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大数据捉妖
 · 广东  

氮化镓半导体龙头-纳微NVTS和英诺赛科狂飚,能否引发A股第三代半导体癫狂行情?
芯联集成在氮化镓(GaN)半导体技术领域已形成显著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其技术能力和产业应用呈现以下特点:
一、技术储备与研发进展
1. 长期技术积累
芯联集成自2018年成立以来,持续投入第三代半导体研发,氮化镓相关技术已储备多年。公司重点开发基于GaN的高效电源管理方案,尤其聚焦AI服务器、智能传感器等高端领域,并计划将其应用于服务器电源系统的GaN工艺平台。2025年,公司进一步明确将GaN与碳化硅(SiC)作为高频功率芯片的核心技术,计划实现全系列产品的大规模量产 。
2. 工艺平台突破
在AI服务器电源领域,芯联集成已实现80nm BCD电源管理芯片的大规模量产,并完成55nm BCD 20V集成DrMOS的客户验证。其GaN技术与BCD驱动芯片结合,可覆盖AI服务器电源总价值的50%以上,技术方案已获得头部客户重大项目定点 。此外,公司正在开发适用于高频场景的GaN工艺,目标实现MHz级开关速度和更高能效 。
3. 专利与创新能力
尽管具体专利数量未公开,但芯联集成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拥有深厚积累,2023年全年申请知识产权295项,获得专利102项 。2024年10月,公司取得电极引出结构及半导体器件专利(CN 118571941 B),进一步优化了功率器件的封装和可靠性。
二、市场应用与产业布局
1. AI服务器电源核心供应商
芯联集成将AI服务器电源作为战略重点,其GaN技术已应用于一次、二次、三次电源芯片方案,并与国内外头部服务器厂商合作 。例如,公司为数据中心提供的高效率电源管理芯片平台技术已通过验证,相关产品可显著降低服务器能耗并提升功率密度 。
2. 新兴领域拓展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芯联集成已获得机器人灵巧手的芯片订单,其GaN功率器件和传感器芯片可提供高响应速度和低功耗支持 。此外,公司计划将GaN技术延伸至智能驾驶领域,为车载激光雷达、电驱系统提供高效电源解决方案 。
3. 车规级技术延伸
依托车规级IGBT和SiC MOSFET的量产经验,芯联集成正将GaN技术向汽车电子渗透。例如,其开发的GaN驱动芯片可与车载电源管理系统集成,未来有望应用于车载充电器(OBC)和DC-DC转换器 。
三、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1. 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能力
芯联集成是国内少数具备从设计服务、晶圆制造到模组封装的一站式代工企业,其8英寸硅基产线和6/8英寸化合物产线为GaN量产提供了产能保障 。2024年,公司SiC MOSFET出货量居亚洲前列,技术积累可直接迁移至GaN领域 。
2. 与国际厂商的差异化竞争
相较于Navitas、EPC等国际GaN龙头企业,芯联集成更注重与国内产业链协同,例如与华为、宇树科技等客户合作开发国产化方案 。其GaN产品在成本控制和定制化服务上具有优势,尤其在AI服务器电源等场景中,可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本土化解决方案。
3. 研发投入与产能规划
2023年,芯联集成研发投入达15.13亿元,占营收28%,其中部分用于GaN工艺开发 。2025年,公司计划通过新增产能释放(如8英寸SiC产线)进一步降低成本,预计GaN相关业务收入将快速增长 。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1. 技术参数待明确
目前,芯联集成尚未公开GaN器件的具体性能参数(如导通电阻、开关频率),需进一步验证其技术指标是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专利布局需强化
尽管公司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拥有专利,但在GaN核心专利(如外延生长、器件结构)上仍需突破,以避免受制于国际厂商。
3. 量产进度与市场验证
公司计划2025年实现GaN全系列产品量产,但需关注良率提升和客户认证进度,尤其是在AI服务器等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
总结
芯联集成的氮化镓技术已从研发阶段逐步转向商业化落地,尤其在AI服务器电源、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其技术路径聚焦高频、高效、集成化,并通过与国内产业链深度协同实现差异化发展。未来,随着8英寸产线投产和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芯联集成有望在GaN功率器件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推动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芯联集成-U(SH688469)$ $英诺赛科(02577)$ $纳微半导体(NVTS)$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