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又一家“京东系”互联网医疗公司在纳斯达克敲钟:慢病复诊平台“石榴云医”(股票代码 POM)正式挂牌,发行价4美元/股,收盘市值约4.77亿美元。这也意味着,京东在健康版图的投资矩阵里,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说起石榴云医,业内更熟悉它最初的名字——七乐康。2010年成立,第一批拿到互联网药品交易牌照;2016年又在广州、银川两地首批拿到互联网医院牌照,是不折不扣的“行业老兵”。截至2024年底,平台签约医生21.4万人,其中成熟医生年留存率高达99.5%,肝病、男科等慢病复诊是它的王牌专科。
那么,京东究竟在石榴云医里扮演什么角色?招股书显示,石榴云医上市前共完成九轮融资,京东集团早早就出现在股东名单,与步长制药、分众传媒、红杉中国、高特佳等一起成为“资本后援团”。业内分析指出,京东不仅提供资金,还把物流、供应链能力开放给石榴云医——慢病药品复购频次高、时效要求强,京东冷链和“211限时达”正好补齐了配送短板,形成“医+药+检+配”闭环。
事实上,石榴云医只是京东健康投资拼图的一块。近年来,京东在医疗赛道频频出手:
- 上游供应链端,战略投资连锁药房“百姓堂”、医疗器械B2B平台“医百惠”,强化药品与器械直采能力;
- 检测服务端,领投“美年健康”旗下体检套餐供应链项目,把体检流量导到线上复诊;
- AI与数据端,更早之前入股医疗影像AI公司“推想科技”、肿瘤大数据平台“零氪科技”,为“京东卓医”智慧医院解决方案提供“弹药”;
- 甚至把目光放到海外,参与美国数字疗法公司Pear Therapeutics的定向增发,为精神、康复类慢病管理储备技术。
再把视线拉回刚上市的石榴云医。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3.05亿元、3.43亿元,亏损约3700万元。虽然尚未盈利,但90天患者复购率保持在65%左右,远高于行业平均——高复购、高粘性,正是京东看好它的核心逻辑:慢病用药像“自来水”一样刚需,谁能把医生留住、把药品快速送到患者手里,谁就能切到最大的一块“蛋糕”。
随着石榴云医登陆纳斯达克,京东健康“投资+生态”的双轮驱动也再度提速:左手自营业务做深度,右手资本布局做广度,把供应链、技术、流量、数据全部打通。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更多被投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而京东在数字医疗这条赛道上的话语权,也将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