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规划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政策东风下,空天算力作为卫星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赛道,正迎来产业化爆发的关键节点。普天科技近日披露,其与氦星光联、北京忆芯科技联合成立的空天智算研发中心已完成首批核心技术攻关,参与研发的激光-微波复合传输技术成功适配“三体计算星座”在轨验证需求,相关成果通过之江实验室第三方检测,成为政策导向下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协同推进的典型案例。
此次突破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了传统太空数据处理的效率瓶颈。据普天科技负责人介绍,新研发的复合传输技术将星间通信速率提升至100Gbps级别,配合联合团队自主研发的存算一体化载荷,可实现卫星数据在轨即时处理与智能分析,彻底改变了以往“卫星采集-地面回传-云端计算”的传统模式。这种“天数天算”的创新路径,使应急响应、灾害监测等场景的处理延迟从小时级压缩至毫秒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2025年5月发射的全球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助力其实现5POPS的初始算力规模,为后续千星集群组网奠定基础。
合作生态的构建成为技术加速落地的关键支撑。此次三方联合研发中心的成立,得到了之江实验室的深度参与,将开放千颗级算力卫星集群规划资源,支持联合团队在硬件研发与整星集成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合作与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在2025外滩大会上提出的“人工智能不应缺席太空”理念形成战略呼应。王坚指出,随着人类探索范围向深空延伸,1.5亿公里外的太阳轨道卫星数据已无法实现地面实时处理,只有将AI与算力送入太空,才能真正突破探索边界,而普天科技的技术突破正是这一理念的重要产业实践。
作为中国电科旗下核心通信企业,普天科技的布局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依托控股股东中电网通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项目中积累的技术底蕴,公司已构建从卫星载荷研发到地面系统集成的全链条能力。在商业化落地层面,公司已与3家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达成算力租赁服务意向,并联合行业伙伴开发森林防火、海洋监测等垂直场景解决方案。 “三体计算星座”通过异构星座互联与集中计算重塑传统航天产业格局,普天科技的参与将加速这一进程。
民生证券分析师指出,在卫星互联网规模化发展政策推动下,空天算力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将突破2000亿元。普天科技凭借技术突破与生态优势,正从设备供应商向空天算力服务商转型,未来有望在政务、能源、交通等领域开辟增量市场,为业绩增长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