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体启动---芯联集成2025年半年报亮点及对估值影响

用户头像
大数据捉妖
 · 广东  

半年报要点
芯联集成(688469)2025年半年报展现出多项积极信号,核心亮点包括首次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转正、毛利率大幅提升、AI业务快速发展以及碳化硅领域的重大突破。公司上半年营收34.95亿元,同比增长21.38%,二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首次转正 。毛利率同比提升7.79个百分点至3.54%,显示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AI业务营收1.96亿元,占比达6%,增速远超传统业务 。8英寸碳化硅产线即将量产,将大幅提升成本优势 。这些亮点预计将对估值修复形成积极支撑,但考虑到公司仍处于整体亏损状态且股价今天收市走强,预计明日股价将呈现"高开高走但涨幅有限"的走势,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和市场情绪。
一、财务亮点: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1 营收稳步增长,亏损大幅收窄
芯联集成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95亿元,同比增长21.38%;归母净利润亏损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4.71亿元,亏损幅度大幅收窄63.82%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5.36亿元,同比减少31.11% 。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公司二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首次实现单季度转正,这一里程碑式突破比公司2023年上市时预计的2026年实现盈利目标有所提前 。
1.2 毛利率大幅提升,经营效率显著改善
公司上半年毛利率达3.54%,同比提升7.79个百分点,这一提升幅度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11.01亿元,对应利润率达31.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9.81亿元,同比增长77.10% 。这些指标均表明公司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正在稳步提升,随着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的逐渐消除及平稳的资产投入,将进一步减轻产品的成本负担,直接转化为稳定的毛利率水平 。
1.3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9.64亿元,同比增长10.93% 。自成立以来,芯联集成在研发投入方面一直保持持续增加的态势,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已转化为显著的业务增长,汽车、消费、工控等核心业务收入显著增长,AI等未来领域布局也开始获得营收回报 。
二、业务亮点:四大业务板块全面发展
2.1 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芯联集成6英寸SiC MOSFET新增项目定点超10个,新增5家汽车客户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国内首条8英寸SiC产线已实现批量量产,关键性能指标业界领先 。随着与终端客户的合作深度和黏性不断加强,公司车规功率模组批量交付,相关收入增长200% 。
根据NE时代发布的数据,芯联集成碳化硅功率模块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三,新能源汽车主驱功率模块装机量位居全国第四,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芯片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公司汽车业务已扩展到芯片系统解决方案,为动力域、底盘域等五大领域提供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解决方案,上半年已导入客户15家,覆盖多个产业头部企业,部分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 。
2.2 AI业务快速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
芯联集成将AI服务器、数据中心、具身智能、智能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作为公司第四大核心市场方向,上半年AI业务贡献营收1.96亿元,营收占比达6% 。在AI基础设施方面,公司可以提供从一级电源、二级电源到三级电源的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解决方案,涵盖功率器件、驱动IC、磁器件、MCU、电流传感器等 。
具体进展包括:
- 发布第二代高效率数据中心专用电源管理芯片制造平台并获得关键客户导入
- AI服务器和AI加速卡的电源管理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
- 开发完成中国首个55nm BCD集成DrMOS芯片,可满足大电流开关,已完成客户验证并逐渐放量
- 应用于AI数据传输的芯片验证迭代中,预计下半年进入小批量试产验证
在AI终端应用方面,公司重点布局汽车智能化、智能家电、个人消费电子产品、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多个产品已进入量产或试产阶段 。
2.3 新型电力系统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芯联集成建立了完整的风光储产品系列并与行业头部客户建立紧密合作 。4500V IGBT已成功量产挂网;全新封装的工业变频模组,采用公司自研微沟槽场截止技术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 。这些技术突破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工业和电力领域的竞争力。
2.4 模拟IC业务快速增长
芯联集成不断优化180纳米BCD40V/60V/120V平台工艺,推进技术迭代升级,完善下一代更先进BCD工艺平台开发 。今年上半年,公司模拟IC代工产品数量增长140%,客户数量增长25%,已覆盖70%以上的主流设计公司 。这一业务的快速增长表明公司在模拟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
三、战略亮点:资产重组与产能扩张
3.1 重大资产重组落地,增强碳化硅领域竞争力
证监会已批准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交易预计8月完成 。通过该交易,芯联集成已全资控股芯联越州,可一体化管理公司母公司10万片/月和芯联越州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重点支持SiC MOSFET、高压模拟IC等更高技术产品和业务的发展,将显著增强公司在碳化硅领域的竞争力 。
3.2 8英寸碳化硅量产在即,成本优势将大幅提升
公司8英寸碳化硅产线已通过验证,预计未来1个月将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相比传统的6英寸产线,8英寸产线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为公司在SiC市场的竞争提供更强的成本优势 。这将进一步巩固芯联集成在国内碳化硅领域的领先地位。
3.3 行业政策红利释放,公司直接受益
国家集成电路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芯联集成作为重点企业将直接受益 。这些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半年报亮点对明日股价的影响分析
1. 首次单季度盈利转正:二季度归母净利润首次转正,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超出市场预期,将显著提振投资者信心 。
2. 毛利率大幅提升:毛利率同比提升7.79个百分点至3.54%,显示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取得显著成效,盈利能力正在快速改善 。
3. AI业务快速增长:AI业务营收占比已达6%,增速远超传统业务,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符合当前市场对AI芯片的高关注度 。
4. 碳化硅业务突破:8英寸碳化硅产线即将量产,将大幅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符合当前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国产化的大趋势 。
5. 重大资产重组落地:收购芯联越州股权将显著增强公司在碳化硅领域的实力,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
五、投资建议
基于对芯联集成半年报的全面分析,我们建议投资者采取以下策略:
1. 短期策略:对于已持有芯联集成股票的投资者,可考虑持股待涨,锁定低估值筹码;对于尚未持有但有意向的投资者,建议在股价回调整固时择机介入,避免追高风险 。
2. 中长期策略:芯联集成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多元化的客户结构以及明确的盈利改善路径,为长期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对芯联集成的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其市值有望逐步向千亿级别迈进 。
3. 关注重点: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公司8英寸碳化硅产线量产进展、AI业务增长情况以及下半年单季度盈利能否持续转正,这些将是影响公司股价中长期表现的关键因素 。
综上所述,芯联集成2025年半年报展现出多项积极信号,尤其是首次单季度盈利转正和毛利率大幅提升,标志着公司已步入盈利拐点。尽管短期股价可能因利好兑现而出现一定波动,但公司在AI和碳化硅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将为其长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投资者可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布局,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红利。$芯联集成-U(SH688469)$ $寒武纪-U(SH688256)$ $富满微(SZ30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