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开资料分析思派健康的业务调整和战略布局

用户头像
杰奇的股事
 · 浙江  

港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与A股不同,25年三季报也可不披露,除了券商研报,我们从公开信息渠道扒一扒,便于我们理解管理层正在做什么以及未来要做什么。公司股价随着退出港股通而暴跌,港股通持仓者近乎全军覆没、深度被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从本源出发,深度去理解这个团队正在干的事。梳理完毕之后,要么是坚定信心长期持有,要么是赶紧砍仓走人,去留随意。以下不少内容只是猜测、推测,所以看看就好,仅供自己留痕。

公司自2019年将总部设立在广州黄埔区,其境内核心运营主体为思派健康产业投资集团。以板块和公司两个维度结合来看,情况如下:

一、特药药房板块

1、思派智慧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此前称“思派智慧大药房”,2024年5月更名),公司法定代表人于2025年9月15日由牟健变更为张惠来,旗下目前实际运营有29家子公司及其分公司,全部为各地运营特药药房的主体,部分受让自子公司思维特(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显示提级管理意图,其中思维特法定代表人亦于2025年8月25日变更为张惠来,旗下除去正在进行注销备案的漳州思派大药房外仅剩思派大药房(上海)、北京仁博思维特、黑龙江思派三家子公司,思维特四家分公司已经全部完成注销,三家子公司是继续提级管理,还是注销处理看后续如何操作。思派智慧当前覆盖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太原、福州、合肥、西安、威海、兰州、深圳、呼和浩特、海口、南宁、长治、大同、商丘、郑州、长沙、贵阳、长春、烟台、自贡、台州、临沂等。

2、思派致合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于2025年1月9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牟健。旗下18家子公司以及2025年6、7月分别在北京、杭州、重庆新设的分公司(负责内容不详),18家子公司及其分公司全部为各地运营特药药房的主体,大部分受让自思派智慧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和思维特(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亦有于2025年5月16日新设的广西颐和大药房有限公司和于25年3月16日新设的汕头思派大药房。

根据以上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第一,思派在2025年以来,针对特药药房板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但也并未全线收缩,亦新开了两家药房。整顿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注销等事宜明显减少,这块业务亏损的财务处理有可能已经到处理尾声。

第二,特药药房由思派智慧和思派致合两家子公司分别运营是基于什么考虑?从牟健和张惠来等高管调整以及药房所在地域看,更像是各管一摊、PK竞争机制。(检索得知此前牟健为思派大药房总裁),当然也有可能是从税筹、政府协议、合规风险等角度,不得而知。

第三,中报中并未提到现有特药药房数量,Deepseek查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思派健康在全国经营的特药药房数量为53家,这一数字较2023年底的95家减少了42家。”实际从现有运营公司主体角度,子公司合计约48家,加上已知分公司约20家,理论上药房网点有近68家,即便加上新设的2家,也似乎与此前披露数据不符,不得而知。有可能是参保数据滞后,以及因为整顿带来税务等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注销工作需后续逐步展开。

二、医生研究协助

1、思研(广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旗下比逊(广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肿瘤SMO、CRC服务等,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秦奋(公司副总裁),现有近20家全国各地分公司(实际业务主体)。同时有5家子公司分别为比逊(上海)、比逊(广州)、上海思派健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横琴思派、广东思派赋元网络。前两家为提供SMO、CRC服务主体,法定代表人均为秦奋,属于医生研究协助业务的一部分。后三家似乎是负责健保创新事业群业务,此处不表。

2、广州骁影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强世高,母分公司合计参保40人,主要负责为I-IV期临床试验提供独立专业的医学影像评估服务,并协助药企进行临床试验医学影像方案设计和NDA审评,属于医生研究协助业务的一部分。

这一块业务相对比较稳固,由秦奋领衔,正常阵地战推进做增量。

三、健康保险服务

1、比逊医疗子公司上海思派健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横琴思派、广东思派赋元网络。

(1)上海思派健管于2025年5月23日从海南迁入上海静安,7月8日增资5900万至6000万,同时9月16日正式迁入在静安区新设的上海总部。目前运营“思派健1宝”公众号,是为企业健康保客户服务的端口。上海思派健管旗下还有一家深圳南山诊所子公司和深圳腾大思派诊所孙公司,负责提供自有医疗服务。上海思派健管下设北京、上海两家分公司,负责事务不详。

值得重点注意的是,由上海思派健管运营微信小程序“企医康”,作为服务企业及员工会员的保险管理、理赔、直付、药品购买以及连接线下服务网点等事项入口。“企医康”商标于2025年7月3日提交注册,网站sipaicare.com.cn注册于2025年6月24日,暂未上线。公司正在整合企医康作为重要的会员管理平台。

(2)广东横琴思派,于24年5月27日迁自厦门,法定代表人由公司总裁李继亲自担任,旗下于广州、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设立4家分公司,合计参保人数近200人。预计负责业务为商业健康保险相关工作,可能包括的内容有:企业医务室、搭建医疗服务网络、企业健康保业务拓展、健康保管理及理赔等等。

(3)广东思派赋元网络(亦位于横琴),于24年11月迁自厦门法定代表人施涌(健保创新事业群副总裁),旗下于北京、深圳、广州、上海设立分公司,旗下1家子公司思派健康(宁波)(似乎为空壳),母分公司合计参保人数200人左右。预计负责业务为商业健康保险相关工作,可能包括的内容有:企业医务室、搭建医疗服务网络、企业健康保业务拓展、健康保管理及理赔等等。

2、思派健康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9日在上海静安总部设立,下设子公司上海思派赋元网络,且分别于7、8月份在北京、成都下设分公司。预计负责业务为商业健康保险相关工作,可能包括的内容有:企业医务室、搭建医疗服务网络、企业健康保业务拓展、健康保管理及理赔等等。

3、北京思派健康技术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思派(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为思派开展保险经纪业务的牌照支持,在四川、深圳、江苏、上海设立分公司,参保人数显示14人,这是思派健康保业务重点为ToB的特点。

4、派益创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15日于上海静安总部设立,思派占股92%,四川珑益持股8%,法定代表人张惠来,引入外部股东的原因不详,具体负责业务不详。

从以上分析的企业健康保运营主体的各项动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从上海静安总部设立,到各项企业健康保运营主体的设立及调整来看,思派的企业健康保业务在2025年确实处于一个高速扩张、极速变化的时期。新设上海总部,负责桥接长三角地区中国最大量的科技创新公司、外资企业(加速落实与安睿嘉尔合作,产生化学反应,做业务增量)。

2、目前健康保险服务业务运营主体主要位于珠海横琴和上海静安。珠海横琴的业务主体为何放在比逊医疗下面?一种可能是,根据此前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服务于全国456家三级医院1403个科室的11220位医生,搭建了覆盖全国的专科专家医生网络,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交付能力赋能。”作为支撑商业保险业务发展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需要与比逊医疗的资源和团队进行深度合作。也可能是还没来得及调整组织架构,业务高速扩张时期打打乱仗也是正常的。

3、从配置上看,明显公司总裁李继出任法定代表人次数增多,这也是侧面体现了思派在商业健康保险全面扩张的决心—总裁带队亲自打仗更有利于发展初期调动一切公司资源,汇报层级上只需与马总沟通即可。

综上所述:

第一,从历史沿革来看,思派健康高管团队非常稳定,尽管面临着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的急剧调整,但主要核心班底一直都在,这侧面说明了马总的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在一个国内近乎拓荒的领域,任何团队都会遇到挑战,学习曲线前期拉得平一些是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公司目前做的生意核心是toB类型,核心高管班底的稳定对于业务平稳发展至关重要,有过企业管理经验的人一定能深刻理解这一点!当然,一切都要经营数据说话!尽早盈利,其他都是扯淡!这类生意确实急不来,但是现在也确实快到了一个拐点时刻。

第二,公司团队没闲着!很忙。创过业的一看就一目了然。且据deepseek给我的反馈,管理层自上市以来并未有减持,也一定程度说明了管理层的职业操守、创业态度,或者说梦想很大。腾讯没办法减持,那是因为被深套了,且目前对于公司及行业发展拥有期待。至于说哈尔滨骗保事件,我觉得大概率是管理问题,这是前进的代价。除了认,还是认。

第三,思派的企业健康保业务已经推出几年,但真正全面发力我认为是2025年,2025年下半年以来的动作相当频繁,显示公司在该领域发力发展的决心,发展成果有待后续的财务数据中体现。

此外,公司董事会在2024年实施了用于股权激励的股份回购,回购价格远高于当前股价。以下是deepseek的回复。

一点建议:

虽然企业健康保定位是toB业务,但覆盖的还是企业员工(亦是将来的重点toC人群),因此公司要加强宣传工作,目前的公众号注册管理混乱、几乎看不到有水平的发声,“思派健1宝”公众号这个名字就很奇怪!受众对于思派健康这个品牌的认知需要持续有力度有温度的宣传,这块严重有待改进。

以上信息全部来自公开信息,仅供自己留痕。至于你买或者卖,不关我事。

炒股票买卖自己做主,盈亏自己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