应零件”,而是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底层操作系统和数据伙伴。这种转变,也正是它价值提升的核心逻辑。$四维图新(SZ0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