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萌烈兔
 · 美国  

$创科实业(00669)$

1. TTI并没有完全垂直控制整个供应链。它依赖许多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合作伙伴,同时也运营一些自有工厂。据我多年在工厂的工作经验了解,有些最关键的零部件,比如 BLDC(无刷直流)电机或无刷矢量电机,确实是在自有工厂生产的。

2.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TTI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许多小型供应商,比如浙江。浙江拥有完整的小家电产业链,因此将整个产业链迁移是不现实的。只有极少数的非常大型电机制造商会在越南建厂,因为这些大型厂商不仅供应 TTI,也供应其他客户。

3. 领先的中国企业,例如 TTI、Chervon、Globe Group、Posite),以及二线企业像大业与东成,都在东南亚有基地,并且在北美设有部分工厂。因此,Chervon 可能是 Globe Group 的 OEM。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可能会同时转移到 “N+1” 战略中的多个 “N” 国家。

4.【用工短缺】 因为当前东南亚地区面临劳动力可用性和现场人力承载的限制。4 月 2 日之后我们真的感到很慌,因为一旦关税超过 100%,利润几乎会全部被抹掉。我们在仓促迁往越南时,只能租赁条件欠佳的厂房,而不是自建厂房,因此质量不理想。我们大量部署核心技术人员,但剩下的工人不得不本地雇佣,当地最初设定工资为每月人民币 1,000–2,000 元。为了能竞争,我们把工资提高到人民币 2,000–3,000 元,但即便到了人民币 3,000–4,000 元,也很难招到工人。大量中国企业在越南建厂,但越南的劳动力市场很有限。有些工人靠中介领钱过去,在那工作几年后再去别处,导致流动性很高。当前,就连基本技术工,也得付到人民币 4,000–5,000 元才能找到人。每年从 6 月到 10 月,有台风接连而来。基础设施底子不够好,尤其是用于常规而非专用建厂设备的情况下,很多工业园里新建的厂房质量都比较低。基本上就是在地基上用镀锌铁皮搭建结构而已。

5. 从根本上讲,北美在锂离子电池产品上,在产品迭代速度、功能丰富性、设计美观性和成本效率方面都无法与中国相比,因为外国的产品价格明显高于中国产品。然而,这些老牌厂商拥有强大的渠道扩展能力:它们依托已有的燃油供应网络,渠道网络非常广泛,并且品牌知名度高。产品迭代:像Ryobi新品一年可以出200个。一般来说两三年前的爆款每年会降价(部分是因为电池制造和原料价格大幅下滑),新品出来如果被预定(pre-order)就是好事,YoY可以涨价,用这个来顶旧爆款的价格下滑。

6. 事实上,Milwaukee 许多大尺寸产品都是外包生产的,OEM 不受到垂直供应链的那些限制。2023 年大幅削库存,加上碳酸锂价格暴跌,导致电池价格下降。这些成本冲击需要由垂直供应链自己承受。但像 TTI 这种非垂直供应链几乎不会遇到这种问题。他们和供应商商定一个固定订单,剩下的风险由供应商自己承担。这样的供应链优点是扩展能力几乎无限,因为不同厂商拥有不同的开发资源。有多个供应商可用,就能稍微加快进度。然而,这既是优势,也带来弊端。优势在于能更快把更多产品推向市场;劣势则很直白:每个供应商一般都是以 OEM 盈利为核心的小工厂,所以质量把控和一致性可能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