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和置业可能是世界是最保守的地产商,没有之一。
根据信和置业2025年度财务报告(2024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6月底,信和置业的资产负债率仅为7.47%。相比之下,万科的资产负债率为73%。
信和置业的借贷总额也就是有息负债只有18亿港元,而公司拥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有512亿港元。公司净现金为494亿港元。
而万科有息负债合计3642亿人民币,而持有的货币资金仅有740亿人民币,公司净负债为2902亿人民币。
更让人放心的是,信和置业持有大量的投资物业,包括写字楼、商场、公寓、停车场和工业用房。这些出租物业一年能收34.8亿港元的租金。
这些投资物业多数位于香港,内地也有一些。在上海,在来福士广场占有22.4%的权益,在深圳的前海嘉里中心占有30%的权益,在福州有一个全资的信和广场。
信和置业的开发业务规模不大,主要集中在香港。上个财经年度,公司应占物业销售总收入为108亿港元。应占物业销售总收入,也就是权益比例对应的销售收入,包括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相应的销售收入。公司在内地只有两个开发项目,一个在福建漳州,一个在四川成都。
公司现金充足,分红也不吝啬。这几年分红稳定在每股0.58港元。按目前的股价,股息率为5.8%。最近5年,公司累计派现255亿港元。
信和置业现在这么保守,是因为以前吃过亏。
信和置业由新加坡首富黄廷方创立。黄廷方祖籍福建莆田,1929年出生。1962年他成立新加坡远东机构,以低价购入华登岭地皮开发排屋,赚到第一桶金。1965年新加坡独立之际,他果断投资乌节路,以极低价格购入多块地皮,随着乌节路发展成为新加坡核心商业区,他成了乌节地王,远东机构成为新加坡最大私人房地产企业。
上世纪70年代黄廷方进军香港,1972年旗下尖沙咀置业登陆香港联交所。1981年他将信和置业从尖沙咀置业拆分出来,单独上市。这一年,其长子黄志祥从英国留学归来,进入公司董事会,后于1991年掌舵信和置业。
上世纪90年代,信和置业开发了中环广场等地标性项目,一时风头无两。公司激进扩张,大量高价买地。1997年3月,信和置业以破纪录的118亿港元,投得西湾住宅地。结果没过几个月,就撞上亚洲金融危机。这个项目在2000年发售时,平均每平方英尺的价格仅为4288港元,大幅低于拿地成本。
为了活下去,黄廷方父子果断抛售非核心物业,回笼资金,以维持核心资产运营,如中环广场等标志性项目得以保留。
这次危机,让黄志祥认识到:真正的基业不是规模,而是现金流。
2003年后,香港楼市回暖,信和置业的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价值回升。
从那以后,信和置业一直保守经营,日子过得还不错。
到今年8月,掌舵信和置业34年的黄志祥退休了,他的长子黄永光接班。
黄永光1978年出生于香港。2003年,时年25岁的黄志光加入信和置业,从项目专员做起,于2017年任公司董事会副主席。今年8月,他接替他父亲担任董事会主席,信和置业进入第三代掌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