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关于华润饮料的文章,主要内容是业绩下滑,被竞争对手打的还不了手,不看好后续的发展。这不禁让我想起这句经常用在趋势投资的话“买在分歧,卖在一致”。当市场出现分歧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前提是你要足够了解这家公司。
当一家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悲观的人会放大所有的利空,认为公司从此一蹶不振,乐观的人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也就是价值投资里面的困境反转。我持有三只这种等待困境反转的股,这三只占了我60%的仓位,现在来谈一下我的理解和感受。
华晨中国,我是在今年三月份了解到这只股并开始买入的。当时华晨所面临的困境是宝马销量下滑,能分到的利润越来越少,还有大股东和二股东的债还的差不多了,后续不确定管理层是否会继续大手笔分红。当时我的想法是宝马作为百年企业,在中国有很强的品牌力,不会一下子被打倒的,已经透露出其新世代车型即将上市,有望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至于管理层是否会继续大手笔分红,从大股东和二股东的经济情况来看,他们还是挺缺钱的,对分红的意愿会比较大。还有华晨中国已经重组过了,换了一批管理层,应该不会再乱投资了。
八月份华晨中国管理层给了个0.8港元的分红,让市场相信管理层之前所说的“应分尽分”。华晨中国所面临的两个困境顿时解决了一个,市场马上有了反应,华晨中国的估值得到一些修复。接下来就看明年新世代上市后是否能夺回市场份额,如果不能,那么现在的市值已经是一个合理的值。由于没有更好的投资标的,我决定还是赌一把明年的新世代能抢一些市场份额。
济川药业是在去年十二月低开始买入的,熬了半年多了,最近一个月是真难熬,从微盈熬到现在亏损,差点就熬不住了。济川的逻辑我在之前的帖子有说过,本来认为半年报业绩会有所好转的,没想到直接拉了个大的。目前要实现困境反转的路子跟华晨差不多,首先是依靠最近一年上市的新产品拉升业绩,其次继续加大分红,打消那些认为账上资金被挪用的市场疑虑,明年也分个2元/股。由于中报没有分红和回购,市场对济川的看法是越来越悲观,但还没到极度的悲观(跌倒20元,16元),如果三季度报又拉个大的,可能市场对济川的估值就会到极度悲观。所以目前我保持仓位不动,除非到极度悲观再加点。
华润饮料我是在七月份开始买入的,当时对比华润和农夫的市值让我感到震惊,两者竟然相差二十倍。在我的认知中怡宝和农夫的品牌是一个段位的,平时在外面买水我还更愿意买怡宝的水。后来研究才知道农夫其他饮料卖的比怡宝好。但我觉得卖水没有啥高科技的,靠的是品牌效应,怡宝和农夫的品牌力差不多,两者市值不应该差这么多啊。华润饮料半年度报拉胯,给了我一个进入的机会。接下来也是靠熬,熬华润的工厂建起来降低成本,熬华润对国家队的投入能增加品牌力提升饮料的市场份额,熬到市场先生对华润和农夫进行重新估值。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和不合理的悲观之间摆动”。当企业陷入困境时,其市场估值就陷入了不合理的悲观。当困境被解决后,大部分人会后悔为什么不在“不合理的悲观”时候多买点股份。就像我现在反思为什么不在三四月的时候多买点华晨的股票,我关注的时候最低到了2.3元多,但是市场有声音认为会到2.1元甚至2元以下,于是我就决定再等等,结果是越等越高。现在济川药业和华润饮料跟之前的华晨中国一样,处于悲观的氛围中。好些人在等济川的16元,华润的7元。或许他们能等到,因为市场先生的癫狂人们永远无法猜测。但对于已经买在分歧的我,只能不断的用巴菲特的那句话“买入股票时必须做好买入后下跌50%的打算”来做心里按摩。
自古以来都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历史上有很多雪中送炭获得丰厚回报的人和事,可能有偶然性,但只要你对“雪中送炭”的对象有认真研究,就一定存在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