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人发帖旨在总结自己的思路,和大家友好讨论。不做投资建议,也不想说教,更不认为我写的就是对的。希望抛砖引玉,在和大家的讨论中学习。感谢朋友们有逻辑地讨论。无逻辑乱喷直接拉黑。
宏观上看,退全球化叠加AI等技术进步会极大增加未来全球经济的波动性。因此在资产配置时,很难再像巴菲特和芒格后期那样,长持高护城河且高ROE公司。巴菲特的黄金年代,从格雷厄姆式的纯低估,强调安全边际,估值修复,甚至是进入董事会,强迫低估公司变现,转换到了芒格式的强调高ROE指数增长。复利增长,只要拉长时间,起点在坐标轴上根本看不清。换言之,如果是高确定性的长期复利增长,买公司时估值高点低点,在十年后看不重要。这是有很强假设的,尤其是九十年代,全球化叠加计算机互联网急速发展,生产力、人口共同提升的黄金时代,这种假设是成立的。芒格很幸运的遇到了长达数十年的窗口,优秀公司的ROE可以维持在15%-20%,并且市场天花板由于全球化拉大,高ROE仍然可以复利投资,而不是分红分掉。退全球化下,高ROE经常被不确定因素打断,并且市场天花板有下降的风险,造成复利增长困难。
因此在23年以后,A股很多人意识到这些因素,追寻确定性高的,有好的现金流来分红的公司,被概括成一句话高股息公司。当然确定性越高,分红率越高的,最后走势越好。在丛林法则的现实下,投资者纷纷从芒格式投资退回到更纷乱的格雷厄姆年代。
然而去年九月份以来,算上最近的大涨,A股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上涨。每次大涨时,高股息公司涨势暂缓,而小市值和科技公司往往大涨。这说明,即使在不确定性中,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却是很好的。这当然有很多因素,比如降息,比如房地产市场或其他商业冷淡后,不少人转向股市。说白了,钱还是很多,总要找地方去。
下面图里面三个圈,分别时去年九月政策转向,今年年初Deepseek带起来的科技风,和刚刚这一波大涨。可能上证指数还不清楚,看恒生,看小微盘更明显。
在指数低谷时,预期波动性大的品种更适合A股,典型例子是券商。那么在现在这个位置应该买什么呢?大市后面是继续涨,还是回落歇一歇,在当下是看不出来的。我不妄图判断后面的走势。但是有一点是,高股息在当下有个优势,如果后续指数继续大涨30%,高股息不太可能不涨;而如果指数回落,高股息大概作为和国债同向品种上涨。
高股息以四大行、移动、长江电力等最具代表性。可以看到工行因为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逻辑,一路上涨,现在股息率来看不算便宜了。不过从他的几次滞后于大盘的峰,就可以看出,如果后面大盘回落,他反而可能会有优势。而在大盘拉高后,他表现也不算差。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高股息都是这种表现呢?不是的,高股息要追求股息年年高,不能今年有,明年下降,那最终可能连本金都没了。过去几年,港股狠狠地奖励了那些经营模式稳定,每年股息甚至略有提升的公司。
更进一步的,碰巧踩到市场热点的,更是兑现了拔估值的期权。
一个例子就是年初Deepseek起风时,阿里腾讯估值修复不说,最后居然炒到了港股联通上面。当时我只把联通作为高股息之一来持有。因此在他冲高30%时,我觉得赚够了就卖了。事后想想,这其实就是因为联通实际上隐含了AI相关的期权。
现在我认为是重新建仓高股息的时候了,而我这一次也改变了思路,我希望挖掘能够有隐含未来成长期权的公司。
现在我筛选的条件比较严格:生意模式相对好,股息率大于4.5%,国有企业,未来有某个爆点或者是有确定的业绩增长。
现在选出来的有:
$国电电力(SH600795)$ 国电电力(水电资产注入)、$中银香港(02388)$ 中银香港(稳定币)、$新媒股份(SZ300770)$ 新媒股份(传媒里的想象空间他都可以有)。具体分析后面系列文章再写,希望大家多给观点。标的显然是有点少了,而且很难找,希望大家能给一些推荐。另外我在黄金股里面选了四川黄金作为各种风险的对冲。这个组合也算是比较另类,对于分散投资有一定帮助。
本系列文章,作为自己的投资思路总结以及和大家讨论,不做投资建议。而且这是本人首次尝试该策略,风险不低。已实盘买入,略有2%浮盈,本来想平均分配仓位的,但是本着建仓后不跌不买的原则,仓位不太平均。建仓以后国电电力(22%)、中银香港(33%)、新媒股份(28%)、四川黄金(17%),这些加起来占总仓位的30%,也就是说还有现金和其他资产可以来加仓。后面也想写一篇文章探讨一下仓位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