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激光雷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布局与市场表现

用户头像
郭施亮
 · 广东  

最近禾赛和速腾相继发布了Q2财报,首先激光雷达行业一直处在上升阶段,可以看到2025两家都迎来了大爆发,不光是车载领域渗透率快速提高,在机器人领域也有了大规模交付。在激光雷达这个卷技术、卷资本、卷交付的赛道里,看空看多都不能拍脑袋,得拆开看细节。作为老股民,咱不光看营收,更得看营收的“质量”和背后的“结构”。几个维度一对比,高下立判。

研发投入:不是“费用”,是“资本”,禾赛的研发投入更高、转化效率更高

财报里的“研发费用”在成长股估值模型里不能简单看作成本,而是资本化投入,核心是看转化效率。

根据过往公开信息做了张表格,可以看到禾赛的研发投入一直高于速腾,早期投入甚至是速腾的2倍。这说明禾赛自研芯片起步更早、投入更大,这也在后期给他们带来了显著的市场回报。禾赛AT128这一代就已经实现了收发器件的自研,第四代芯片平台更是宣布今年将会量产。

反观速腾聚创,研发费用到2023年之后才多一些,但更像是在做现有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像“硬件组装厂”,这也是为什么他毛利率压力比较大的原因。

自研芯片与专利布局,决定天花板

芯片是激光雷达的“心脏”,自研程度极大地影响了激光雷达的性能、成本。禾赛是行业里第一家开始自研芯片、自建产线的激光雷达企业,从2017年自研,到2021年量产,还完成了对瑞士芯片设计公司 Fastree3D 的战略并购,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数字激光雷达专利技术储备最早、最深厚的激光雷达企业。2023年发布的FT120是全球首款车规级数字激光雷达应用,搭载的极石是第一款量产数字激光雷达的车型。

我之前说过禾赛科技会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但在芯片上走的是“苹果式”垂直整合路线,实现对芯片的自主可控。这意味着:迭代快(产品定义自己说了算);成本曲线陡峭(降本空间在自己手里);性能极限高。而速腾聚创虽然也自研芯片,但程度没有禾赛那么高和深,并且众所周知很依赖索尼的芯片。索尼毕竟不是激光雷达公司,这明显不是最优解。

网上还有人说速腾是自研,其实看看线数就知道了,速腾给极氪定制的520线就是用的索尼SPAD

市场表现:交付量是市场验金石

二级市场最终要兑现到业绩上,Q2数据非常关键:禾赛在ADAS领域交付超30万台,证明继AT128成为爆款产品之后ATX也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而速腾的官方长图甚至都没有公布ADAS成绩,估计实际上不到禾赛的一半,这一块已经落后,高调宣传的520线实际上现在也还没量产。盖世也宣布了禾赛是上半年国内排名第一的主激光雷达供应商。销量下滑的背后,其实是速腾被禾赛抢了比亚迪极氪小鹏也转向了纯视觉,所以才开始转向机器人的怀抱。

这一套逻辑梳理下来,还要反过来说禾赛技术不行的人,建议再好好了解下这个行业。

总的来说,投资科技股,要看它是在“做事”还是在“讲故事”。禾赛用极高的研发投入转换出自研芯片和专利壁垒,再通过技术优势撬动市场份额,规模优势又反哺盈利能力和后续研发。这是一个已经转起来的“正向循环”,逻辑通畅。

而速腾的故事和机器人赛道转向,似乎是在芯片自研上失先机及优势,令最重要的ADAS战场上失速,客户流失后的补偿故事。

当一家公司在技术路径、成本控制、市场占有率这三个维度都展现出领先姿态时,任何对其“技术不行”的质疑,都更像是市场失利者的舆论反扑。对于投资者而言,禾赛的财报和交付数据已经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值得持续关注。$禾赛(H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