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腾飞的格林美

用户头像
大地楷清
 · 北京  

第一个问题,商务部10月9日发布的稀土技术和设备出口限制政策对格林美有哪些影响?

一、政策核心内容与格林美业务的关联性

此次政策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纳入管制范围,要求出口经营者需向商务部申请许可。格林美的核心业务为动力电池回收及稀土再生利用,其自主研发的“定向修复+元素补充”稀土回收技术可从废旧磁体中提取纯度99.99%的稀土,属于政策明确限制的“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范畴。因此,若其技术出口(如专利授权、设备出口)涉及海外市场,可能面临合规审查压力。

二、短期影响:技术和设备出口受限,市场情绪波动影响股价。格林美已在韩国、印尼等地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基地,并与ECOPRO等国际企业合作建设海外产业园。若其向海外输出稀土回收技术或设备,需向商务部申请许可,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迟或成本增加。例如,其与韩国ECOPRO的合作中,若涉及技术转移,需额外履行审批程序,短期可能影响合作效率。但显然,格林美不是卖设备卖技术,而是出口自用。大概率不会受限,只需要加强技术保护。

三、长期影响:政策红利与技术壁垒强化,形成双保险,有效保护格林美的技术专利,未来长期受益。

1. 国内稀土回收需求激增,业务量有望扩张

政策限制原生稀土出口的同时,推动国内稀土资源循环利用。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达78万吨,稀土回收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元。格林美作为国内稀土回收龙头(年回收量超3000吨,占原生开采量6%),将直接受益于政策驱动的回收需求增长。例如,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车企的定向回收合作,可锁定稳定的废料来源,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

2. 技术壁垒与政策护城河双重加固

政策限制稀土技术出口,客观上保护了格林美的核心技术优势。其稀土回收技术已通过工信部认证,并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技术壁垒难以被海外企业复制。此外,政策要求“国内优先保障稀土资源用于高端制造”,格林美作为新能源材料供应商,可优先获得国内稀土资源配额,降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

3. 海外布局的替代方案与合规化

格林美通过“海外建厂+本地化生产”模式规避技术出口限制。例如,其印尼镍矿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湿法冶金技术,在当地直接生产电池材料,无需向海外输出技术。此外,其与美国AE公司合作建设欧洲动力电池回收网络,采用“欧洲黑粉—印尼加工—欧洲再制造”模式,既符合欧盟《新电池法》要求,又避免技术跨境转移风险。

四、财务与战略层面的对冲能力。格林美产品出口收入占比低,国内市场主导。

格林美2025年上半年营收175.61亿元,其中出口收入占比约5.42%,技术出口收入占比更低。其业务重心仍在国内,且与宁德时代、ECOPRO等客户的合作以产品供应为主,技术授权为辅,因此政策对其主营业务影响有限。

五、行业竞争格局与差异化优势

1. 竞争对手同步受限,技术差距拉大

政策对所有稀土回收企业的技术出口均施加限制,华宏科技、中稀天马等竞争对手同样面临合规压力。格林美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在稀土回收规模、纯度(99.99%)及成本(较原生开采低20%)上仍领先行业,有望进一步挤压中小厂商市场份额。

2. 与原生稀土企业的错位竞争。长期来看,随着国内国际轻稀土需求增长(如风电、新能源车电机、机器人),其回收业务的经济性将持续凸显,形成与原生稀土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结论:中性偏利好,长期价值重估可期,商务部稀土技术出口限制政策使格林美长期受益。

第二个问题,格林美的钴和镍产能和在市场中排行。

一、钴资源:回收量国内第一,总产能位列行业前三。

1. 回收与原生开采量

格林美2025年上半年钴回收量达5,187吨,印尼镍项目伴生钴产量3,667吨(同比+125%),全年合计产能约1.3万吨(年化)。若叠加其国内回收体系的全年产能(预计1.02万吨),总钴资源供应量达2.3万吨。这一规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华友钴业(2025年预计出货5万吨),显著高于寒锐钴业(2024年产量1.62万吨)。

2.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格林美是国内唯一实现“回收-冶炼-材料”闭环的钴资源企业。其回收钴市场份额超40%,技术壁垒体现在从废三元电池中提取钴的回收率达98%,纯度达99.99%。相比之下,华友钴业虽总产能领先,但其钴资源60%依赖刚果(金)进口,而格林美通过印尼镍项目实现钴原料自供率超50%,显著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二、镍资源:全球前三产能,国内上市公司中仅次于华友钴业

1. 产能与产量规模

格林美印尼镍项目2025年产能达15万吨金属镍(MHP),权益产量全球前三。2025年7月单月镍产出突破1.1万吨,全年预计产量13.5万吨。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其镍产能仅次于华友钴业(2025年预计出货25万吨),远超洛阳钼业(镍产量主要来自铜伴生)和盛屯矿业(2024年镍产量约5万吨)。

2. 技术路线与成本优势

格林美采用湿法冶金技术生产高冰镍,吨镍成本较火法工艺低15%,且能耗降低30%。其印尼基地与三元前驱体产线协同,实现“镍矿-中间品-材料”垂直整合,直接供应宁德时代、三星SDI等客户,避免中间贸易环节溢价。

三、稀土回收:国内绝对龙头,市场份额超华宏科技等竞争对手

1. 回收量与市场地位

格林美2024年稀土氧化物回收量超3,000吨,占中国原生开采量的6%。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其稀土回收规模位列第一,远超华宏科技(2024年稀土处理量约1,500吨)和中稀天马(年回收量不足1,000吨)。其核心技术“定向修复+元素补充”可从废旧磁体中提取纯度99.99%的稀土,且每吨回收成本较原生开采低20%。

四、核心竞争力与未来展望

1. 技术壁垒

格林美在钴镍回收领域拥有200余项专利,其“城市矿山开采”技术获工信部认证,形成“资源-材料-应用”闭环。例如,其镍湿法冶炼技术可从低品位红土镍矿中提取镍钴,而传统火法工艺仅适用于高品位矿。

2. 政策红利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要求2025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达70%,格林美作为龙头企业将直接受益。此外,欧盟《新电池法规》强制要求2030年电池中钴、镍、锂的回收比例分别达12%、4%、4%,其海外基地布局将抢占先机。

3. 风险与挑战

◦ 价格波动:钴镍价格受新能源汽车需求影响显著,2025年上半年钴价同比下跌18%,但9月底至国庆节,钴价又暴涨25%。

结论:格林美在钴镍回收领域稳居国内第一,总产能位列行业前三;稀土回收规模国内绝对领先,技术壁垒强。其“回收+原生”双轮驱动模式在资源安全与成本控制上具备长期竞争力,但需关注金属价格波动及技术替代风险。

钴,镍,氧化镨钕价格走势影响格林美的价格走向。