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运达股份是风电真正龙头?
最近伴随新能源的回归,风电的关注度逐步高了起来。我从19年开始看风电,后来从几家头部整机厂到零部件基本扫了一遍,选来又选去,最终选了运达股份。
先聊聊几家竞争对手,金风科技最大的特点是稳,稳到什么程度呢,股价横盘10年,老股民也很无奈。跟内部员工与业内人士聊了,大家评价几乎一致,公司还是有些国企味,但架不住底子太厚了,所以到现在,一直维持行业老大,虽然这些年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被蚕食。
明阳智能有点意思,初期关注是因为海风,公司此前海风领域有极高市占率(最新数据拉胯了),但业绩跳来跳去,再看公司老板,每天忙着见大官,股价高低位时高管炒股票,试水一段时间后亏了一些钱,果断撤出了。
三一重能这几年很猛,前些年公司有个低谷期,后来缓过来,作为新人现在也能坐稳前五。奈何是上市的次新股,估值一直比较贵,行业产能过剩期自产零部件的模式又很受伤,所以放一边了。
运达股份这家公司,一打眼看差点直接pass掉,接近90%负债率,同时号称价格屠夫,大家都咬牙切齿,但越看越有趣,慢慢的有了些判断(不一定是洞见),跟大家分享下。
先看排名,这家公司,12年前行业排名10名开外,然后13年头次挤进前10,后来基本每年抬升一个名次,第10名,9名,8名,6名,5名,4名,3名,如果按国内的算,目前已经干到第2名了(仅次于老大金风)。
投资直觉告诉我,这代表一家企业的竞争力在持续抬升。雪球上很多人黑运达靠低价抢单,从而黑它质量不行,要爆雷。但这完全无法解释,下游电厂又不是傻子,尤其是运达的客户结构这几年央国企占比越来越高,就很说明问题,它的产品越来越得到认可。
再看机构们担心的点,接近90%的负债率。只需打开资产负债表,便可看清所有负债全是供应商应付款与下游的预付款,带息负债接近0,如果算上现金那净带息负债就是负的了。
这类商业模式在制造业巨头中很常见,如格力、美的,很多投资大佬也酷爱这种模式,如比尔米勒,贝索斯,管它叫“负营运资本结构”——客户先付款,公司后发货,最后付供应商的钱,完全不占流动资金,从而有极高资本回报率。
从竞争力上,这代表对上下游有极高的议价能力,不是谁都有能力这么玩。我曾经问金雷股份的老板,为什么你们主轴市占率这么高,净利率也很高,但资产负债率却这么低(不到20%),这样资本回报太低了。他含糊讲了一顿,后来我才明白,不是不想高,而是没法高,大量的应收款押在主机厂那,与主机厂毫无议价能力。
强如金雷股份如此,其他的风电零部件企业可想而知。
回到运达,很多人诟病,一直低价抢单,那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它能低价?低价竞争要有底气,就跟阿里与美团打仗补贴,没底气那是自杀,但运达却越打越得心应手(如果看数据,运达2022年以来整机毛利率高于金风)。
答案藏在行业规律中。在我看来,风机是标准化的制造业,各家间没有太高的差异化,而且又是2B行业,下游客户对价格很敏感。这类行业,最后的竞争肯定会变成谁能打造更低成本与更极致的运营效率,谁就能取胜。
你看美的集团,通过规模化来实现低成本,通过供应链管理来实现高速运营效率,所以卖的产品又便宜又好用,公司ROE也高,这是美的取胜的关键。
再看运达,这几年装机量上来了,整个供应链的整合,自己只做风机,所有零部件都外采,20年行业涨价期不利(因为自产零部件能享受零部件涨价的利润),但降价期却转为优势,不需要面临零部件产能利用率不足、高折旧的问题,从而能专注在打磨自身风机上。
这才是运达能不断低价抢单的底气所在,而不是因为它是国企不怕亏钱一说。风机行业内国企占多数,能摁着其他家亏钱的价格打,运达能做到不亏,所以它能不断攫取市场份额。
综上,运达的商业模式是,在一个同质化激烈竞争同时高速增长的行业中,通过逐步建立规模经济、供应链的整合与负营运资本结构,来构建了自身高速成长的竞争壁垒。
然后回归它的估值。20年出货量3.6GW,在手订单6GW时市值100来亿,2025年出货预计18GW,在手订单46GW,市值还是100亿出头,业务体量翻了6-8倍,估值却没涨。
再看短期,两三百亿的收入,净利率只有1个点出头,现在因为反内卷,行业量增、价升,叠加运达管理效应(三费降低),运营效率提升、高杠杆率,这个弹性,这个估值,这个逻辑,还要啥自行车,我肯定买爆啊!
这就是从底部看好,并坚信运达是风电行业龙头的原因。当然,目前它也逐步的走出风电龙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